來源:陳魯豫的電影沙發(lyyy_scndgs)
《不虛此行》上映了。
這部影片此前曾在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期間收獲不俗口碑,并最終斬獲了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它也是劉伽茵導演繼《牛皮》系列之后首次呈現在大銀幕上的院線作品。
9月6日,《不虛此行》在北京舉辦首映禮當天,魯豫觀影團也做了一場首映禮觀影活動,先帶部分影迷提前觀看了這部電影。而在此次觀影活動之前,魯豫曾在另一場活動中與片中幾位主創做過交流,當時聊了很多與影片創作相關的故事。這次映后,她在主創到來之前也和現場觀眾分享了一些當時聊到過的細節。
今天這篇文章,在分享映后交流內容之前,想先和大家分享一點關于這部影片的創作背景。
本片導演劉伽茵是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她于1999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劇作專業,碩士畢業后便一直留校任教,她在北電讀書時的主任教員正是本片監制曹保平導演。
劉伽茵曾在2005年憑借自編自導自演的處女作長片《牛皮》入圍戛納及柏林國際電影節,當時名動國際影壇,這部作品也因其獨特的視聽語言被許多影迷視為“中國獨立電影界的傳奇之作”。
2009年,劉伽茵拍的《牛皮2》再次入圍多個國際電影節。而正當人們對這位青年導演寄以更多期待之時,她卻陷入了長達十年的沉寂期。《不虛此行》的故事正是在這期間產生的。
電影的主角聞善,原本是一名編劇,因人生困惑失意轉行以撰寫悼詞為生。在寫悼詞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委托人,傾聽他們描述逝者生前的樣子,用文字送逝者最后一程。
影片英文片名All Ears,正是這個人物的屬性——洗耳恭聽。電影主人公非常用心地傾聽每個人的故事,如魯豫所說,已經故去的人是沒有聲音的,但聞善又將聲音重新賦予他們,把這些可能從來沒有成為過主角的人變成了某個故事的主角。
《不虛此行》的故事雛形最初浮現于2015年,劉伽茵真正開始動筆去寫劇本大綱和分場是在2019年,彼時距離《牛皮2》剛好已過去十年。聞善這個人物其實就是導演劉伽茵對自己過往十年的一個總結,是她在這十年間不斷平衡自己與世界的關系中尋找著答案的真實寫照。
影片開頭有一個非常短暫的空鏡,拍攝聞善家里的書架,上面絕大多數都是電影類書籍。那些書是劉伽茵從自己家里運過去的,涵蓋了她從高中到大學再到研究生時期的一些讀物,其中就包括影響她走上電影之路的書籍。
影片中,孫淳飾演的老師與胡歌飾演的學生,也是曹保平與劉伽茵這對師生的一種映照。戲內,老師一直鼓勵聞善繼續創作。戲外,曹保平也在劉伽茵沉寂的十年里一直鼓勵她繼續拍電影。在曹保平看來,劉伽茵的風格太過獨特,不應該放棄創作。
《不虛此行》的劇本最初給到曹保平時,劉伽茵很慎重地寫下一行字:“如喜約飯,如不喜亦約之。”而曹保平看過劇本后非常喜歡,第一時間毫不猶豫地支持劉伽茵一定要把它拍出來。
劉伽茵在上影節拿獎后感謝曹保平,說“我18歲考上電影學院,他是我的主任教員,后來考上他的研究生,從我18歲到我現在41歲,在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他都在支持我,讓我不要偏離航向,沒有曹老師就沒有這個電影。”
影片中聞善常去的地方——殯儀館、動物園,也是劉伽茵生活中常常會去的地方。有幾年她經常去殯儀館觀察形形色色的人,坐在椅子上想:我這樣的人在這兒能做點什么。漸漸地,她的腦海中幻化出一個人物輪廓:他是一個寫悼詞的人,他用文字送大家最后一程,他總是能夠很專注地傾聽他人、關注人與人之間的聯結。
在劉伽茵看來,悼詞本質上是在幫助人們保存逝者的樣貌,同時也在記錄逝者與生者之間的關系,它甚至還會影響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物之間的關系。當你代入聞善的視角后會發現,那些已故的人其實從未離開,活著的人仍然會帶著他們的聲音、習慣、叮囑、愿望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上,生者被逝者的愛繼續包圍、繼續滋養。
而在魯豫看來,悼詞是一個特別好的切入點,因為在悼詞和訃告這些文字當中,生命沒有了尊卑高低之分,所有人殊途同歸,完成了最終的平等。
她還在映后推薦了一本2008年出版的書籍《訃告》,里面收錄了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訃告欄里曾刊登過的201篇訃告,其中包含戴安娜王妃、教宗約翰·保羅二世、黑澤明等人,也包含獨裁者、騙子、消防員,甚至還有一只鸚鵡,這些訃告主人公的身份、行業、生命歷程形形色色,沒有統一標準,因為《訃告》的作者相信,每個生命里都有值得傾聽的故事。
在電影《不虛此行》中,你也能感受到這樣的平等。
聞善在寫悼詞的過程與形形色色的人相遇,這些人中有與兄長愛恨交織的兄妹,有因工作太忙而疏于陪伴父親的兒子,有在異鄉漂泊打拼的創業者,有豁達抗癌為自己預約悼詞的老人,有和逝者素未謀面卻為其討要說法的耿直姑娘……
男主角真誠傾聽、觀察、記錄著他們與逝者之間的故事,在傾聽記錄的過程中,他親歷著那些悲傷與遺憾,用文字的力量慰藉逝者的親朋好友。與此同時,他在這個過程不斷積累到的善意也成為一束光打在他身上,溫暖他,治愈他。
片中的五位逝者,除方阿姨外其他人從始至終都沒有過容貌呈現,但觀眾卻早已跟隨聞善,聽到了他們,看到了他們,了解了他們,抵達了他們。
劉伽茵早年的作品《牛皮》,其先鋒獨特的鏡頭語言讓人印象深刻。而在《不虛此行》中,一些鏡頭語言仍然可以看到導演的作者性表達。比如一些主觀的慢鏡頭特寫,就完全吻合聞善這個人物的“慢半拍”性格。
還有聞善在與別人對話時背景總是各式各樣的窗,也能夠看出這個人物與外界交流的樣態——一個看似封閉、與外界隔絕的人,其實在面對他人時,內心是完全透明的、敞開的。
片中還有兩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其中一個是吳磊飾演的小尹。這個角色更像是對平行世界中另一個聞善的幻想。相較于現實世界中那個性格糾結、喜歡逃避的自己,小尹所展現出的旺盛生命力與勇氣,可能也是聞善心中一直向往、想要擁有的東西。他與小尹的對話,更像是他與另一個自我的較勁。
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是齊溪飾演的邵金穗,她是聞善世界的闖入者,在全片人物著裝都是黑白灰的色調下,只有這個女孩,穿著一身色彩明亮的衣服闖進聞善的世界。這個人物如同她的名字一樣充滿生機,給聞善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顏色。
像聞善這樣的“i人”,能量通常比別人低一檔,很多時候,其實需要邵金穗這樣的”e人”來協助他們打開自己、敞開心扉,如齊溪所說:聞善像是一把鎖,而邵金穗是能夠打開他的那把鑰匙。
《不虛此行》定稿于2021年,去年三月開機,四月底殺青,拍攝歷時一個半月。男主角胡歌在看到這個劇本之前,也曾經歷過親人離世,內心有很多傷痛與遺憾,用漫長的時間才逐漸消化這個事實。他知道,作為家屬去寫一份悼詞時,需要經歷怎樣煎熬的過程。
他一直覺得自己與聞善的底色很像,也經常會自我矛盾、糾結,內心有很多掙扎,他將這種感受與情緒體驗融入到角色中,讓聞善的輪廓越來越清晰,劉伽茵曾對胡歌說:“這個故事如果有一張臉,就是你的臉。”
對劉伽茵來說,一個故事從被講述到被接收,是真正地“完成”。電影也一樣,從最初有了雛形到最終上映,期間會經歷很多次“完成”的時刻,比如殺青,比如定剪,但直到電影上映、與觀眾見面,才算是這部電影真正地“完成”。
如今,電影上映了,才是《不虛此行》真正完成的時刻。
它的沉靜與克制放在當下主流電影環境中,可能會像人群中的聞善一樣,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它絕對是值得一看的華語佳作,正如一些提前看過這部電影的影迷所說——“敘事如流水潺潺般平靜,但每一筆卻又鏗鏘有力地落在了觀眾心上。”
希望你看完之后,也能覺得“不虛此行”。
以下是來自魯豫觀影團影迷的無劇透影評
-魯豫觀影團影迷-
評價《不虛此行》
@ 超大杯燕麥拿鐵去冰
感謝魯豫觀影團提供的觀影機會,讓人不虛此行了一把。對整部電影最喜歡的莫過于故事情節沒有任何刻意煽情,敘事如流水潺潺般平靜,但每一筆卻又鏗鏘有力地落在了觀眾心上。我們會如何討論死亡?導演劉伽茵給出了她的答案。她選擇用一種十分冷靜的鏡頭來記錄一個人、一段關系在經歷生離死別的最終章。聞善寫悼詞的這趟旅程也是在不斷地找尋自己,我相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聞善。
在映后分享的環節,魯豫姐提及的“窗戶”這一視覺語言也是在觀看影片時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那個出租屋的窗戶下喂養流浪小貓、在地下室的動感單車前“貼”了一面窗.….窗戶是希望,是普通人手中握著的最后一根稻草。胡歌、吳磊兩位演員克制內斂的表演讓大家看到了兩位演員身上的可能性,期待未來能帶給大家更多的驚喜。我想,9月9日,我還會走進影院,為它留出兩個小時。
@ 一只仙女寧
之前看到胡歌和吳磊三搭時,就在想這次該是怎樣的組合了,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出現。不知道是不是合作較多,總覺得他們兩個身上都有一些彼此的特點,都是會用心感受角色、不浮躁、踏實穩重的人。很感謝魯豫觀影團,讓我能見到主創團隊,更加感受到了他們賦予角色的意義。生活大于一切,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開心快樂地生活,不一定要燦爛輝煌,留在平凡的第二章也無所謂,做你想做的就好。
@ 一只小蚊子呀
人的一生怎樣才算不虛此行?帶著這個問題看電影,看完電影大概也有了答案,會思考在自己過去二十幾年的人生里,會有哪些瞬間讓自己覺得,這一生有過這樣的瞬間足矣。所幸有這樣的瞬間,有不止一次這樣的瞬間。這是一部很安靜的電影,沒有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劇情,卻會讓人思考很多,關于一個普通人的一生,關于死亡~
@ 小熊Vivian
電影很美,沒有拍攝手法的炫技,沒有雞湯或說教。大量的留白就像在閱讀一本書,可以對某個情節反復琢磨,可以合上書本休息片刻,重要的是自己的體會。雖然說電影是關于去世的人,卻始終還是關于活著的人如何抱緊不放和如何放手。喜歡電影里關于“到站了”的說法,平靜地就像對不同站的老朋友揮一揮手,叮嚀幾句后各自走向自己的旅途。男主的職業甚至沒出現一個正式些的詞匯,他只是一個寫悼詞的,一個仍然能做主角的普通人。影片取景北京,取景于那些我在生活中不斷經過又留下回憶的地點。那些熟悉的口音,熟悉的街道,讓我覺得這個故事就在我身邊,而為它,我已經準備好“all ears”。感謝魯豫觀影團給我機會提前看到這部佳作,我已經打算等上映二刷了。
以上來自魯豫觀影團影迷
映后環節,魯豫也和主創們聊了聊關于《不虛此行》里的一些細節以及臺前幕后的故事,一起來看
-魯豫對話主創-
《不虛此行》
監制曹保平:
《不虛此行》的片場很安靜
魯豫:導演說電影有不止一次完成的時刻,每個工種可能會有不同感受,作為監制,您會有和導演一樣的感受嗎?
曹保平:從監制的角度來說,好像我說完成它就完成了(笑)。因為創作永遠就沒有頭,總有一個人要喊停。我覺得對伽茵而言,這部影片肯定也會有它遺憾的地方,但電影其實就是這樣,它是一個眾多工種和眾多人集合在一起的工作,每個人都要決定他該決定的那點兒事。所以從監制的角度,我要負這些(把控的)責任,但我也給了伽茵非常多的時間讓她剪輯。
魯豫:我相信不同導演,片場的整體氛圍也是完全不同的。我記得您有一次在訪問時說過,伽茵的片場好像是在進行“秘密拍攝”,您具體描述一下,她的片場跟您片場氛圍的不同。
曹保平:我的片場永遠聽著我在喊,她的片場永遠聽著她的低聲細語——我們可以這樣嗎,我們是不是可以停了。哈哈哈,大家都很安靜。
魯豫:悄悄說話,但很符合影片的整體氛圍。
導演劉伽茵:
回憶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結
魯豫:導演我記得上次交流時你有講過,2015年、2016年常常去殯儀館觀察生活、觀察人。在那個時候,你有沒有觀察到一些后來給你啟發、給你靈感的人?就類似于聞善這樣感覺的人,有嗎?
劉伽茵:其實當時在殯儀館,我除了觀察去那兒辦事的人,還有一個部分就是觀察很多工作人員,感受整個環節流程上不同工作人員的神態,聽他們和家屬們所說的話,這個當時對我感觸很深。我從小到大有過很多次去殯儀館的經歷,最早是在80年代,所以那個地方對我來說是一個有著非常多不一樣記憶的地方。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那樣一個空間里面,一早等待的人群在靜靜地聊天,大家所聊的內容其實就是記憶,我們都記得我們和逝者之間的故事,記得TA曾經給予過的關心、給予過的幫助,我覺得那是一種很溫暖的氛圍,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聯結。
魯豫:上次交流時還有個細節忘了分享,就是所有聞善出現的情景里,他自己或是他與別人對話的時候,背景絕大多數都是一扇窗,各式各樣的窗,這有什么特別的考慮、意象在里面嗎?
劉伽茵:這部電影因為有一個平視生活的視角,所以我們其實在表現建筑上會比較注意,比如我們經常會選擇(的場景),是即便他(聞善)在一個完全封閉的地方,也仍然能和外界之間有一個交流。很多場景他都是靠著窗戶的,我覺得這也是聞善的性格,就是他會找一個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靠在這兒。像聞善和媽媽通語音的那一場戲,我們在北京動物園選了一個北極熊館,那里有一條藍色的走廊,也是半封閉半開放的一個空間,聞善后面也有一個落地玻璃窗,我覺得這樣的取景很像這個人的性格,那個空間就很像他會選擇去待一會兒的地方。
胡歌:
我不會讓聞善輕易地離開我
魯豫:影片中聞善講的是安徽黃山方言,這個口音變化的過程可能對于你來說會有難度,但是不是也會幫助你更接近那個人物?
胡歌:是的,其實我思考過這個問題,在這部影片中,聞善只有在和媽媽打電話的時候說的是家鄉話,在其他時候說的都是普通話,而且是被標準化的普通話,他的老師也說過,他剛來的時候還有口音,現在好像已經被同化。我覺得其實就是作為一個個體,他在北京這么大的一座城市里,他被這個環境所改變,但是這個改變只是外在的改變,而他的內在并沒有被改變,他沒有被外在的所謂標準同化或者妥協,他內心還是有堅持,所以在我看來,這也是這個人物的一個反差,就是他有被改變的地方,但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堅持。
魯豫:影片中聞善出現的很多對話場合背景都是窗,就像前面導演說的,他好像總是要找到一個能夠把他護住的角落。那作為主演,你又是怎樣看待這種設計的?
胡歌:以他的個性來說,他需要有一個空間,空間對于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在人群中大部分的時候都是格格不入的一個狀態。那么窗戶在我的理解就是,雖然它跟外界有隔斷,但它是透明的,這其實也是聞善對外的一種接觸和交流方式,看似他是一個有些社恐、非常內向、無法接近、特別慢熱的人,但是在傾聽過程中,他是完全打開的,并且他有他的主動性。
魯豫:不知道你在過往的拍攝過程中,每部戲殺青之后讓角色離開你是不是會需要一段時間?比如聞善這個人物,他是在你拍完電影之后就已經離開你了,還是多少會存留在你的生活狀態當中?
胡歌:我們在上一場回答了一個問題,說輸入法輸入三次就會記住這個人的名字,其實對于演員來說(更是如此)。你和角色的相處時間可能要用三個月或者更長,比方說我和聞善,我跟他從相識到這個戲殺青,到今天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你說他會真正地離開我嗎?我覺得是不可能的,他一定會對我有這樣那樣的影響。而且對于聞善這個角色,我是百分之百完全敞開的,因為我喜歡這個人,我看完劇本就想成為他,所以我不會讓他輕易地離開我。
魯豫:我覺得每一個角色可能在結束之后,多少都會有一點留在創作者的身體內,跟他一起成長,這也是個蠻奇妙的過程。
胡歌:嗯,其實有可能他留在我心里或者記憶里的不是一個具象的人的樣子,可能是性格中的某一個點,或者是行為上的某一個點。
吳磊:
如果成為不了小尹,就與他和解
魯豫:小尹這個角色的難度在于,他對觀眾來說既是“真實的”,同時又是聞善“虛構的”,你在表演過程中是怎樣拿捏這個分寸的?
吳磊:其實我們圍讀的時候,至少我心里非常沒有底,但好像到了現場之后,到那個空間里大家一排演,一切又都合理了。也很佩服導演,經常會用一些對稱的關系來拍小尹和聞善的的部分,這樣的鏡頭語言其實很幫助我們的表演。偶爾我們的表演也需要一點統一性,可能要對一件事情的判斷有一個較為協調的節奏,這其實是我以前也沒有演過的,我覺得特別有趣,算是有點“方式”在里面,我覺得這點也是我最難的部分吧,其余的就聽導演指揮,就還OK,拍得很開心。
魯豫:小尹這個人物最后終于有變化了——帽子摘掉了,換了毛衣了,有一點點胡子了。你覺得如果再有續集的話,這個人物應該怎樣發展,有想過嗎?
吳磊:我想過,我還跟老胡討論過這個問題,我說——哎呀,是什么樣子?他給了我一個很明智的答案,他說——你下個戲的樣子就是小尹以后的方向。這也給了我自己一個感覺,就是小尹的生活其實跟我的生活也差不多,他可以有很多方向,我也可以有很多角色,其實跟大家也一樣,大家其實都可以成為自己心中想成為的樣子,但如果成為不了,你也可以放下小尹,和解他。
魯豫:真好。那如果未來你跟老胡再有合作的話,會比較希望是一種什么樣的人物關系?
吳磊:你(指胡歌)說吧,你隨便說一個。
胡歌:這怎么能隨便呢!(笑)我覺得一切皆有可能吧,我們既然這么熟了,我覺得什么都可以演。
齊溪:
感謝張瑋瑋的媽媽給了我靈感
魯豫:我這次再看第二遍注意到,金穗走路的樣態跟你平常是完全不同的,她是有點晃的。這個人物所有外在的設計,都能讓我們感受到這個女孩就應該是這樣,因為她是熱情的、純真的、非常生猛的、還沒有經過生活錘打的。你當時在設計這個人物時,具體是怎樣一種考慮?
齊溪:當時知道我演的邵金穗是甘肅天水人的時候,我就到處問朋友當中誰是那邊的人,能想到的就是張瑋瑋,他是甘肅白銀的。我問他,能不能給我說一些西北人的特質?他說,我媽就是天水人。然后我就開始天天騷擾阿姨。很感謝阿姨,她給了我非常多關于邵金穗的創作靈感,她就是很活潑開朗的這種性格,有什么說什么。我那時經常跟阿姨攀談,得到了一些信息,然后加在邵金穗的創作里邊,我非常感謝她,其實真的是借魯豫姐這兒再跟阿姨說一聲感謝。剩下的就是和曹老師、和導演、和胡歌吳磊我們一起碰撞出來的一些感受,一點一點地把邵金穗這個人物給捏乎成型的。
甘昀宸:
“塑料普通話”給了我很大幫助
魯豫:老陸這個人物設定是湖南人,但其實你是新疆人對吧?在口音上你是怎么去練習、貼近這個角色的?
甘昀宸:是的,為了學這個湖南普通話,導演會每天把第二天要拍攝的臺詞先由組里一位湖南長沙的老師錄下來,然后我再學。但我總覺得,一個演員要想把一個戲或者一種語言完全地融匯到自己的表演當中,可能還是需要你真的有那個語言環境,所以那段時間我在家里邊跟我老婆基本上就是用“塑料普通話”來溝通,因為她是湖南人。最后到了現場去說這種話,它反而給了我一種無法跳躍出老陸這個人的“表演條框”,但這個條框特別對,不然的話可能那個飛躍的東西會影響到這部電影的氣質,所以這個語言真的是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趙倩:
我為什么沒多準備幾個方案呢
魯豫:趙倩老師當年有一部電視劇我非常喜歡——《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她在里面演一個潑辣厲害的妹妹,推薦大家去看。那這次的表演可能對你來說也是一個很特別的經歷,因為絕大部分的戲都是面對一個鏡頭,跟我們分享一下這次的表演感受吧。
趙倩:很感謝你還記得那部作品,那是我大學畢業回到北京的第一部作品。那在這個電影里,我這場戲就是對著鏡頭拍的,剛才曹保平老師說劉伽茵導演在現場都是“我們還可以這樣嗎”——她的確非常非常的溫柔。但是我想告訴在座的觀眾朋友們,其實伽茵導演的要求是非常嚴格、非常高的,我覺得她的要求是在“好”之上要“更好”的那個層次,所以在拍攝過程中,我拍了很多條,當時我曾經一度在想,趙倩你為什么沒再多準備幾個方案呢。當然我肯定沒有只準備一種方案,但是伽茵導演的要求讓我覺得我應該準備得更多。其實一部影片的誕生,有很多很多細節都是我們無法完全用語言一點點呈現給大家的,這里面有很多共同的創作,我現在還沒有看到電影是什么樣子,但是我非常非常地期待。
魯豫觀影團 ·推薦理由
影片的沉靜與克制放在當下主流電影環境中,可能會像人群中的聞善一樣,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它絕對是值得一看的華語佳作。一些提前看過電影的影迷說,“敘事如流水潺潺般平靜,但每一筆卻又鏗鏘有力地落在了觀眾心上。”希望你看完之后,也能覺得不虛此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