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歷史進程中,資本家的所謂勞動曾經處于極其細微的地位,它表現為對工人的監督和指揮,在剩余價值的生產中,它表現為資本家為了獲得剩余價值而不得不絞盡腦汁。在馬克思的視角里,這種勞動從屬于資本私有制,這就像小偷和騙子在作案時也不得不耗費體力和腦力一樣,這種所謂勞動一旦是為了竊取工人的剩余價值,那么,它就像面對贓物的小偷辯解自己并非不勞而獲一樣可笑了。所以,由于資本家的監督和指揮這種所謂勞動是服務于剩余價值的占有,而并非參與了剩余價值的創造,作為資本家為了謀取巨額利潤的“勞心”活動,它與奴隸社會的奴隸主們監督和指揮奴隸的活動沒有什么不同,所以,這種所謂的勞動不能掩蓋階級剝削的本質,因此,在那個時代被馬克思忽略不計也是很自然而然的事。這并不是馬克思理論的缺陷,而是那個時代的局限,因為那個時代,腦力勞動還沒有在生產中和得到充分的發育和發展。但就在馬克思之后的商品生產發展史上,就是從這種監督和指揮活動作為開端,從這個商品生產過程的極其細微之處,卻孕育著一場“大風起于青萍之末”的時代風暴。這場風暴席卷著人類勞動,上演了一場從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從簡單勞動向復雜勞動發展演進的偉大跨越。
2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以提高工人效率為目的的泰羅制開始出現并被廣泛推廣,這被認為是現代管理學的開端。此后,以流水線為特征的福特制也在美國出現并推廣,現代管理開始從生產中涌現,并不斷發展到日益普遍的程度。工廠和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決策活動越來越走向龐大復雜,就需要越來越多的管理隊伍,并延伸出不同的管理職能和管理部門,生產管理、設備和技術的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乃至后來的營銷管理和市場管理,越來越多的腦力勞動和復雜勞動在生產中發育發展起來了。
隨著技術的進步,各種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甚至今天看到的智能化的機器和設備,逐漸甚至迅速地被廣泛采用到生產過程中,工廠中大量的體力勞動被取代、被排斥。與此同時,工人隊伍被分化,他們的個性和才能開始得到發展,有的成為車間和工廠內的管理者,有的進入市場成為推銷員、有的進入管理層,還有一些停留在生產環節,成為操縱各種機器和工具的熟練工人。于是,在整個物質生產中,人類勞動上演了一場從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從簡單勞動向復雜勞動發展演進的壯觀景象。與這種演進相對應,資本主義的生產重心也從工廠逐漸轉移至市場,勞動的價值創造和凝結也從商品逐漸轉移至品牌,最終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局面,就是物質生產腳踩著工廠和市場兩條船,勞動的價值凝結于商品和品牌兩種物。
3
一旦商品生產中的腦力勞動發展到越來越普遍的程度,情況就與馬克思的時代完全不同了。從工廠到市場、從商品生產到品牌生產,勞動者們越來越運用起自己的智力和心力,而資本家的監督和指揮也發展成群體的管理運營團隊,曾經的資本家們不得不絞盡腦汁、開始總攬全局、率領團隊,越來越發揮其領導和領袖的作用,此時,他們都有了另外一個稱呼,那就是企業家。就像勞動將猿變成人一樣,物質生產中越來越普遍的以經營管理、策劃決策為主要類型的腦力勞動和復雜勞動,也將資本家變成了企業家。這是人類勞動對資本家們進行的一場悄無聲息的“勞動改造”,這場勞動改造也使得曾經激烈的勞資矛盾逐漸由對立轉變為統一,主要表現為勞資合作的形式。雖然剝削依然存在,但勞動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了崛起、翻身并實現解放的希望,從藍領到白領再到金領,正是勞動在物質生產中步步登高拾階而上的路線圖。與曾經從事簡單勞動的勞動力不同,物質生產過程的復雜化對勞動者的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使得他們不得不加強學習、鉆研業務、增長才能。一旦勞動力開始向著技藝和才能發展,勞動就開始了資本化的歷程,最終,使得曾經的勞動力升級發展為后來的人力資本、乃至發展成知識資本和智慧資本等形式,它們,都屬于勞動者用自己的技藝、才能和智慧為自己創造的新型資本。他們紛紛在人才市場和職場上,與同行和同事不斷展開競爭、并與資本博弈,不斷在分配中獲得更高的地位,有的進入企業的高管層,甚至轉身自己創業,而成為新的企業家,這便是勞動在物質生產中的崛起、晉升和解放之路。
4
勞動的資本化,是對勞動力的揚棄,它使得勞動者也創造并擁有了自己的資本。由于這種資本主要是由腦力勞動創造的,而且表現為無形資產的形態,因此,我將勞動者的才能、技藝、知識和智慧表現出來的資本形態視為智本。所謂智本,就是智慧資本的簡稱,它是勞動資本化的必然產物,一旦勞動者的才能、技藝、知識和智慧轉化為智本,資本和勞動的關系就演變為資本和智本的關系。與勞動的資本化相一致,生產過程的價值創造也從馬克思時代的剩余價值生產轉變為“系統價值”的生產。所謂系統價值,就是將勞動的資本即智本也視為勞動者的個人財產,視為生產中的要素,他們在生產中和曾經的資本要素相結合,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系統增值,這個增值部分,就是系統價值。與之相應的是,馬克思在資本主義初期發現的勞動價值論也就被發展成系統價值論,系統價值論并不是對勞動價值論的簡單否定,而是與時俱進的發展。它是以勞動的資本化這一客觀規律為基礎,重新尊重資本的所有制為前提的,因為,此時的勞動,已經不是簡單的勞動力,而是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資本。這樣,生產過程就變成了資本要素和智本要素的組合積聚過程,價值的增值就是這種一加一大于二的系統效應所形成的。事實上,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和由此而來的剩余價值,也可以視為勞動力和資本這兩大生產要素的組合積聚而創造的“系統價值”,但由于勞動力在生產和分配上處于被統治的弱勢地位,于是也就得不到相應的分配,而導致被剝削的命運。
5
勞動者的才能和技藝、知識和智慧,一旦形成一種嶄新的資本或資產,馬克思所曾預言的個人所有制就出現了。即這些個人才能、技藝、知識和智慧,就是勞動者個人所有的新型的無形資產,它在生產中轉化為個人的無形資本,并可以不斷增值。增值的原因一方面是個人才能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另一方面是市場認可程度的提高、供需地位的改變、個人品牌價值的塑造,它最終表現為勞動者的身價,即人自身的價值,這種價值通過人才市場轉化為勞動者的總報酬。于是,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是資本所有制統治生產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物極必反”,它集中表現為資本的泛化,即資本統治勞動的過程中,不斷將一切生產要素打上資本的烙印、貼上資本的標簽,而勞動的崛起和進步也迫使資本不得不承認,“你們的勞動也是一種資本”。這樣,人類勞動就逐漸甚至徹底擺脫了曾經被剝削被奴役的勞動力地位,而是創造出了個人資產,并以個人所有制的形式,通過資本開辟的市場機制,運用“以資本之道反制資本之身”的手段,開始了與資本所有制的漫長博弈。
結束語
資本和勞動的矛盾演化,是人類社會底層運動的一條主線,就像基因的雙螺旋結構是決定生物體進化發展的主線一樣。在資本和勞動這一矛盾的發展中,資本只有量的增長、規模的擴大、向著世界市場的擴張、向著過剩的趨勢演進、向著投機領域和虛擬經濟的轉移;而勞動卻在埋頭苦干的同時,不斷涌現出奇思妙想,它不斷進行著質的提高,不斷從體力勞動發展成腦力勞動、從簡單勞動發展成復雜勞動,從勞動力發展成人力資本、知識資本和智慧資本。勞動的資本化,改變了馬克思時代勞動力一無所有的被動地位,它最終締造了每個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而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就可以與資本所有制的博弈中獲得更高的分配地位了,甚至,它也可以脫離資本而以自有資本的形式獨立創業。中國的改革開放初期鼓勵個體私營經濟和民營經濟的政策,正是暗合了這一時代趨勢。因此,在維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個基本經濟制度的同時,如何突出重點,大力推動構建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已經擺到了新時代的桌面上。
全文完,感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