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昂納德·科恩在《頌歌》里寫過:“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睂τ谝幻麡O限紀錄片導演和一位攀巖者的裂縫來說,這句話可能顯得有些輕描淡寫,卻依舊濃縮了他千千萬萬個艱難、但是依然堅持迎光向上攀登的日夜。
在一帳戶外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也邀請到了裂縫來為我們分享他“迎光向上”的故事。
攝影@趙忠軍
向上,可以是對自身的挑戰,也可以是人生的攀登,裂縫就是這樣一位一直“向上”攀爬的人。用五年時間攀爬一條線路,亦可以用十余年接觸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直至發光發熱。頂峰恒在,攀登不易,但“垂直向上”一直是前進的方向。
攝影@大魏
#先跟帳友們介紹一下自己吧。
帳友們大家好!我叫裂縫,是一名極限紀錄片導演,也是一名攀巖愛好者。14年前因為喜歡攀巖來到陽朔,之后就一直沒離開。不過陽朔話還是講不好,在語言方面我比較渣。
裂縫 攝影@何川
#攀巖愛好者、紀錄片導演......您有很多不同的身份,在您看來這些身份之間有哪些特殊的關聯???
攀巖不單是肢體的移動,更是頭腦的游戲,對我來說就是瞌睡碰到枕頭。此前我喜歡背包穿越,神山圣湖墨脫都走過。但自從開始攀巖后,我就不再平著走,改為向上爬了。我熟悉這項運動,也熟悉這個群體,我拍的片子很多都是和攀巖相關的。可以說這些身份的核心連接點就是攀巖。
攝影@趙忠軍
#從北京到陽朔,從碩士到紀錄片導演,從露營、長線徒步到攀巖,是什么促成了您的這些決定和改變??
折騰是因為不滿足,但問題在于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實我挺羨慕那些早早就有明確目標的人,心無旁騖,踏踏實實的干。縱使資質平平,幾十年下來也能在某個領域小有成就。我卻一直懵懵懂懂的。記得高中曾買了些易經八卦的書,想一窺天機。后來在北京還咬牙找了一家人力資源公司,花了對我來說不小的一筆錢來尋求職業指導。但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后來再有機會去到那家公司提起這件事,當時接待的人很驚訝,并且說我們從來沒接待過我這個人。
裂縫在戶外
高人指點是等不到了,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找。以前說不清為什么總定不下心,這幾年疫情閑著沒事干,讀了點書,漸漸有所領悟。借用明代大儒羅近溪的話說,就是“尋個不嘆氣的事做?!?,做一件事的前提就是自己喜歡,這樣不管之后會是成功還是失敗都不會覺得惋惜,一件事如果都不是自己所喜歡、心中向往的,又怎么能打心底不遺余力地為之奮斗呢。
#您在49歲的時候攀上了5.14b難度的“辣米粉”線路,在攀這條線路時遇到過什么困難嗎?為什么當時一定要攀上這條線,您的心態是??
“辣米粉5.14b”是陽朔白山著名的線路,因兩條長長的平行鐘乳石而得名。我在2015年爬完“中國攀5.14a”之后摸過一下,感覺超出自己能力不少。真正把辣米粉作為攀登目標是在2018年。那段時間我的身體狀況比較差,經常煩悶焦慮,甚至有些自我懷疑。我在想,好像我做什么事都是淺嘗輒止,碰到困難就撤。那如果我很認真很投入地去做一件事,能不能做好?于是完成辣米粉無形之中成了一個衡量指標。
裂縫攀登中 攝影@TC
我把線路的難點復刻在抱石墻上,并花了一年時間通過這些難點。2019年那個攀登季我曾經幾次接近完成,但耐力不足。2020年夏天我開始閉關訓練,除了攀巖之外,其他的事情我都沒有心情去做,片子不拍,頗受歡迎的公眾號也停更了。冬天攀季來臨,我信心滿滿,再戰白山,哪知我連以前能做到的難點都過不去了。逆水行舟啊,大叔!
裂縫在抱石墻上訓練 攝影@東子
這一年辣米粉是白山的熱門線路,很多高手都來嘗試。我從他們那里借鑒并不斷改進我的爬法,力圖節約“每一滴油”。白天死磕,晚上就翻看《冠軍心理》做心理按摩。
干燥涼爽的好天氣一天天過去,等到元旦,依然是啃不下這塊“硬骨頭”。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回去繼續黑練,等下一個攀登季再戰。幸運的是在2021年春節前的一個好天氣我順利完成了線路,而這一天距離我首次嘗試這條線路已經過去了整整5年。
攝影@Tonton
幾乎每年的圣誕節,都會在各種戶外群里看到一棵“圣誕樹”,這棵樹來源于入圍加拿大班夫山地電影節的紀錄片《尋找圣誕樹》,而這部紀錄片就是出自裂縫之手。
裂縫與“圣誕樹” 攝影@李蘭
寫到這我甚至覺得這棵“圣誕樹”很適合形容裂縫正在做的事情:一棵由冰雪凝成的樹,晶瑩剔透卻也隱藏著種種挑戰,如同裂縫從攀巖轉去做紀錄片,也如同裂縫人生中的諸多決定,明知改變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也將面臨著困難重重,依舊苦中作樂、樂在其中。如此說來“尋找圣誕樹”或許也代表著裂縫尋找自我,感悟本我的過程。
攀登“圣誕樹” 攝影@裂縫
#什么原因讓您萌生了將拍攝紀錄片這件事從愛好變成主業的念頭呢??
我開始拍攝紀錄片純屬偶然。幸運的是從剛起步就得到巖友們的支持,無論是微博還是后來的公眾號,他們都積極轉發。不久我成為The North Face的贊助攝影師,凱樂石也鼎力支持,一些戶外活動的組織方付費邀請我去拍攝活動記錄。這些拍攝不但提高了我的拍攝技巧,也獲得足夠的報酬支付日常開銷,這是我能夠把愛好變成職業的根本原因。對來自各方面的支持,我心里一直都充滿感激之情。
拍攝途中提著攝影器材的裂縫
#分享一個這些年來您在攀巖拍攝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吧。
2015年央視有個紀錄片《第三極》,其中一集講中尼邊境的夏爾巴人懸崖采蜜的故事。因為拍攝地形限制,需要一些繩索操作,制作方就找我去做巖壁攝影師。
巖壁上的采蜜人 攝影@裂縫
我們在懸崖上方的樹林里架設錨點。按照計劃,我首先沿著繩索垂降了20多米,開始有零星幾只蜜蜂飛來飛去。繼續下降到一個凹陷的屋檐,蜂巢就在屋檐下。懸空300多米之下湍急的江水傳來轟鳴,江對岸就是尼泊爾。我發現蜂巢的同時,蜜蜂也發現了我,不斷從巢里涌出,撲了上來。線織手套還有襪子破防了,有幾只甚至鉆進褲腿直撲褲襠。
手套上的蜜蜂 攝影@裂縫
負責割蜂巢的夏爾巴人帶著一捆樹枝,準備點起來用煙熏走蜜蜂。但樹枝太潮點不著火。我還在心里嘀咕大哥的業務不熟練,后來才了解到其實現在政府給了他們很多補助,他們已經不需要依靠采蜜生活了。
我不知被蟄了多少下,開始感到惡心,肚子疼,接著就嘔吐,頭暈的厲害。后來大哥終于點著了樹枝熏走蜜蜂,蜜順利采到,拍攝也順利完成。返程時我拖著被蜜蜂摧殘的身體攀登,那20米上升讓我感覺無比漫長,仿佛永遠爬不到頭。
陽朔的群山與峭壁
#從金犀牛獎最佳影片到入圍加拿大班夫山地電影節的紀錄片,這一路走來您的心態發生了什么改變???
剛開始的時候,拍片充滿了新鮮感。每一部片子都是一個新的挑戰,需要學習新的技巧以解決面臨的問題。每一部片子都比前面的有較大的提升,這種進步帶來巨大的充實感。導致我的創作欲望高漲,最多的一年我甚至拍了十多部片子。
裂縫拍攝的部分紀錄片海報
到了后來,我感覺進步越來越緩慢。同樣的題材拍多了就感覺乏味?,F在我努力嘗試拍一些新的東西,如越野車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kawa樂隊的音樂片,獨臂的英雄聯盟主播等。所謂窮則變,變則通,改變是必須的。
塔克拉瑪干沙漠 攝影@裂縫
#現階段有在籌備新的拍攝嗎??
《巖壁上的菜販子》是我幾年前開始的一個項目,講賣菜的阿銘偶然接觸到攀巖就入坑了,攀巖也給他的生活帶來改變。
正在賣菜的阿銘 攝影@裂縫
校長張勇曾有句名言“在陽朔,菜販子都能爬5.13”,說的就是他。阿銘是我的好朋友,為人真誠熱情。我們經常一起去爬,而跟拍則時斷時續。最近他開始挑戰「驚雷5.14a」,我覺得是時候復活這個拍攝項目了。
攀巖中的“菜販子”阿銘
攝影@裂縫
一帳戶外即將到來,屆時裂縫也將在陽朔和大家一同感受當地的攀巖文化,共同沉醉在「向上攀登」的樂趣之中。
攝影@Atao
#這次一帳戶外節,您期待在現場和大家怎樣玩起來?
陽朔是中國最好的攀巖圣地,不僅有風格多樣的線路,還有多名經驗豐富的攀登向導以及完備的救援體系。我希望帳友們借戶外節的機會嘗試一下攀巖。雖然第一次攀爬可能比較痛苦,例如手皮磨破,腳趾酸痛,但你也可能從此打開一扇通往自由體驗的門,這種自由的感覺來自你對自己身體極限的突破和對精神的掌控。
裂縫攀巖中 攝影@楊帆
#您認為一帳戶外節這樣的活動對戶外有什么意義??
一帳戶外節這樣的活動大大降低了普通人接觸戶外活動的門檻,能讓更多的人來到現場體驗戶外的魅力。而且戶外節有更專業的教練帶隊,還有良好的服務,可以說是連接城市和戶外的橋梁。我也非常希望陽朔能有更多的戶外節。
點我一起玩!
?一帳戶外節,玩也要快人一步!
?久等了,「一帳戶外節」要來了!
?從城市過渡到自然,在樹線之上尋找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