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更是孩子的特點,父母需要照顧好自己被刺激時的不舒服,好好引導孩子,孩子的未來大有出息。
——薩姐
作者:暖心
和一位媽媽聊天時,她不停地吐槽自己的兒子。
她說:
孩子特別愛玩,周末時,玩不到十點不回家。
還老愛哭,你一說他,他比任何人都委屈。
說什么都要頂嘴,沒有一次會聽我的。
她說到一件事:
有一天晚上寫作業的時候,就因為她說兒子“字寫得太丑了”,兒子就懟她:
別人的媽媽都不會說自己兒子“字丑”,你怎么話這么多呢?
你要覺得我寫得丑,我看你的還不如我寫的,我爸還經常說你寫的字跟狗刨的一樣……
幾句話說得媽媽啞口無言。
她說:現在的孩子“壞毛病”太多了,真難管教。
其實,這位媽媽和很多父母一樣,總是在提醒孩子,總覺得孩子“壞習慣”很多。
比如頂嘴、唱反調、貪玩、不聽話等。
實際上,每種類型的孩子都隱藏著“他的人生劇情”,尤其是這5種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嫌棄”,因為他將來有大出息。
01
愛頂嘴,藏著孩子的“主見”
看過一個調查:你最討厭孩子的什么行為?
超過70%的家長回答說:頂嘴。
在父母眼中,頂嘴就是不聽話、叛逆,所以父母不喜歡。
比如:
讓他少看電視,他說:你整天玩手機,憑什么要我不看電視。
讓他寫完作業再玩,他說“不”,還一番大道理懟得父母無話可說……
面對“唱反調”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粗暴”地去阻止。
事實上,孩子頂嘴是“表達自我”的方式。
兒童發展心理學說,每個孩子都有3個叛逆期:
1)2-5歲,自我意識萌芽:
滿嘴都是“不不不”,其實是在說:我想自己做主。
2)7-9歲,獨立意識逐漸清晰:
什么事都喜歡和父母犟嘴,頂嘴其實是在說:你說的不正確,我有權利質疑你。
3)12-15歲,青春期自尊心強:
一旦父母駁了他的面子,孩子就容易逆反,孩子更傾向于:自己做決定,頂嘴和叛逆是在維護自尊。
每一個愛頂嘴的孩子內心有一股:“想做自己”的沖勁。
就是這股沖勁讓他們敢于去表達,為自己爭取“權益”。
心理學家做過實驗,把一些2-5歲孩子分成2組。
一組經常頂嘴;一組很聽話。
一直跟蹤到青春期,結果發現:
經常頂嘴的孩子里,84%更有主見,能獨立分析,有判斷事物的能力。
由此可見,頂嘴不一定是壞事。
我們要培養孩子表達的欲望,就建議父母這樣做:
1)要允許孩子“發言”,讓他們為自己“辯解”。
2)頂嘴時,對孩子正確的言論去吸收,不正確的事情多引導。
3)給孩子“有限的選擇”,用規則和選擇給孩子自主感。
孩子頂嘴,比起壓制,放權能更贏得孩子的尊重。
02
貪玩的孩子,智商更高
在《最強大腦》中有一個叫白宇鵬的男孩讓我印象深刻。
因為他是一位從小“玩”到大的腦王。
小時候,他玩的時間比學習的時間多很多,還迷上了動漫和電腦游戲。
那時候,他的爸爸還會陪著他一起玩游戲,還承諾他中考過后給他一臺新電腦。
但是,玩這件事沒有讓他玩物喪志,反而激發了他的大腦功能,讓他變得越來越聰明。
“玩”對父母來說是不務正業,耽誤學習;但是對孩子來說,是精神糧食,也是給大腦“充電”的方式。
紐約大學神經可科學中心曾研究發現:
孩子的大腦之中,對智力影響巨大的海馬體,發育的必備條件之一就是:孩子需要足夠自由玩耍的時間。
兒童每天要有2個小時左右的體育活動,讓他有足夠的探索時間去“擴張”他的大腦功能,這樣他的思維會更活躍。
知乎上有個話題:小時候父母不讓出去玩的家庭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
有一個網友說:
小時候經常被反鎖在家里,父母很少帶她出去玩。
長大后社恐,很害怕和陌生人交流,參加聚會就打怵能躲就躲,能不去就不去。
在朋友堆里也成了討好型人格,寧愿自己受委屈也要守住朋友。
玩是孩子除了學習以外,最重要的一項“技能”。
如果一味地去阻止孩子玩,缺少了放肆地“玩耍”,壓力沒了釋放的出口,更容易養出“問題孩子”。
孩子是天生的模式探求者,他們也是在玩樂中促進大腦的發育,父母只要將情感給到位,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他會更有沖勁。
比如:
和狗狗追逐玩鬧時,學會愛護動物;
騎車游玩,累了之后,也懂得堅持和克服困難;
把遙控器當玩具拆,能學會組裝和電氣原理……
父母引導孩子把“玩”和“學習”聯系在一起,他的人生更精彩。
03
厚臉皮的孩子,更有“韌勁”
有這樣一種孩子:
前一秒剛被打罵,后一秒就能蹦蹦跳跳哼唱歌曲;
剛和同學鬧矛盾,就能冰釋前嫌…
這樣的孩子,用父母的話說就是“臉皮厚”,甚至還嘲諷孩子,語言里盡是嫌棄。
殊不知,厚臉皮卻是孩子最好的“軟實力”。
1.對批評有一種鈍感力:
曾有研究表明:
我國46%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玻璃心,他們敏感脆弱,一旦遇到批評和指責就會立馬陷入恐慌,甚至會因為別人一個眼神和一句話而變得悶悶不樂。
相對于玻璃心的孩子,臉皮厚的孩子就要快樂很多。
因為他們被父母打罵了之后,有很強的“自愈能力”。
就像作家渡邊淳一所說:
鈍感力能讓人有更好的睡眠,善于忍耐疼痛,情緒穩定,能讓孩子坦然接受批評乃至抱怨和諷刺,善于容忍和諒解別人。
他們的不開心,通常維持的時間很短,所以不容易有心理問題。
2.對挫折有一種“堅韌感”:
李玫瑾教授和馬未都老師在《圓桌派》中指出: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一個“厚臉皮”的習慣。
李玫瑾教授特別強調,所謂的“厚臉皮”就是“挫折教育”。
一旦臉皮厚了,遇到挫折不容易被打倒。
“厚臉皮”往往才是人生成功的階梯,靠著這“不要臉”的沖勁,更容易登頂輝煌。
就如主持人撒貝寧被問到:你剛上北大那會兒,怎么就當上了廣播電臺臺長呢?
他很自信地說:因為我臉皮厚啊,我當時自告奮勇,全班就我一個人舉了手!
如果孩子內心勇敢而強大,他就可以承受失敗、痛苦和外界的負面語言,扛過生活的風風雨雨。
建議所有父母:
多給孩子在公共場所展示的機會;
多鼓勵孩子與別人交流。
“厚臉皮”的孩子,永遠都是勇敢而篤定的人。
04
話多的孩子,語言能力更強
當你遇到一個喋喋不休的孩子會怎樣?
第一是反感,第二是讓他閉嘴。
很多父母就是,面對孩子話多的局面,很愛說的一句話是“你能不能閉嘴”。
殊不知,你讓孩子閉嘴的時候,是在壓制他的語言能力。
有美國心理學家曾耗時兩年,跟蹤42個家庭,做了一項關于“孩子說話”的研究,得出結論:
詞匯量大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好,“話多“的孩子也更專注,智商也更高。
孩子說得越多,他的思維能力越快,語言組織能力會更強。
而且,話多的孩子除了在智商上優勢明顯外,還有兩個優點:
1)心理更健康:
很多心理研究顯示:
如果一個人90%以上都是廢話,那么這個人一定很快樂;如果這個人廢話不足50%,那么他大概率過得不太開心。
孩子只有在開心、快樂的時候,才會多說話,因此一旦孩子變成話癆,那他的負面情緒就會越少。
2)人際交往能力更強:
愛說話的孩子,他不畏懼社交,也更喜歡展現自己,所以很受歡迎。
因此,孩子話多時別再讓他“閉嘴”了,反而要多給點時間與孩子“陪聊”。
聊得越多,孩子越聰明。
在韓國真人秀節目《英才發掘團》中,有一個叫卞藝潭的孩子。
雖然只有3歲半,但他在語言方面卻極具天賦,不僅詞匯量豐富,在專業測試中,語言能力和理解水平也獲得了高分。
卞藝潭的爸爸坦言:他在家里是個小話癆,而我們的責任就是陪他聊天。
《哈佛通知教育紅皮書》說通識教育要培養四種能力,其中有一項就是“交流思想的能力”。
如果父母想要收獲一個優秀的孩子,就請多“陪聊”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知識、智慧和情感的種子。
05
“愛哭”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前幾天,侄兒因為哭鬧,被關到房間一下午才放出來。
我問嫂子“為什么”。
她說:每次這家伙一遇到點小事就哭,一點男子漢氣概都沒有,真的性格太弱了。
“哭”在父母的眼中,代表著膽小、懦弱、嬌氣,
但是父母忽略了,“哭”是孩子的一種情緒表達。
心理學家克皮爾曾經做過一個“哭泣的調查”。
參與調查的137人,被分為了健康組和患病組。患病組的人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結果顯示:
健康組的人平時哭的次數要遠比患病組的人多,他們表示:哭過之后,感覺舒服多了。
這就證明,愛哭的孩子,他們是在發泄情緒,也是在“甩掉負能量”。
尤其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哭泣”來宣泄和訴說自己的需求。
如果經常壓制孩子哭,很更容易讓孩子患上焦慮癥、憂郁癥。
有一位網友說:
我每次哭,他們就會吼我或者打我,后來我都是偷偷在外面哭完了,再滿臉笑容地回家,搞得我現在有事也不想跟家里人說。
長久的情緒壓抑,相當于將孩子的難過、傷心、委屈、不甘都壓抑著,最終孩子因為壓抑而出現心理問題。
美國詩人瑪雅·安吉魯曾說過:
我們都是有限的人,只有給自己充分的機會去哭泣,我們才能擁有充分的力量去微笑。
我們不要忽視孩子的每一次眼淚,而要通過接納、理解和陪伴去為他排憂解難。
看過一個視頻,小男孩每次難過的時候,媽媽都會跟他說:“好了,哭吧。”
然后他放聲大哭,一頓輸出。哭完以后,眼淚一擦,又跑去玩了。仿佛剛才的難過不復存在。
孩子哭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疏導”,而非“圍堵”。
當孩子感受到他的內心被“看見”的時候,他才能真正的打開心結。
06
心理學上有個“禁果效應”:
指的是越被禁止的事,它對人的吸引力反而越大。
用在孩子上同樣的道理。
薩提亞導師林文采說,在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社會,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孩子的每一種行為都可以被允許,這將更能對孩子的成長有拓展作用。
孩子頂嘴,你允許他“發聲”,這將是培養孩子自我意識的起點。
壓力之下允許孩子去“放松”,這將對他的學習更有沖勁;
尊重他的厚臉皮,這是他維持一生的軟實力;
聽他嘮叨,也許這會成為他成功的敲門磚;
接納情緒,讓他成為更“健康”的人。
給孩子“允許”和“自由”,讓他去找尋生命中的每一種意義,讓他總愛著這個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