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設為星標,精彩不失聯
往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往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第十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將于11月9日至12日在上海西岸(徐匯濱江)舉辦。值十周年之際,本屆西岸藝博會將首次拓展至4個主場館——西岸藝術中心A館、西岸藝術中心B館、西岸穹頂藝術中心以及西岸漩心。同時,參展畫廊數量達到歷屆之最,匯集了近130家全球頂尖畫廊,不僅有眾多海內外重要畫廊回歸,還迎來54家畫廊首度參展。
為了慶祝西岸藝博會十周年,以及疫情后的重新相聚,參展畫廊為藏家和觀眾帶來了精心策劃的展位及最具代表性的佳作。不少參展的畫廊主或畫廊代表都表達了對此次西岸藝博會以及上海之行的期待。
第十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海報
白立方丨A106
達明·赫斯特,《祭祀》,2020,布面金箔油畫,274x183cm,圖片致謝藝術家和白立方
樸棲甫,《Ecriture No. 230120》,2023,陶瓷丙烯,76x97cm,圖片致謝藝術家和白立方
連續十年參展的白立方今年將帶來畫廊藝術家的群展,其中包括達倫·阿爾蒙德(Darren Almond)、大衛·阿爾特米德(David Altmejd)、翠西·艾敏(Tracey Emin)、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和樸棲甫(Park Seo-bo)等人的精彩作品。
白立方中國區代表趙婷婷表示,“藝博會所發揮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展覽會場,還為整個城市眾多令人興奮的藝術活動和展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西岸藝博會期間,本地博物館和畫廊將舉辦精彩紛呈的展覽,呈現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藝術家,以及文化藝術領域其他精彩活動的舉辦,使上海城中的藝術氛圍將變得無比活躍。”
貝浩登丨A108
尼基·馬魯夫,《蜀葵和玫瑰》,2023,亞麻布面油畫,139.7x106.7cm,圖片致謝藝術家和貝浩登
尼基·馬魯夫,《柿子樹》,2023,亞麻布面油畫,182.9x121.9cm,圖片致謝藝術家和貝浩登
貝浩登堅持畫廊一貫的策略,為畫廊代理藝術家精心策劃個人展位。本屆藝博會,貝浩登策劃呈現的是來自美國藝術家尼基·馬魯夫(Nikki Maloof)的個展。她的畫作展現了復雜的內心世界,且創造了多層特殊的空間,在這些空間中,藝術家將人類經驗轉譯為想象中的室內裝飾和動植物,并借此傳遞出豐富的訊息。藝術家的創作主題傳遞出某種深層次的關于存在的孤獨感,但這種孤獨感的底色則是由藝術家的幽默、變幻莫測的繪畫技法以及飽滿的調色組成。她描繪碎肉的曲線、嚎叫的貓,抑或一條詼諧的厭世的魚在我們眼前被切成薄片——所有這些形象都在深深地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并使他們沉浸于畫面時而憂郁、時而殘酷的基調之中。與此同時,鮮亮的油彩和斑斕的色調卻又在試圖合謀破壞這些圖像所攜帶的黑暗屬性。
貝浩登代表也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我們希望在藝博會期間與畫廊的新老朋友見面,也希望藝術家的作品能夠得到大家的積極反饋。中國藝術市場雖然受到外部大環境的影響有所起伏,但我們對于中國藏家的信心未曾改變。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一直以來都是秉持高度專業性的藝博會,從觀展體驗、展商相關服務到硬件配套,已經讓這一藝術盛事成為每年上海金秋11月最令人期待的體驗之一。”
厲蔚閣丨A110
瑪麗娜·亞當斯,《仰浮在深藍海上》,2022,亞麻布面丙烯,198.1x172.7cm,?瑪麗娜·亞當斯,圖片致謝藝術家和厲蔚閣
尼古拉斯·帕蒂,《肖像畫》,2014,布面粉彩,150.2x180.1cm,?尼古拉斯·帕蒂,圖片致謝藝術家和厲蔚閣
厲蔚閣在西岸藝博會的展位匯聚戰后及當代前沿藝術。展位焦點包括中國藝術家張子飄的近作,以及今年春季于厲蔚閣舉辦香港首場個展的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Francesco Clemente),后者將在畫廊展位呈現其滿載冥思與精神振鳴的新作,以燦爛圖像思考韌性、存在與歡愉。
此次厲蔚閣展位精選的藝術家,如瑪麗娜·亞當斯(Marina Adams)、劉建文(Michael Lau)、喬爾·梅斯勒(Joel Mesler)均于今年舉辦了亞洲首場機構個展,展位的濃縮呈現將帶領觀眾一覽亞當斯靈動的色彩實踐、劉建文的“花卉系列”新作及梅斯勒受童年回憶啟發的圖文并置創作。
此外,厲蔚閣還將帶來在二級市場炙手可熱的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如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久負盛名的美元符號,草間彌生(Yayoi Kusama)1980年代末以重復的筆觸編織而成的丙烯繪畫,以及尼古拉斯·帕蒂(Nicolas Party)的大幅粉彩肖像畫。
厲蔚閣總監馬遙表示,“本次參展是厲蔚閣三年后首度回歸西岸藝博會,作為參展方我們最期待的自然是與當地的藝術社群再度面對面深度交流互動。”
施博爾畫廊丨A111
烏戈·羅迪納,《下午兩點的月亮》,2021,銀葉青銅,直徑170cm,攝影:羅迪納工作室,圖片致謝藝術家和施博爾畫廊
索杰納·特魯斯·帕森斯,《樹葉上的雨》,2023,布面丙烯,244x183cm,攝影:Andrea Rossetti,圖片致謝藝術家和施博爾畫廊
畫廊主Esther Schipper表示,“今年恰逢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十周年之際,也是疫情后的第一屆西岸。我們很高興再次參加西岸藝博會,并將帶來烏戈·羅迪納(Ugo Rondinone)、菲利普·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羅莎·巴爾巴(Rosa Barba)和藤原西芒(Simon Fujiwara)等知名藝術家的重點作品。上海是一座非常國際化的城市,生活在上海的觀眾對當代藝術的熱情非常高漲。西岸藝博會為國內外的畫廊提供了一個平臺,在中外當代藝術中間架起了一個橋梁,讓我們有機會向中國國內的觀眾介紹優秀的藝術家和作品。”
畫廊此次帶來的烏戈·羅迪納的作品是《下午兩點的月亮》(the moon at 2pm)。時間和自然的崇高力量是羅迪納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主題。這件雕塑是他近期鍍金青銅鑄造雕塑系列的延伸。該系列最初以太陽為主題,現在以月亮為標志,喚起了人們對天體的想象。
同時,畫廊還將帶來加拿大年輕藝術家索杰納·特魯斯·帕森斯(Sojourner Truth Parsons)的作品《樹葉上的雨》(Rain on leaves)。日常生活經驗的生動性以及陌生性是藝術家創作的核心。她的繪畫擁有驚人的氣度,而畫面構建了的內部環境,與其說是森林或城市街區的映射,不如說是更具情感真實的心靈圖景。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丨A208
夏禹,《藝術家,策展人,美術館》,2023,木板坦培拉,200x180cm,?夏禹,圖片致謝藝術家和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夏禹,《空山新雨》,2023,木板坦培拉,200x160cm,?夏禹,圖片致謝藝術家和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今年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將在西岸展位呈現藝術家夏禹的個人項目。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的夏禹,最終選擇蛋彩畫作為自我表達的媒介,他對這種材料能傳達的獨特美感與光感,有著明確的偏好。在藝術家所設置的日常或戲劇化的場景當中,微妙而不易察覺的情緒在蛋彩技法下被進一步柔化、沖淡,夏禹的繪畫以文人筆記般的語調,記述年代的變遷,生命不同階段的到來和身份的轉換。
畫廊創始人夏季風談到,“上海可能是中國的所有城市當中藝術生態最健全的、藝術氛圍濃厚,并擁有國際化的藝術視野。西岸藝博會在舉辦的格局上也具備這種國際視野及專業度。作為全新年度里一個全球重聚的契機,我們相信西岸藝博會在創辦十周年的節點上,立足本土與國際,開啟新的歷程。”
阿拉里奧畫廊丨A221
鄭江子,《韓服與漂浮的雅努斯》,2003,布面油畫,130x162cm,圖片致謝藝術家和阿拉里奧畫廊
金昌烈,《水滴SH201904》,2016,布面丙烯和油彩,162x130.3cm,圖片致謝藝術家和阿拉里奧畫廊
阿拉里奧中國區總監張勇談到,“我們跟隨西岸藝術博覽會9年了,并在西岸設立了畫廊至今,從初識到現在,一步步見證西岸藝博愈來愈多的成就。今年是全球經濟的轉折點,我想西岸藝博會已經做好了應對市場的準備;我們阿拉里奧這樣的機構也是,將更充分國際化,更多元視覺,給市場更符合需求的作品收藏結構。期待與大家的再一次藝術相遇。”
本屆西岸現場,阿拉里奧將呈現來自中國、韓國、日本、印度及英國的十位藝術家之精選佳作,包括金昌烈、鄭江子、蘇伯德·古普塔、名和晃平、邁克爾·辛普森、蒂姆·加伍德、黛西·帕里斯、黃淵青、馬可魯、韓峰等,從中外藝術家的不同視角出發,展現多樣化的當代藝術生態。
其中,韓國已故藝術家鄭江子的大型回顧展即將于11月分別在阿拉里奧畫廊的首爾和上海空間舉辦,并且其處女作正在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群展“Only the Young:1960-1970年代韓國實驗藝術”展出。鄭江子曾活躍在那個充斥著強烈的軍事獨裁和意識形態相對抗的時代,憑借實驗性的藝術實踐表達,獲得極大關注;其后期則通過抽象繪畫延續了她在社會意識和身份認同上的嘗試與表達。
另外,畫廊還將帶來單色繪畫啟蒙人物金昌烈的兩件佳作,藝術家將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文化與哲學完美融合,開啟了一場長達40年之久的“水滴”系列,探索了物質復雜的二元性。水是一種溫和的、賦予生命的元素,但也具有破壞和侵蝕的能力。
霍夫肯畫廊丨A120
卡西·納莫達,《Costa do sol》,2023,布面油畫,91.4x61cm,攝影: HV工作室?Cassi Namoda,圖片致謝藝術家和霍夫肯畫廊
卡西·納莫達,《The straight way to Zalala》,2023,麻布面油畫,167.6 x 121.9 cm,攝影: HV工作室,圖片致謝藝術家和霍夫肯畫廊
霍夫肯畫廊將在西岸藝博會上展出莫桑比克藝術家卡西·納莫達(Cassi Namoda)的新作。畫廊總監許方睿(Eva Shiu)表示,“正如我們在此前的西岸藝博會進行個展的情況所示,我們相信西岸是一個向中國內地觀眾介紹新藝術家的絕佳機會。中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擁有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世界一流的博物館、企業收藏和收藏家群體。我們期待著今年再次回到西岸,繼續與當地觀眾和機構開展對話并建立持久的關系。”
喬斯林·沃爾夫畫廊丨A217
圣地亞哥·得·保利,《Butterfly & Worm You Are Open Autumn Unfold》,2022,銅面油畫,共4塊板,每塊152x50.8cm,攝影:Alon Koppel,圖片致謝藝術家及喬斯林·沃爾夫畫廊
喬斯林·沃爾夫畫廊亞洲區總監妙雅(Gaia Musi)介紹道,“在前幾屆博覽會上,我們主要展出了圣地亞哥·得·保利(Santiago de Paoli)在毛氈織物上創作的油畫作品;今年,我們非常興奮地展出他使用黃銅創作的系列新作之一。同時還有最近在中國非常活躍的普林茨·古拉姆(Prinz Gholam)的作品,他將成為我們展位上繪畫、素描和雕塑等不同媒介之間的銜接。”
此外,畫廊還將帶來伊薩·梅爾茨海默(Isa Melsheimer)的釉陶作品,葡萄牙藝術家弗朗西斯科·特洛巴(Francisco Tropa)以木材、青銅和玻璃等材料創作的作品,以及卡婷卡·柏克(Katinka Bock)一件勺子形狀的雕塑《Cuillère Couchée》。
妙雅談到,“對我們來說,今年的西岸藝博會是我們在上海乃至中國推進工作的重要時刻。去年,我們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集中精力在亞洲開展活動。通過參加今年第十屆西岸藝博會,我們希望從提高藝術家能見度的角度激發全新和有趣的對話。”
Rossi & Rossi丨B338
珍妮·安東尼,《I conjure up》,2019,混合媒體鍍金24克拉金箔,35.88x41.28x2.86cm,?Janine Antoni,圖片致謝藝術家及Rossi & Rossi
艾莉莎·希基切莉,《無題(9386)》,2018,緞面印花照片,160x143cm,?Elisa Sighicelli,圖片致謝藝術家及Rossi & Rossi
Rossi & Rossi也在闊別四年之后重新回到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畫廊總監及創始人Fabio Rossi表示,“我們期待著與我們的新老客戶重新建立聯系。此前參加西岸藝博會的經歷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上海這座城市的藝術和文化正在蓬勃發展,這一點在西岸藝博會中也得到印證。”
今年,畫廊將攜三位杰出女性藝術家參展西岸藝博會,她們的藝術表達形式各具特色。舒比吉·拉奧(Shubigi Rao)是一位出生于印度的新加坡藝術家,曾代表新加坡參加 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并將于今年 11 月在上海外灘美術館舉辦個展。我們很高興能在西岸展出她的開創性作品《The Tree of Life in the Anthropocene》,這幅樹形圖作品體現了我們如何看待人類與自然環境和其他物種之間的關系。
同時展出的還有美國藝術家珍妮·安東尼(Janine Antoni)的 “Gilded Gestures”系列作品。藝術家從女性的角度研究女性特質、女性身體和人際關系。《I conjure up》就是這樣一件作品,描繪了她和母親一起游泳的場景,其中,她母親的手掌被涂成了金色。畫面中兩只手緊緊相握,母親由于浮出水面的金色而不能動彈。在水、身體和云的攪動之中,安東尼捕捉到了這種混亂,作為回應,她拖拽手骨,將各種元素交織成的漩渦凝結在骨頭與黏土的堅固中。
另外還有意大利藝術家艾莉莎·希基切莉(Elisa Sighicelli)的攝影作品。她以在攝影媒介上的實驗性手法而聞名。《無題(9376)》(Untitled <9376>)是從一輛古董馬車的后視鏡中拍攝的圖像。通過將照片印制在綢緞上,作品捕捉到了鏡子中扭曲反射物的物質性。
工作室畫廊丨B323
史怡然,《猛犸實驗室》,2023,肯特紙裱木板丙烯,110x158cm,攝影:史怡然,?史怡然和工作室畫廊,圖片致謝藝術家及工作室畫廊
江立寧,《DSC_1988.jpg》,2023,布面油畫,180 x 140 cm,攝影:江立寧,?江立寧和工作室畫廊,圖片致謝藝術家及工作室畫廊
作為扎根本土當代語境的畫廊,工作室畫廊本次展位勾勒出了一個極有本土特色的80、90后藝術家的微型生態,而他們各自代表了畫廊視角下國內藝術家生態中的某種典型:80后藝術家梯隊中有本土老牌美院的資深實力派青年藝術家歐鳴(雕塑)和史怡然(繪畫),也有野蠻生長但作品極具視覺辨識度的周周(刺繡繪畫)和翟軒弘(繪畫裝置);讓我非常欣喜的是,90后藝術家的作品也在近年來臻于成熟,其中包括以噴繪靜物著稱的藝術家張楊彪,以及兩位有著海外留學背景的新生代藝術家王玉鈺(雕塑)與江立寧(繪畫)。
畫廊創始人莊彬(Celine Zhuang)表示,“我非常期待在今年的西岸藝博會看到更多的國際優質年輕畫廊,同時期待有更多展商畫廊之間基于行業經驗的探討與交流。西岸藝博會在很多展商的心里以其專業度著稱。不管是對參展畫廊的選擇、空間的搭建、展位的展示,還是展覽的畫冊、運輸倉儲的時效等等很多細節都堪稱是國際級博覽會的水準。”
刺點畫廊丨B136
陳維,《網球課》,2021,收藏用噴墨打印,150x187.5cm,?陳維,圖片致謝藝術家和刺點畫廊
據刺點畫廊創辦人及總監秦美娜(Mimi Chun)透露,畫廊此次將在西岸藝博會展示多位代理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陳維的攝影項目“新城”將以《新門》(2021)和《網球課》(2021)迎來終章;曾經入圍2022年英國特納獎提名的藝術家單慧乾的作品等也將首度亮相;剪紙藝術家西亞蝶運用西安農村的傳統剪紙技藝,講述了他多重身份的故事;鄭燕垠的繪畫映照著她對香港日常生活的敏銳觀察,將觀眾帶入她私密的心理圖景。
萬一空間丨B309
羅伯特·博西西奧,《230505》,2023,亞麻布面油彩、樹脂,62.5x80.5cm,?Robert Bosisio,圖片致謝藝術家和萬一空間
萬一空間將帶來代理藝術家羅伯特·博西西奧(Robert Bosisio)的個展。聯合創始人胡霽文表示:“西岸藝博會的參展畫廊一直都維持著很高的水準,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將羅伯特·博西西奧(Robert Bosisio)介紹給更多藏家和藝術愛好者,也讓大家了解萬一空間致力于消解當代和古代藝術邊界的獨特基因”。
SETAREH丨B101
阿妮亞·霍布森,《抵達》,2023,布面油畫,160x150cm,圖片致謝藝術家和SETAREH
格雷戈爾·格萊維茨,《20.07.2022》,2022,布面油畫,124x105cm,圖片致謝藝術家及SETAREH
SETAREH畫廊將攜阿妮亞·霍布森(Ania Hobson)和格雷戈爾·格萊維茨(Gregor Gleiwitz)兩位藝術家的畫作參加本屆西岸藝博會,希望吸引更多新觀眾。畫廊代表Mila Bollansee表示,西岸藝博會具有極高聲望,能夠為藝術家們進入亞洲市場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
G Gallery丨B332
Choi Yoonhee,《寂靜噪聲#7》,2023,布面油畫,277x280cm,攝影:Lee Seungheone,?Choi Yoonhee,圖片致謝藝術家和G Gallery
Hwang Sue Yon,《黑色效應》,2023,打印紙、噴霧、閃光、3D打印,攝影:Lee Seungheone,?Hwang Sue Yon,圖片致謝藝術家及G Gallery
G Gallery畫廊主及總監Seungjin Chung對西岸藝博會多年來的發展印象深刻,也充分認識到西岸藝博會在當下亞洲藝術市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亞洲藝術市場日益受到全球關注的今天,上海和首爾成為了亞洲藝術市場的兩大中心,作為一家總部設在首爾的畫廊,我們非常期待兩個城市之間的積極交流”。
G Gallery畫廊此次展位聚焦于三位在全球備受矚目的年輕女性藝術家:首屆弗里茲首爾藝術家獎(Frieze Seoul Artist Award)得主Woo Hannah將展示其布藝雕塑系列作品《Bleeding》;Choi Yoonhee的一件3x3米的大型抽象繪畫將首次公開亮相;在韓國藝術界非常活躍的Hwang Sue Yon也將首次在藝博會中展出其作品。
FRAGMENT丨DJ1
馬蒂娜·格利奇,《裝飾品》,2022,布面油畫,50x41cm,攝影:馬蒂娜·格利奇,圖片致謝藝術家和弗拉格門特
馬蒂娜·格利奇,《裝飾品II》,2022,油彩繪畫,50x41cm,攝影:馬蒂娜·格利奇,圖片致謝藝術家及弗拉格門特
FRAGMENT畫廊的兩位合伙人Sergey Guschin 和Alexander Shchurenkov此前也曾多次來滬參觀西岸藝博會。兩人堅信,此次參展可以使畫廊在這片“具有豐富知識且富有激情的藏家聚集的重要區域”建立起存在感,這對于畫廊而言是十分關鍵的第一步。
FRAGMENT畫廊此次將重點呈現克羅地亞藝術家馬蒂娜·格利奇(Martina Grli?)的作品,她通過基于日常生活及流行文化的民族志及自我民族志的研究,將現成圖像轉變為繪畫背景,結合具象和抽象探索記憶和懷舊的現象,關注那些在社會中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變化。
VENUS Over Manhattan丨B117
安娜斯塔西亞·巴伊,《Arlequin 2》,2023,布面丙烯和粉彩,200x180cm,圖片致謝維納斯畫廊
VENUS Over Manhattan致力于推出獨樹一幟且打破傳統的展覽并展示經典及當代藝術家作品。畫廊主亞當·林德曼(Adam Lindemann)對首次參展西岸藝博會充滿了期待,“我們很期待認識新的朋友,并且向中國觀眾介紹我們位于紐約的畫廊VENUS Over Manhattan。本屆西岸藝博會,我們將帶來89歲高齡的彼得·索爾(Peter Saul)的一件非凡的繪畫新作,以及畫廊諸多優秀年輕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包括安娜斯塔西亞·巴伊(Anastasia Bay)和邁克爾·卡根(Michael Kagan)的新作,以及日裔美國藝術家上條晉(Susumu Kamijo)和索菲·拉里摩爾(Sophie Larrimore)的作品。”
伊日藝術計劃丨B122
金·提爾·撒拉路基,《Multitud》,2018,亞麻布面油畫,113×146cm,攝影:伊日藝術計劃,圖片致謝伊日藝術計劃
平子雄ㄧ,《樹皮 64》,2021,布面油畫棒作品,146.5×124cm,攝影:YIRI ARTS伊日藝術計劃,?YIRI ARTS 伊日藝術計劃
伊日藝術計劃總監黃禹銘談到,“伊日藝術計劃從2014年成立至今,即將迎來第一個十年。西岸藝博會強大的國際鏈結是我們渴望與國際藝術界專業人士及機構交流的絕佳舞臺。因此,我們在國際旅行恢復常態后參加的首次中國內地藝博會,便選擇了位于上海的西岸藝博會。”
伊日藝術計劃將以“色盲”(Colour-Blind)為策展概念,從不同層面來探討繪畫中黑白與彩色之間的視覺過渡,以及其中所隱含的世代共同經驗。這一策展項目將梳理六位國際當代藝術家——亞歷山大·塞巴斯丁(Alexander Sebastianus)、金·提爾·撒拉路基(Guim Tió Zarraluki )、詹姆斯·雷利(Jame Rielly)、KINJO、勞·羅斯(Lou Ros)、平子雄ㄧ(Yuichi Hirako),以及兩位臺灣藝術家時永駿和陳松志的經典作品,從嶄新的角度觀看這八位標志著伊日藝術DNA與國際視野的重要藝術家。
OTP Copenhagen丨B327
安努·拉姆達斯,內心之光 — 原子系列,《未來之種》#07,2018,彩色鉛筆及紙張,36x27.5cm(含畫框),攝影:奧特普畫廊OTP Copenhagen,圖片由藝術家及奧特普畫廊提供
基思·博德維,《我不喜歡一個人吃飯》,2022,亞麻布面油畫,101.6x76.2cm,攝影:奧特普畫廊OTP Copenhagen,圖片致謝藝術家和奧特普畫廊
OTP Copenhagen畫廊總監奧斯卡·吉爾伯特(Oscar Gilbert)表示,“上海的當代藝術氛圍充滿活力。雖然這是我們第一次在上海展出,但我們之前合作或代理的幾位藝術家都與上海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有一些還曾在上海舉辦展覽。我們希望這是畫廊與上海關系的開始。”
OTP Copenhagen展示的亮點包括丹麥藝術家安努·拉姆達斯(Anu Ramdas)的兩件新作,這是拉姆達斯首次展出的兩件油畫作品,也是藝術家自2009年至2010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學習以來首次來華參展。
除此之外,畫廊展位還將呈現藝術家基思·博德維(Keith Boadwee)在法國南部蔚藍海岸的濱海博略(Beaulieu-sur-Mer)生活和工作時創作的部分畫作。在歷史上,該地區周圍的風景曾是克勞德·莫奈、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皮埃爾·博納爾、文森特·梵高、亨利·馬蒂斯、巴勃羅·畢加索和馬克·夏加爾等藝術家的靈感源泉。而即將在西岸藝博會中展出的布德維作品的靈感就來源于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以及一個世紀前的藝術家們所描繪的同一片景觀。
*以上圖片來自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
出品人: 董瑞
撰文、版式設計:Tina Xu
審校:小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