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大家貌似被離職、醫院、躺平這三個字給瘋狂洗腦了。
最初看到這類的信息,我可能直接略過了,從未放太多心思在這個上面,可自從今年6月份開始,我發現我的身體好像出現了狀況,然后情緒起伏也特別大。我心情變得越來越焦慮、做事越來越著急、越來越追求結果了。
有次我找領導談話,領導這樣回復我:做事情不要著急,要每一步走穩,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定要有個結果的,很多事情可能你做了,結果并不一定好,可能這個事情開始的時候可能就沒結果,難道沒有結果就不去嘗試了嗎?難道沒有結果這個事情就不開始了嗎?難道因為沒有結果就不為此付出努力了嗎?三個反問,讓我陷入了沉思,我以為我思考之后我會放下焦慮,可是并沒有。
我反而讓我更加迷茫了,我知道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結果也要一點一點去積累,可是好像很多事情沒有給你留時間,在推著你一直往前走。然后身體狀態越來越差,我從隔三差五跑醫院,變成了周性質的,從一周一次變成一周兩次,到最后一周要去兩三次醫院,可是身體的癥狀并沒有減輕,反正身體和身心的雙重的癥狀,壓的我喘不過氣了。
從那之后,我變得不再健談,記憶力也越來越差。這個時候我才發現這么多年一直在奮力奔跑,好像從未停下來去想一下自己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然后這個時候我得到了一個可以休息的一段的機會,休息的這段時間,我強迫讓自己靜下來,去拜訪老朋友、陪家人、去運動、去打卡想吃很久的美食,讓自己回歸正常的生活中,在和老朋友的聊天過程中,我發現大家的自驅力、學習力還有自律性都很強,他們在學習、在運動、在提升自己,但是他們并沒有在工作和成長中迷失自己。
就像一個朋友說的,我們要接受自己是個平凡的人,我們也要接受自己現在的精力是有限的,五年前我們可以通宵寫方案、寫文章等,第二天照樣精力旺盛,可是現在的我們雖然也能熬夜加班,但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人生是用來體驗的,不是用來演繹完美的,沒有完美的人生,也沒有完美的人,所以我們要接受自己的遲鈍和平庸,允許自己出錯,允許自己偶爾斷電,不想做的事情就不去做,不追求事事完美,和那個不完美的自己達成和解,去接受那個平凡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