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蔚來汽車#五年半虧損764億#的話題登上了熱搜,登上當天熱搜榜第10位,累計閱讀量超過5300萬。
不過經我們仔細審查之后,蔚來汽車累計虧損額應為約630億元而不是764億元;時間也不是五年半,而是七年半。
到底這個630億是怎么算出來的,我們引用了相對比較嚴肅的媒體的報道。
據觀察者網相關報道,2016-2017年,蔚來凈虧損額分別是25.733億元人民幣、50.212億元人民幣;(數據來源:蔚來汽車美股上市招股說明書)
據深圳商報相關報道,2018-2020年,蔚來歷年凈虧損分別為為96.39億元、112.957億元和53.041億元;(數據來源:蔚來汽車港股上市招股說明書)
據新京報,2021年蔚來汽車凈虧損額為40.2億元;
據蔚來汽車公告,2022年凈虧損144.371億元;2023年上半年,蔚來凈虧損109.26億元。
如此算來,從2016-2023年上半年共七年半的時間里,蔚來汽車累計虧損約632.164億,而不是網傳的764億元。
根據網傳的數據,據TechWeb發布的相關報道,“2018財年歸屬于蔚來汽車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人民幣233.279億元,2017財年歸屬于蔚來汽車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人民幣75.617億元”,與蔚來招股說明書中不一致。暫不清楚TechWeb相關文章的信源來自何處。網傳的764億元或因為引用了這一數據。
與之相對應,自首輛車交付之日起,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蔚來交付車輛數分別為11,348輛、20565輛、43728輛、91,429臺、122486輛和54,561輛,5年半累計交付344117輛。
按照7年半虧損632億的數字計算,蔚來每賣一臺車,虧損約18萬元。
就在日前,11月3日,由蔚來汽車董事長、CEO李斌發出的一封針對蔚來汽車公司員工的全員信引發市場關注。李斌在信中確認蔚來將裁員10%,具體調整會在11月完成。
根據蔚來財報,截至去年底,其共有2.68萬名員工,是“蔚小理”三家頭部新能源車企品牌中人數最多的,其中比較夸張的是,用戶體驗部門員工數量接近1.20萬名,占總數的44.8%。此次裁員10%,意味著蔚來將裁掉近3000名員工,這不是一個小數字。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蔚來支付了超 112 億元的員工薪酬,人均薪酬 37 萬元,是上汽集團的 2 倍。如果按照李斌的說法,裁員 10%,能大約節省約 11 億元。
不止于此,11月4日,蔚來汽車美國地區CEO易蓋天透露,由于成本過于高昂,原計劃在美國3個州考慮建廠的蔚來將放棄在美建廠,改為繼續在中國生產然后向美國出口。
李斌在信中表示,公司將確保核心關鍵技術的長期投入,保持技術與產品的領先優勢;確保銷售與服務能力能夠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確保3個品牌9款核心產品的如期上市;組織提效,合并重復建設的部門與崗位,變革低效的內部工作流程與分工,取消低效崗位;資源提效,推遲和削減3年內不能提升公司財務表現的項目投入。外界把蔚來的這幾個改革措施稱作“三個確保兩個提效”。
蔚來這“三個確保兩個提效”一反蔚來“謙謙君子”的姿態,而是充滿了資本端唯效率論的殺伐果斷。
緊接著,據媒體報道,蔚來發出此“裁員信”后,旗下子品牌阿爾卑斯已經開始裁員。這意味蔚來計劃推出的像阿爾卑斯、螢火蟲這樣的品牌,符合蔚來改革中提到的第五點:“資源提效,推遲和削減3年內不能提升公司財務表現的項目投入”。
種種跡象表明,蔚來及其帶來的“蔚來模式”,再一次走到底了生死時刻。
半年巨虧超過百億 銷量不及預期
根據蔚來發布的季度財報,2023年上半年,蔚來凈虧損高達109.26億元,去年同期為44億元,去年全年為144.37億元。這意味著蔚來不僅創下了半年虧損紀錄,并且虧損幅度在迅速擴大。這對蔚來的投資人來說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關鍵問題是,蔚來這種持續虧損的情況,沒有任何改善的跡象。
與虧損相對應的,是蔚來并不理想的銷量。
蔚來很少非常直白地向外界宣布其各年度的目標銷量。在NIO Day 2022之后的媒體交流環節,李斌提出了蔚來的2023銷量目標:超過雷克薩斯在中國的銷量。
數據顯示,2022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為18.39萬輛。由于李斌為自己所設的目標銷量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媒體根據雷克薩斯2022年銷量數字猜測蔚來2023年的目標銷量或為20萬輛。
那么,如今一年已經過去大半,蔚來銷量如何呢?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蔚來累計交付126,067輛新車,盡管這個數字已超過去年全年,但距離2022年雷克薩斯18.39萬輛的銷量仍有差距。
對比雷克薩斯今年銷量,1-9月,雷克薩斯在華銷量為144,590輛,10月預計為1.55萬輛。因此,1-10月,雷克薩斯在華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16萬輛。按照這個銷量趨勢下去,保住甚至突破去年的18.39萬輛基本沒什么大問題。
這意味著,李斌去年承諾的銷量目標,基本沒有可能實現。
為了提振銷量,今年6月,蔚來宣布全系車型下調3萬元起售,其壓力之大不言而喻。但蔚來“降價”這一招效果并不理想。
數據顯示,自6月12日蔚來宣布降價后,6-10月,蔚來銷量分別是:10,707輛、20462輛、19329輛、15641輛、16,074輛。
而宣布降價之前,1-5月,蔚來銷量分別是:10,067輛、6,131輛、10,378輛、6,658輛、6,155輛。對比之下,今年上半年,蔚來有三個月銷量在6000臺附近,尤其是4-5兩個月連續兩個6000臺,情況十分兇險。這也是蔚來不得已宣布“全系降價”的重要原因。
但如今來看,蔚來降價之后,除了7月短暫爬到2萬臺,9-10兩個月銷量迅速降到了1.5萬輛附近。蔚來預計的月銷2萬臺,有將近5000臺直接被市場或者說友商干掉了。如果接下來的11-12月蔚來不能突破月均2萬臺的銷量,甚至跌到了1.5萬輛以下,將意味著蔚來“降價”策略基本已經宣告失敗。
蔚來要提振銷量,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如今除了“降價”之后,蔚來祭出了第二招:“整人”,以此實現降本增效的效果。但通過“裁員”的方法降本增效,意味著這家企業其他各種招數均已用盡,再也找不到其他辦法,只能出此下策。
蔚來能挺過眼前這一關嗎?恐怕這是個未知數。最壞的結果,蔚來把自己賣掉,比如賣給大眾、奔馳或者直接賣給上汽集團,也不是不可以。但不得已蔚來是不會走這一步的。
行業需要思考的是,“蔚來模式”到底能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發?
曾經,蔚來因為其“服務好”被捧上了天,以至于連李斌自己都有點“不服氣”。在今年9月21日的蔚來創新科技日,李斌自我反省,“大家老是說我們服務好,感覺好像蔚來在技術(創新方面)好像是不是投入不太夠?”
事實上,“服務好”這個標簽,確實一定程度上完全掩蓋了蔚來的其他標簽。在很多人看來,正是因為蔚來的服務太好了才導致了蔚來的巨額虧損。
一直以來,行業四處流傳著這樣的故事:蔚來拿柴油車拖著電板為穿越大東北的蔚來車主送電;蔚來為占比例很小的換電用戶布局高投資低回報的換電業務;蔚來為絕對數目很小的蔚來車主量身定制推出手機品牌NIO Phone等等;這些項目看起來無一不是在做服務而不是產品本身。
相比之下,理想則選擇了另一種模式:壓榨成本,提升毛利率。特斯拉則提出了這樣的理念,“做更好的產品”。而這兩家企業目前均已實現了盈利。
從蔚來今年9月剛剛推出手機品牌NIO Phone這事來看,蔚來仍在“服務”的路上狂奔。
如今,隨著蔚來“裁員”成為現實,這個品牌這次能不能成功渡劫,恐怕是個未知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