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陳魯豫的電影沙發(fā)(lyyy_scndgs)
文|初小軌
光從劇照來看,這張臉何止是憤怒。
更多是,猙獰,失控,末日狂歡。
所以,這已經是大仇得報的盡頭了嗎?
事實是,遠遠不止。
2023年11月25日,這部由曹保平導演、早在2019年就已經拍完的電影——《涉過憤怒的海》,終于上映了。
表層來看,電影要講的是一位父親以愛為名,跨海追兇的故事。
本質來看,是各色原生家庭情感缺位帶來的致命反噬。
一部影片是否耐看,很大程度上的決定因素,不是運鏡有多酷炫,題材有多大膽,場面有多暴力,情緒有多激烈。
能夠牽引華語電影再上一個層次的追求點,一直都是,需要我們自己反復層層剝離,那些被忽視與被遮蔽的真相。
就這一點來看。
這有可能是這部影片最令人難以抽離的觀影點了。
01
一生都被關在柜子里的人
影片的開場,就是一場血腥的暴擊。
渾身是血的女兒,被關在逼仄狹隘的酒店柜子里。
血淋淋的手指,一次又一次畫著什么奇怪的形狀,嘴巴里是奄奄一息、反反復復的自言自語。
這是一種近乎虐殺的場景。
正在海上捕魚的父親金隕石(黃渤 飾),接到了妻子顧紅(閆妮 飾)的電話——女兒小娜(周依然 飾)失蹤了。
停尸房里,憤怒開始集結。
被捅十七刀,被關在酒店壁櫥,近六小時的掙扎后,因失血過多死亡。
死前曾與多人有過性行為。
死亡時間是在6天前的晚上6點半左右,而她恰好在這個時間點,最后一通“求救電話”,打給了父親老金。老金沒接起來。
憤怒的起始本身就是噴張的。
這么懂事的女兒,竟被人渣男朋友虐殺至此,她在臨死前向她最信任的父親發(fā)出求助卻沒收到回應時,十七處刀傷的血液正在壁櫥里嘶嘶流逝。
女兒生前到底經歷了多大的絕望?
老金不敢想象。
“我活一輩子活個啥?不就活個閨女嘛?”
在老金的想象里,女兒從小就是與他相依為命的。
他在海上打漁,玩的是自己的命。
為了女兒能去日本留學,槍林彈雨,凄風苦雨,那都是家常便飯。
而女兒在他印象當中,也是懂事乖巧的。
從小就知道把一肚子的委屈往心里咽,發(fā)燒被涼毛巾蓋得都近乎窒息了,也不反抗。
被粗暴地扔進海里學習游泳,快被嗆死了,也不放棄。
老金出海十幾天才回家,她一句抱怨的話都沒說過。
這么一個好孩子,被人渣用如此極端的手段虐殺了,老金能不憤怒?
他當然要,弄他。
警方按部就班的流程和文明有序的懲辦根本熄滅不了這團怒火。
老金要的是,血債血償,以你虐殺我女兒的方式。
就在我們都跟隨著這腔憤怒,急不可待地站在老金這邊,恨不得同他一起手刃人渣時,劇情開始反轉了。
原來,站在老金這邊的,從來不是正義。
原來,兇手從來就不唯一。
隨著案件的層層剝離,一切不可逆轉地指向了自身。
從一開始,老金就被自己復仇的動機給迷惑了。
“敢動我老金的女兒。”
“就這個小雜種,我這輩子毀他手里邊去了。”
他始終都在為自己找回作為父親的尊嚴。
他始終都在為自己的手足無措,尋找一種可以落地的彌補方案。
你到底有多愛你的女兒呢?
還是說,你只是把供她吃喝,生生美化成了一位父親為自己唯一的女兒傾盡了所有?
老金和前妻離婚時,兩個人都不想要小娜。
他把她送到媽媽那,媽媽也不肯要她,最后是她自己跑回來的。
老金把這段記憶,美化成了,是他主動在離婚的局面里選擇了孩子。
事實是,他迫不得已接手了她。
可小娜知道,她從小就是一個不被接納的累贅。
為了不被拋棄,她卑微求全。濕毛巾蓋住口鼻,都快窒息了,卻不敢拿開。老金出海打魚,把她獨自留在家里,十幾天未歸,她嚇得躲在衣櫥里畫太陽,也不敢抱怨一句。
她去日本留學,打幾分工,戀幾段愛,吃過什么苦,受過什么傷,都對老金只字未提過,就因為,她始終要在老金那里立住一個“懂事”的人設。
老金說,這孩子,皮實。
是皮實么?
哪來那么多皮糙肉厚百毒不入。
情緒與需求,脆弱與難過,害怕與膽怯,都被懂事的女兒藏進了那個柜子里。
那是一個父親從未察覺過的角落。
原生家庭之惡,常常不是父母極端化的暴虐與缺位。
最錐心的原生家庭之惡,是誤把血緣之親,倫常之愛,當成了愛本身。
“我供你吃,供你穿,辛辛苦苦把你養(yǎng)大,還不夠嗎?”
這句話熟悉嗎?
有幾個父母沒這樣說過,沒這樣想過呢?
成為合格的好父母,他們都認定自己早就做到了。
那是一代人的惡。
無辜又罪大惡極,辛酸又不可理喻。
他們集體把下一代人,親手關進了柜子里。
他們以為,毀滅一個人的,不過是好吃好喝那點事兒。
如果你膽敢想要更多,比如陪伴,比如摸摸頭,比如求他不要留你一個人在家里這么多天,那都是不知感恩的貪婪與不懂事。
02
是誰虐殺了我們感知愛的能力
影片講述了兩組家庭的親子關系。
一邊是苦出身的受害者,父親老金與女兒小娜。
一邊是富有的施暴者,母親景嵐(周迅 飾)與兒子李苗苗(張宥浩 飾)。
小娜是缺愛人群的典型代表。
影片里對小娜的設定是“邊緣障礙性人格”。
而這類人格的的極度呈現,就是因缺愛而瘋狂索愛。
小娜身上似乎有一個終年漏風的口子,她需要無休止地四處索取愛來確定自己被愛,才會短暫地擁有安全感。
一旦發(fā)現對方并沒有給到她100%的愛,她就會抓狂。
一切給予,必須做到極致,差一分差一毫,都會令她崩潰。
李苗苗說愛她愛到嫉妒她的鞋子,所以要把那些從他身邊帶走她的鞋子統(tǒng)統(tǒng)扔掉。
扔鞋的時候,他像一個神經質一樣決絕。
這讓小娜欣喜若狂。
一旦出現一次扔鞋子扔得敷衍的情況,小娜索愛的情緒就會扭曲到極致。
與店長交往,最初她身子冰涼,從身后抱住他,他本能地就要加倍抱緊她,要傾盡所有暖熱她。
當小娜從這種熱量傳遞的游戲中找到自己被愛的確定感時,她就要故意把自己冰透,然后用冰涼刺骨的身體反復去測試他,試探他。
她把這一點認定成對方是否愛自己的唯一標準。
一旦出現蜷縮與遠離,她就會瘋狂地尋找自己不再被愛的終極障礙。
當這種人格發(fā)展到近乎瘋批的地步時,她就會偏執(zhí)地明確一點——無論自己跟誰交往,只要對方認清了她的真實情況,就一定會拋棄她,遠離她,拒絕繼續(xù)愛她。
對自己,她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認同。
她不敢拒絕,不敢給任何人添麻煩,不敢表達訴求。
一直都忙著在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與評價里尋找著自己。
直到,她遇到了另一種瘋批的人格持有者——李苗苗。
李苗苗是無愛者的典型。
電影里對他的設定,是反社會人格。
他很會“給愛”,可以很精巧地給到缺愛者的心坎里去。
第一次相遇,他注意到小娜打工時胸前的工作牌上,寫著小娜的生日,然后心不在焉地點了一塊草莓蛋糕。
當餐品被端上來,他迅速推到小娜面前。
“給你的,今天生日,不是嗎?”
獨在異鄉(xiāng),父母都未曾記得她的生日,可一個陌生人卻能送她一個潤物無聲的溫暖小蛋糕。
她當然要淪陷了。
那些沒被用這種細微的方式愛過的女孩,只需要一點點愛,就可以瞬間把她填滿。
況且,李苗苗這一點點,給得又如此的精準。
但在李苗苗這里,那個蛋糕不過是為了觀摩某種預期,而特意買下的一個小道具而已。
與其說,李苗苗冷酷,淡漠,扭曲,瘋狂,變態(tài),神經質。
不如說,他壓根就未曾擁有過任何感知愛的能力。
對此,媽媽景嵐的認知是:
這孩子,跟誰都不親。
她根本沒有意識到,李苗苗的人格早就是病態(tài)的了。
而這種病態(tài),最初是被媽媽縱出來的。
他從很小的時候,就出現了反社會人格的苗頭。
把奶奶弄死,把妹妹弄殘,把青蛙炸飛,無論做了什么惡劣至極的事情,都可以不了了之。
沒有人給李苗苗建立規(guī)則,沒有人告訴李苗苗是非曲直、青紅皂白。
母親景嵐無底線包庇縱容,父親李烈無底線容忍逃避。
他的原生家庭看上去海闊天空無限自由。
可這種沒有任何規(guī)則和節(jié)制的愛,恰恰可以把他溺死在里頭。
面對老金的持刀追兇。
景嵐說,如果真是他(兒子李苗苗)做的,那他就該死。
看上去,是一個敢于大義滅親的明理人。
她要老金給她三天時間。
可一轉身,她就開始轉移兒子到隱秘的地方,并通過非常手段幫兒子快速操作逃往國外的手續(xù)。
當老金闖入家中堵人,她假裝緊張,誘導老金進入地下室,果斷把老金困住,為兒子爭取逃往機場的時間。
連帶兒子逃離藏身之所的路上,她都可以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在電話里跟生意伙伴談笑風生。
兒子舉槍射殺父親李烈派來的馬仔,她輕飄飄丟給李烈一句“善后去吧”就駕車離去。
景嵐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李苗苗。
或者,是李苗苗走向反社會人格的最初母體。
同樣的沒有同理心,同樣的缺乏同情心,同樣的不把人命當回事,同樣的可以為自己的利益輕易將別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只不過,她頂著母愛的光環(huán)。
老金對女兒情感需求的忽視,景嵐對兒子做錯事情的縱容,讓小娜和李苗苗成為了一樣的人。
一樣的沒辦法感知什么是愛。
一樣的追逐病態(tài)的感官刺激與畸形關系。
唯一不同的是。
他們舉起刀,最終捅向的方向不一樣。
03
比被捅17刀更殘忍的真相
影片的最后,是剛來日本的小娜,在課堂上學著用愛造句。
她能一口氣說出好多。
老師糾正她。
“日語中,愛是兩個人相互的,喜歡是單向的,娜醬剛才說的是喜歡哦”。
她認真想了半天。
然后,說了一句——愛,沒有。
其實一個女兒把這句話說出口的時候,最心痛的,必然是父親了。
一句“愛,沒有”,將老金對女兒全部的付出一筆勾銷了。
老金到底有沒有給過小娜愛?
我覺得,他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給過了。
在老金看來,為女兒留學玩命出海,向兇手玩命復仇,就等同于對女兒的愛了。
就像是,景嵐也認為對兒子的包庇就是愛,一樣的道理。
可他從未想過。
把自己女兒受辱視頻一次次抵在旁人眼前時,她會再次受辱。
看到女兒尸體并聽到她生前與多人有過性行為時,他本能上的嘔吐,就是陌生感與距離感的短暫抽離。
一次次出海歸來后,女兒躲在櫥柜里一次又一次畫著太陽,到底是因為害怕著什么,又是在期待的什么。
比捅17刀更殘忍的真相,不是追兇逆轉,不是自我審視后的追悔莫及。
而是,就算老金知道了真相,他也絕不會認為自己從未給過女兒愛。
那些經年的付出,那些以命相抵的憤怒,都不能算作愛,又能算作什么呢?
一個父親的尊嚴嗎?
閨女都沒了,我要尊嚴又有何用呢?
你把答案懟到老金臉上。
老金搖搖頭。
他看不見,也看不懂。
這就是那個時代的老金們,最令人錐心的沉默父愛。
如何學會為人父母,始終是每一代人都要終身學習的命題。
不止于老金。
不止于你我。
畢竟,喜歡與愛之間,一直都隔著世間最難涉過的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