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熱映的電影《我本是高山》用冷靜克制的筆觸,再現了“時代楷?!?a target="_blank" >張桂梅校長建立起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高,引領大山中的女孩們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這個已被大眾熟知的事跡,在大銀幕上煥發出新的光彩。電影用藝術化的視聽語言,生動地展現出張校長在山區中最初建校的故事,譜寫出女孩們在逆境中堅韌不屈、勇于沖破命運枷鎖的贊歌,讓觀眾與華坪女高的師生們同呼吸、共命運。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边@句誓言已經傳遍大江南北,它是華坪女高的精神所在,也是無數女孩重新認識自我、沖破藩籬的力量源泉。電影將這種精神力量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現出來。當“我本是高山”被書寫在簡陋狹窄的房梁上,彼時成績優異、心懷夢想的山月被父兄強行出嫁換取彩禮,這簡單的五個字,就像是在命運泥淖里掙扎著的、發光發熱的不屈靈魂。
那些曾經不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的女孩,在張校長的諄諄教誨中,終于有了全新認知。她們開始認可自我的價值、渴求更多的知識、向往外面的世界、期待光明的未來,開始向著心中的巍峨高山奮力攀爬,因為此刻她們真正相信“我本是高山”。 電影里她們齊聲誦讀的場景中,回環激蕩的聲音,連同她們的命運一起傳出大山深谷,這是信仰的力量,也是奇跡的序章。
“拯救一個女孩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命運”,這是張校長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信念。電影將大山中的女孩可能面臨的阻礙、傷害與危險,進行了高度的濃縮和藝術表達,讓觀眾跟隨電影鏡頭一起走進那些難以想象的大山深處。四面土墻圍起來的房子,家門前沒有路、需要徒手攀爬,屋子里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和電器……凡此種種。
大山之中的“偏見”更是令人觸目驚心?!梆B豬還能賣2000塊”,是父兄眼中女孩們的價值。他們的祖輩同為女性,卻無法共情和憐惜女孩,麻木地將女孩們推入悲慘的命運,推向萬丈深淵。當親眼目睹鮮活的生命力被埋藏在無知深處、明媚的未來被禁錮于大山之中,無人不會共情和痛惜于女孩們的艱難境遇。家人的輕視猶如萬重枷鎖加諸在女孩們身上,想要打破,何其艱難。
縱使艱難,也總有人愿意嘗試。既然嘗試,便無畏艱難。電影通過極具真實性與樸實性的影像,呈現了華坪女高建校之初所面臨的困難,也深化了教育所承載的意義。教育不僅是教授知識,更是傳播文明、抵抗不公。
張校長這一路走來,路途漫長而坎坷,經歷了無數難以為繼的艱難時刻,她一步步了解那些大山深處女孩的處境和思想,也在與女孩們的相處中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她翻山越嶺到女孩們破敗不堪的家中,把她們帶回學校,為她們創造考上大學、走出大山的機會,每一個掙脫命運枷鎖的女孩都是一面飛揚的旗幟,將這份希望傳遞下去。
校舍一點點從無到有,女學生們一點點從彷徨到相信、從放棄到奮斗、從混沌迷茫到得償所愿,她們一路披荊斬棘,靠自己的努力與堅持贏得未來,改寫自己甚至是幾代人的命運。故事最后,山英手中提著燈,在黑暗中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外走,曾困住她的家庭停留在她的身后,而那句 “你考上大學了”已然越過千山萬壑,昭示著她沖破命運桎梏,重獲新生。
好的故事來源于現實,更給現實以啟發,以真實觸達人心,用藝術升華思想。張桂梅校長與華坪女高的故事早已廣為人知,《我本是高山》用動人的藝術語言,將其真實、具象、完整地呈現在大銀幕上,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故事情節層層遞進,情感敘事娓娓道來,讓這個本就樸實動人的故事更具情感張力。不僅展現了張校長的無私與堅韌、女學生們的頑強與努力,更給予廣大觀眾精神力量,將“我本是高山”的精神傳遞到更多人的心中,從老師到學生,從作品到社會,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