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魯迅,是中華民族的兩位巨人,這兩位巨人雖然私交不多,但卻心靈相通,是尋求中華民族解放道路上的知音。
從“五四”時期開始,毛主席就讀過魯迅的文章,他對魯迅的評價甚高。
1938年10月9日,魯迅逝世一周年,毛主席在陜北公學紀念魯迅逝世一周年的大會上發表演講,在演講中,毛主席說:“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圣人,魯迅是新中國的圣人。”
1940年,毛主席發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在文中,毛主席寫道:“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可見魯迅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1961年,在魯迅八十壽辰之際,毛主席寫了兩首七言絕句紀念魯迅先生。
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其一
博大膽識鐵石堅,刀光劍影任翔旋。
龍華喋血不眠夜,猶制小詩賦管弦。
其二
鑒湖越臺名士鄉, 憂忡為國痛斷腸。
劍南歌接秋風吟, 一例氤氳入詩囊。
毛主席是戰士兼文學家,而魯迅是文學家兼戰士。魯迅雖沒能像毛主席一樣在戰場上拼殺,但他的文學作品,就是與腐朽的、落后的思想戰斗的武器。
毛主席在第一首詩的開篇,就盛贊了魯迅先生的堅毅的戰斗精神。魯迅先生擁有博大的思想,過人的膽識和無比堅毅的戰斗意志。在那個特務橫行的時代,魯迅先生毫不畏懼,他發表大量雜文、小說,如同匕首、投槍,刺向黑暗與鐵幕。
龍華喋血不眠夜,猶制小詩賦管弦。這兩句是寫魯迅先生在“左聯五烈士”慘案中,寫文怒斥國民黨反動派殘酷無恥的獸行。
1931年2月7日,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二十余名革命志士,其中,白莽、柔石、馮鏗、李偉森和胡也頻,是左翼作家聯盟中的共產黨作家,史稱“左聯五烈士”。魯迅先生得知后,內心無比沉痛,他寫下了《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文中有這樣一首“小詩”: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毛主席用這一事例,集中展現了魯迅先生敢于跟黑暗勢力戰斗的大無畏精神。
第二首七絕,毛主席轉寫魯迅的家鄉紹興,借紹興先賢,寫魯迅先生身上,傳承著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
鑒湖越臺名士鄉, 憂忡為國痛斷腸。鑒湖,在魯迅家鄉紹興西南兩公里處,近代女詩人、革命家秋瑾也是紹興人,自號鑒湖女俠。越臺,即越王臺,在紹興種山,春秋時越王勾踐在會稽為招賢士而建。這兩句是說,魯迅的家鄉紹興是名士之鄉,自古至今,出現了許多憂心為國的仁人志士。
劍南歌接秋風吟, 一例氤氳入詩囊。 劍南歌,指愛國詩人陸游的《劍南詩稿》,陸游也是紹興人。秋風吟,指秋瑾的愛國詩篇《秋風曲》以及她英勇就義前所寫的“秋風秋雨愁煞人”。氤氳:形容煙或云氣盛大的樣子。詩囊,裝詩的袋子。
這兩句是說,從陸游到秋瑾,紹興的仁人志士們,譜寫了眾多偉大的愛國主義詩篇。
毛主席的這兩首七言絕句,盛行了魯迅先生一生的品格與成就,并闡發了魯迅先生身上傳承的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他歌詠魯迅,又不止于魯迅,而是在歌詠中華民族的脊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