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373次列車被撞脫線,車廂內悶熱異常,有男乘客情急之下砸窗透氣。7月5日,官方通報詳情,該事件持續引發關注。
7月5日,有被困乘客告訴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車廂內溫度超過35℃,有人中暑被乘務員架走。還有乘客回應官方最新通報稱:“又悶又熱的車廂里待3小時,還沒到破窗的程度,那我也很無語。”
>>>接力送水送粥
31℃未達到馬上開啟車門破窗應急預案緊急程度
7月5日,廣鐵長沙客運段通報詳情稱,7月2日20時28分許,金溫地方鐵路公司一貨物列車在金華市境內滬昆線東孝站停車不及,侵入下行正線,致我段值乘的K1373次客車機車脫線。經緊急處置,換掛機車后列車于23時27分恢復運行。
事發地東孝站為四等小站,不辦理客運、貨運業務,僅辦理列車接發技術作業,無旅客候車室和乘降站臺,事發時車站僅有3名行車工作人員當班。
事發后,我段在車上的添乘干部立即召集列車所有工作人員啟動緊急處置,加強全車巡查。21時許,列車工作人員將各車廂乘務間、廁所、洗臉間、車廂內80余個能夠開窗通氣的氣窗全部打開,進行通風降溫,將班組自帶的40余瓶礦泉水發給旅客。21時20分,車內溫度為31℃左右,3號車廂一名50多歲女性旅客反映頭暈,列車工作人員將其安排在4號乘務間休息。
與此同時,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公司金華車務段緊急協調送來900余罐八寶粥、1300余瓶礦泉水,安排工作人員上車接力式傳送給旅客,聯系10輛120救護車在東孝站做好了應急準備。客車到達金華站后,又補充500余瓶礦泉水。
在此期間,列車工作人員對車內悶熱和旅客耐受情況跟蹤研判,認為客車滯留線路兩側無站臺、車門離地面高度超1.5米、事發時為夜晚、車外無照明、開啟車門可能存在旅客下車摔傷人身安全風險,車內雖悶熱但沒有達到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
>>>廣鐵官方通報
勸阻未果,男性旅客擅自取下消防安全錘砸破窗
22時04分許,3號車廂一名男性旅客擅自取下消防安全錘試圖砸車窗,列車工作人員上前勸阻未果,導致一塊車窗玻璃被砸破。為防止旅客跳窗發生意外,一名列車工作人員立即上前張開雙臂、攔在窗前,乘警及其他列車工作人員共同做好現場隔離防護。
23時11分許,列車空調恢復運行。列車停靠金華站后,鐵路公安對砸窗男子進行批評教育,車輛工作人員對破損車窗進行了修復。
鐵路部門呼吁,如乘車過程中發生突發情況,鐵路部門將按照應急預案妥善處置,請廣大旅客聽從列車工作人員安排,共同配合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確實悶熱難受
事發車廂里有180人,乘警制服也被汗水浸濕
7月5日下午,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聯系上K1373次列車上的一名乘客,其介紹稱,“列車脫線停了3個小時,車廂里空氣不流通,確實悶熱得很難受,好幾個人中暑,我記得第一個還是個老奶奶,從我面前被乘務員架走。”
其提供的3段現場視頻顯示,車廂里有人不停地搖扇,有男性乘客甚至脫去上衣,光著膀子。
此外,有多段現場視頻顯示,列車里又悶又熱,乘客們汗如雨下,甚至列車員和乘警的制服也被汗水浸濕。
這位乘客告訴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那名小伙是砸了3號車廂的車窗玻璃,這個車窗應該是從門口數過去第四排的,他后來就被乘警帶走了。”
事發后,有列車乘務員小心地清理了玻璃碎渣。該乘客認為,砸車窗小伙是為了大家降溫通風,不應被批評教育,“當時車廂里有180多名乘客,其中包括老人和孩子。”
>>>乘客回應通報
“35℃悶熱3小時還沒到破窗程度,我也很無語”
另一位乘客告訴記者,“車廂內35℃以上的高溫,又悶又熱,3個多小時大家衣服都濕了。我當時就在車上,我女兒、我婆婆,還有好多人,老人小孩都受不了,有阿姨都快暈倒了,被攙著走了。”
這位乘客回憶說:“小伙子砸的是3號車廂的10號位置的車窗。列車停了4個多小時,其中修車窗用了一個小時。他人后來被帶走了。”
該乘客認為當時最要緊的是通風透氣,而非口渴喝水,“當時是有列車員給發礦泉水,但那時候都已經有空調了,那時候都到金華了。”
對于7月5日廣鐵長沙客運段的通報,這位乘客無奈地表示:“還沒到破窗的程度,那我也很無語。”
>>>網友持續關注
“乘客安危受到威脅時,必須采取應急舉措”
事發5天,記者注意到,網上關注熱度不減。
“有沒有考慮空氣的窒息,3小時的時間,換做誰都是煎熬。”
“封閉車廂內的老人和孩子對悶熱會產生持續的身體不適,所以第一時間破窗通風沒問題。”
有網友認為,生命至上,“乘客安危受到威脅時,就應該采取應急舉措。列車長及其他工作人員不能墨守成規,而應迅速采取包括開門,甚至破窗的應急舉措。”
有網友認為,“希望以后這樣機械式應對的事能少發生一點。相比較于乘客的生命安全,車窗維修應該不算什么吧?”
還有網友表示:“救人要緊,這要是中暑了,出現熱射病,不知道鐵路部門會不會承擔責任。”
對于7月5日鐵路部門的通報,有網友指出:“馬上開啟車門和破窗應急預案的緊急程度到底有多緊急,請說明。”
>>>12306回應
列車空調失效超過20分鐘應如何組織實施救援?
2014年出臺的《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第415條規定:明確要求列車在運行中發生供電中斷或空調故障時,乘務組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15分鐘內開啟應急通風系統或組織旅客疏散,確保車廂內空氣流通,防止旅客因高溫、缺氧引發健康風險。
《鐵路旅客運輸服務質量規范》第9.3.7條規定:空調列車突發故障時應在15分鐘內啟用備用通風裝置;若無法恢復,須組織旅客轉移至其他車廂或疏散至安全區域。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規則》第24條則強調在列車滯留期間,乘務組須優先保障旅客生命安全。超15分鐘未有效處置通風或疏散問題,旅客有權采取必要自救措施(如破窗、使用應急設備等)。
此外,《旅客列車空調失效應急處置辦法》第四章處置流程第九條規定,旅客列車空調失效超過20分鐘不能恢復且列車不能維持運行時,列車長應及時與司機、隨車機械師(車輛乘務員)溝通,視車內溫度和旅客舒適度作出動車組列車開門、其他旅客列車(含時速160公里/小時動力集中動車組)開窗的決定,并通知司機轉報列車調度員。列車調度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救援方案并組織實施。
7月5日,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聯系中國鐵路12306,客服表示:“K字打頭的是快車。”
記者詢問上述官方文件是否有效?客服表示:“這個我們沒有這方面的信息,我們只受理旅客的乘車業務,這個是屬于鐵路內部工作制度。”
對于砸窗事件的內部核查處理,客服回應稱:“這個抱歉,目前沒有給我們通知的,我們只能記錄反饋。”
>>>鐵路專家解讀
天氣炎熱封閉車廂為何悶熱難忍感覺“不通風”?
據專家介紹,高鐵車廂都配有備用電源,但必須盡量節約使用,以保證接觸網恢復正常供電后,能順利啟動車內控制設備。另外,列車因事故發生斷電后,車廂內與外部是有換氣通道的,空氣流動可以保證。
專家表示,因天氣炎熱,車廂封閉空間內人多散熱量大,就導致了悶熱難忍和感覺上的“不通風”。而打開車門通風,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2018年8月央視網曾報道,鐵路部門已考慮為高鐵增加一組高壓儲能電源,來確保高鐵在野外斷電情況下,可以以每小時30-50公里左右的速度運行到下一個車站,但這一技術卻遲遲未能落地。
解決故障后的通風問題,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顯得越來越迫切。這就需要鐵路部門加快實施,盡快破解這一難題,以免再次出現兩難情景。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李華 編輯 李婧
(如有爆料,請撥打華商報新聞熱線 029-8888 0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