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餐桌(攝影:田友泉)
題記:
一潭泥沼,沒有記憶,只有靜止的生物鏈……
如果沒有小魚小蝦,我們就在餐盤里數花生吧!
——2023年5月17日上午,田友泉記于鵬城小居。
家常菜:香脆花生米(攝影:田友泉)
泥沼中的生物鏈
小蝌蚪的尾巴尚未褪去,兩只前腳還不知道怎么著地,就被莫名其妙的卷入到一潭黑黝黝粘糊糊的泥沼地……它已經看不到同行的兄弟姐妹,更不知道媽媽在哪個方向!
泥鰍們原本并不懼怕小型的決口和池水干涸,自由自在地穿行在半浮半腐的水草和淺層淤泥之間,覓食嬉戲,聽到有水花和水面的動靜,就一溜煙的鉆進了泥陣——沒錯,就是泥陣!身后卷起的一小團一小團渾濁的泥花掩護著,潛入或深或淺的泥漿……
如臨大敵般的逃逸非常成功,一鉆進泥陣,即便是一般的捕食者,也可能束手無策。
一襲銀甲、略顯秀氣,還長著一副小巧嘴巴的小鯽魚也已經無所適從,再也不能在清澈的水中搖曳身姿。
那些只知道用爆炸釣鉤和香味餌料迷惑魚群,靠著取樂和屠宰打發無聊時光的垂釣者,以及他們不懷好意的目光,早已離得遠遠的!
曾幾何時,一度潮流式地成為餐桌上大快朵頤美味菜肴的塘虱,其實它還有個別名,叫鯰魚。就是南方有名的連腐質禽畜內臟都敢隨便啃咬的家伙,直教一世聲名掃地……
還有英俊瀟灑、彪悍無比,有著刺候家族血統般的才魚,俗稱黑魚的家伙——這是一種極具攻擊性、掠奪性和嗜殺性于一體的狠角色!人類體質愈合或者女性分娩之后的恢復,貌似還將它寫進了藥食同源本草……這位本尊攻城掠地、弱肉強食的肆無忌憚表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一種就是與黑魚爭搶食物的外來物種,臭名昭著的鱷龜,就是被一些念叨著阿彌陀佛,卻不能識破某些心懷叵測“賣龜人”的心機,還要心甘情愿的掏出一些白花花的銀兩,擰緊縮著頭、瞇著眼的鱷龜綁繩,小心翼翼地尋找水源……
泥沼中的平衡,就是在不對等的物種中拼命廝殺出來的生態。
家常菜:香煎刁子魚(攝影:田友泉)
不地道的規則,一任這些強悍的“猛魚”亂來,上演著蹂躪和踩踏……
小蝌蚪再也找不到媽媽,更見不到既好看又幸運、而且充滿迷幻力量般莫名其妙眼前一閃而逝的團團泥花——恰好過些泥花生長的地方,雖然叫泥鰍的視線受了阻,再也不用害怕鯰魚帶刺牙的大嘴巴……
在水中自由游曳、胃口大開的鯰魚,廣角的開闊水域,無法施展和延伸貪婪的胃口,更不能把食欲鏈條信息傳導到陸地上,大大小小的食肆、農家樂和酒家……
我們念念不忘那些熱氣騰騰的農家樂大小不等的樸實盤盆,也默默回憶款款勾人食欲的山珍海味,以及閑暇吋陪伴的美點佳肴。可是我們怎么都改變不了那些泥沼中靜止的生物鏈。
【圖/文整理:田友泉】
文學、資訊類圖文稿,除原創作者作品版權之外,評論及其他文字與編輯圖文內容權屬歸“南粵播報”所有,任何轉載請署作者名,并備注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