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發揮《中國測試》的平臺引領作用,進一步鼓勵和調動作者創造性和積極性,提高優秀論文的顯示度和傳播力,擴大期刊的學術影響力,2023年度影響力文章評選活動如期開展。經中國測試雜志社和評審專家的初評、復評和終評,采用定量數據(他引量、下載量)和定性指標(學科貢獻、創新性、實用性和寫作質量)相結合的方法,從本刊2022年刊發的論文中遴選出影響力文章10篇,現正式公布獲獎名單,并向獲獎論文作者頒發影響力文章證書。獲獎作者1年內于本刊發表的論文可享免版面費一次。
熱烈祝賀獲獎作者,并歡迎廣大讀者朋友積極投稿和引用本刊論文!(按照發文時間排序)
熱烈祝賀 榮獲佳績
基于模型預測的日光溫室
溫度優化控制
論文作者:
杜太行,劉德,孫曙光,錢春陽,梁倩偉
摘要:
針對日光溫室室內溫度的優化控制,在切換控制的基礎上提出基于模型預測(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的溫度控制方法。首先以室外環境因素、設備開關量以及室內溫度為輸入,建立NARX神經網絡室內溫度預測模型;進而將其輸出作為目標優化函數的輸入,該函數以溫度的控制誤差、設備切換次數、系統能耗為約束,從而將控制問題轉化為目標函數的求解問題,在此基礎之上得到局部最優的開關設備控制序列;最終通過滾動優化機制進入最佳溫度切換控制狀態。實驗結果表明:基于模型預測的切換控制算法可以有效調控溫室內的溫度,降低溫室系統能耗。
激光測風雷達風場探測
性能評估
論文作者:
趙文凱,趙世軍,單雨龍,孫學金
摘要:
激光測風雷達作為一種新型測風設備,在風場精準探測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為實現激光測風雷達風場探測性能的評估,將相干脈沖激光測風雷達的測風數據與探空氣球風場數據進行時空同步處理后開展比對分析。以探空氣球風場數據為真值,通過區分不同天氣條件、不同高度區間、不同風速區間對數據進行分類,計算兩種風場數據的相關系數與平均偏差,分析激光測風雷達的風場探測性能。結果表明,激光測風雷達的風場探測性能整體較好,晴空條件下風速偏差約為1 m/s,風向偏差約為20°;不良天氣條件會對激光測風雷達的探測性能造成較大影響,雨天時的影響最大。
云南玉米穗腐病致病菌鑒定
與共生群落分析
論文作者:
吳畏,田宇昂,白宇汐,梁琳悅,余洋,梁鵬寬,蔣中華,
石海春,柯永培,孫群
摘要:
為鑒定云南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菌、研究其共生真菌群落結構以及了解主要致病菌的流行特征,從云南采集病原樣本進行分離純化,對主要致病菌進行形態學鑒定和致病性測定;并對樣本中真菌總DNA的rDNA-ITS序列進行SMRT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最后依據從文獻中收集的中國21個省份穗腐病致病菌的分離鑒定結果,利用空間插值分析推測主要致病菌在中國的分布。研究結果表明,云南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菌為擬輪枝鐮孢菌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其共生真菌群落中彎曲單胞瓶霉(Phialemonium curvatum)、季也蒙畢赤酵母 (Meyerozyma caribbica) 等穩定存在但在不同患病部位相對豐度不同;鐮孢菌屬不同的種在中國呈現一定的地域性分布。擬輪枝鐮孢菌可能與少數共生真菌存在穩定的互利關系,其在云南的分布可能與玉米品種易感和現代物流導致的擴散有關。
石墨烯/聚丙烯復合材料導熱性能
測量分析研究
論文作者:
周逸,劉薇,馮曉娟,邱萍,李會東,潘永杲
摘要:
針對現有文獻報道的石墨烯/PP復合材料導熱系數測量結果差異較大,該文對相應測量方法、儀器、樣品尺寸和測量結果等進行分析和評價。制備質量分數為5%至30%的石墨烯/PP復合材料塊狀和薄片狀等樣品,分別通過QTM500型、TC3000型和DRE-Ⅲ型3種瞬態導熱系數測試儀對塊狀樣品導熱系數進行直接測量,并通過LFA467型激光閃光法導熱儀、DSC3+型差示掃描量熱儀和ZB603C型電子天平和密度組件分別對各質量分數石墨烯/PP復合材料樣品的熱擴散系數、比熱容和密度進行測量后計算獲得導熱系數。結果表明:3種瞬態導熱系數測試儀測量純PP、5%和10%質量分數石墨烯/PP復合樣塊導熱系數偏差在2.6%~8.7%范圍內,大于各儀器聲稱測量偏差;直接測量法與間接測量法獲得的導熱系數偏差大于36%,且隨石墨烯質量分數的增加而變大。因此,在測量復合材料導熱系數時應選擇適用尺寸和量程的直接測量法,導熱系數等熱物性參數的量值傳遞體系仍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來提高直接測量法的準確性和間接測量法的可靠性。
基于CEEMD和LSTM-ARIMA的
短期風速預測
論文作者:
李秉晨,于惠鈞,丁華軒,劉靖宇
摘要:
針對風速序列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和波動性,提出一種基于完備總體經驗模態分解(CEEMD)、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和自回歸差分移動平均(ARIMA)的組合預測模型來對短期風速進行準確預測。首先利用CEEMD算法將原始風速序列分解為多個模態分量,降低風速序列的復雜度;然后通過排列熵(PE)把風速子模態分為高頻序列和低頻序列,對高頻序列和低頻序列分別建立LSTM和ARIMA預測模型;最后把子序列預測結果疊加起來,得到最終的風速預測值。實驗結果表明,該預測模型的平均絕對百分比誤差(MAPE)和均方根誤差(RMSE)分別為8.68%、0.389 m/s,與其他預測模型的預測結果相比,預測精度有了一定提高。
基于數字孿生模型的復雜電路系統
潛在問題自動仿真推演方法
論文作者:
胡昌華,馬玉哲,李天梅
摘要:
針對已有技術與方法在導彈武器裝備“復雜多樣”電路背景下“自動準確高效”識別這一難題,該文提出基于數字孿生模型的復雜電路系統潛在問題自動仿真推演方法。首先建立復雜電路系統數字孿生模型,在此基礎上,自動搜索功能網絡樹,圍繞功能,根據開關組合狀態,自動搜索建立節點、支路、網孔,進而基于電路基本定理自動建立并求解微分方程組,判斷是否存在期望功能被抑制或非期望功能被激發等潛在問題,實現潛在問題的自動仿真推演;最后以紅石火箭點火/關機電路為對象進行數字孿生建模及潛在通路自動仿真推演分析。應用結果表明,該文所提方法可以準確自動高效地識別潛在問題。
高壓電纜終端鉛封缺陷超聲
檢測方法研究
論文作者:
方春華,胡凍三,郭凱歌,盧佳楊,陳杰,曹京滎,陶玉寧
摘要:
鉛封作為高壓電纜終端附件重要組成部分,其內部會因安裝質量不合格或運行過程中受外力作用出現氣孔缺陷或導致開裂。為消除鉛封缺陷對電網安全運行造成的隱患,提出一種利用超聲波對鉛封缺陷進行檢測的方法。根據電纜終端鉛封結構特點,采用COMSOL仿真軟件對高壓電纜終端鉛封典型缺陷進行超聲仿真,揭示超聲波在鉛封缺陷中的傳播特性和規律,同時對具備人工缺陷鉛封試樣進行超聲檢測試驗。結果表明:超聲波會在氣孔缺陷處發生反射和透射現象,且不同位置缺陷可通過缺陷回波時間和幅值準確反映。該方法驗證超聲波檢測技術應用于電纜終端鉛封缺陷檢測的可行性,可為檢測電纜終端鉛封缺陷提供一定的參考。
高斯濾波對規則斑點圖像的亞像素
匹配精度影響研究
論文作者:
談杰,范乃吉,白斌,譚寧,李銀剛,趙遠情
摘要:
針對數字圖像相關法中亞像素匹配誤差,提出一種適用于規則斑點圖像的高斯濾波預處理方法來降低亞像素匹配誤差,模擬了恒定、線性、二次和三次位移場,并采用不同標準差的高斯濾波器分別對圖像進行處理。試驗結果表明:在不同的位移場下,當采用標準差σ=0.75 px的高斯濾波器處理后,圖像的亞像素匹配誤差降低到最低,并且通過與隨機散斑圖像對比分析,證明該方法只適用于規則斑點圖像,最后對焊接圖像進行分析,驗證了該方法的穩定性。
基于LSTM+UKF融合的動力鋰電池SOC估算方法
論文作者:
李泓沛,劉桂雄,鄧威
摘要:
為提高動力電池荷電狀態(state of charge, SOC)估算準確性、穩定性,該文提出一種基于LSTM+UKF(long short termmemory+unscented Kalman filter)融合的動力鋰電池SOC估算方法。構建動力鋰電池SOC估算窗口LSTM結構,通過動力電池電流、電壓、溫度并結合歷史數據實時預測動力電池SOC訓練網絡;設計動力鋰電池SOC估算UKF算法,提出融合策略。實驗表明,研究窗口LSTM+UKF融合動力鋰電池SOC估算方法RMSE、MAX、MAE分別為1.13%、1.74%、0.39%,相較于加窗LSTM網絡提升了動力鋰電池SOC估算的準確性、穩定性。
EMD與改進SVD聯合的脈沖渦流檢測信號降噪方法
論文作者:
宋守許,汪志全,蔚辰,李想
摘要:
針對脈沖渦流檢測信號非平穩性特點和強背景噪聲干擾問題,提出一種經驗模態分解(EMD)與改進奇異值分解(SVD)聯合的信號降噪方法。首先將信號經EMD分解成一系列的固有模態函數(IMFs),根據各固有模態函數與原信號相關系數,將固有模態函數分為信號主導分量和噪聲主導分量。然后使用改進SVD降噪方法對噪聲主導分量進行降噪,并與信號主導分量重構得到降噪信號。基于仿真信號和實測信號對新方法的優越性和有效性進行驗證,在對實測信號采用該方法處理后,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將渦流檢測信號信噪比提高至30.95 dB,均方誤差降低至0.0260,能有效消除強噪聲的干擾,為信號特征量的準確提取奠定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