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圣誕節,一個屬于基督教的節日,但目前在中國,因為各個商家的助推促銷,平安夜&圣誕節已經逐漸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日。
雖然近些年已經有人開始質疑,中國人為什么要過圣誕節?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基督教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開始傳入中國,但在之后1300多年里,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也幾經波折甚至幾次失敗,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下這個輾轉的歷程吧。
01因地制宜的景教
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傳教士阿羅本(Olopen)經過長途跋涉,從波斯來到唐都長安,唐太宗譴宰相房玄齡率儀仗隊在西郊迎見,將之請到皇宮,向其討教教義,并準其在皇室書房翻譯《圣經》。
三年后,太宗皇帝準許阿羅本在長安公開傳教。由此,基督教傳入了中國。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長安西郊建成一座大秦寺(唐代對禮拜堂的稱呼),當年2月4日,由波斯傳教士伊斯出資,在該寺院中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大秦”是中國古代對羅馬的稱謂,而“景教”是對基督教聶斯脫里派的稱呼。
雖然是唐太宗時候傳入中國,但在史上著名“三武滅佛”的唐武宗年間,武宗皇帝李炎下令滅佛,史稱“武宗滅佛”,或“會昌法難”。
“三武滅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這些在位者的謚號或廟號都帶有個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滅佛”。
當時的景教,為了在大唐傳播開,不敢以正統基督教義傳教,只能假借佛教分支,在教義及形式上與佛教有很多的類同之處,因在武宗滅佛時也一并被清繳,也算是基督教在中國的第一次傳教失敗。
在武宗滅佛期間不少大秦寺被拆毀,傳教士被驅逐。大概這個時候,景教碑被教信徒埋于地下保存。
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在陜西安的西郊出土,這塊石碑出土后先是放在金勝寺內。
在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有丹麥人密謀盜碑,企圖將此碑運回歐洲(沒錯,他們就是這么無恥),民情大憤,但迫于形式最終允許其運走了兩噸重的復制碑(復制碑其后輾轉運往紐約,最后為教徒購贈梵蒂岡)。陜西巡撫曹鴻勛隨即將原碑移置西安城內碑林護藏,現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二展室。
·1887 英國 版畫《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網絡
此碑除漢字碑文外,正文下及左右碑側用敘利亞文刻七十多位宗教僧名字和職稱。這塊碑文較為詳盡地記述了景教的基本教義及在唐代中國近150年的傳播歷史,是迄今為止能夠看到的最早的中國關于基督教的文獻。
而在提到耶穌降生時,碑文說:“神天宣慶,室女誕圣於大秦”。碑文中還有:“代宗文武皇帝恢張圣運,從事無為,每于降誕之辰,錫天香以告成功,頒御饌以光景眾。”的描述,也就是說,唐代宗李豫非常支持景教的發展,每年圣誕節,皇帝都會給大秦寺(景教十字寺)賜香,并賜美食給景教徒。
所以回歸標題,早在1300多年前,唐朝人就已經過上了圣誕節。
--- 十字寺 ---
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車廠村北三盆山的十字寺是中國景教寺院遺址。十字寺遺址占地面積200平方米,始建于晉代,原是佛寺,時稱為崇圣寺;唐代,重修改為景教寺院。
遼代,這里再修改為佛寺;元代重修,元順帝賜名十字寺,恢復景教;明清后又為佛寺;民國時期,逐漸衰落,殿宇毀壞。
十字寺是中國大陸地區僅存的景教寺廟遺址,也是北京市有據可查最早的基督教遺址。十字寺內有兩塊景教十字石刻,現收藏于南京博物館,首都博物館藏有復制品。
石雕為漢白玉大理石雕刻,高68.5厘米,寬58.5厘米,厚58厘米,兩塊石雕上端均呈凹字;其中一塊石雕正面上方為十字,下側刻有敘利亞文:“仰望他,寄希望于他”,石雕右側一面刻一束菊花,左側一面刻一束冬青草;另一塊石雕正面有十字,無敘利亞文,有兩顆桃形的心相對望。
02扎根華夏
雖然基督教在唐代和元代的時候都分別傳到中國,比一般認為的清末民初要早的多,但之前兩次傳播都以失敗告終,真正在中國扎根,是明代之后。
1583年,作為耶穌會傳教士的利瑪竇登陸廣東。吸取了之前傳教士們的失敗經驗,這一次,利瑪竇放棄了教服,穿起了儒服,學起了中國的語言和禮儀,主動與士大夫階層結交。
至此,更多的中國人接觸到基督教的時候,面對的是著講中國話,穿中國服,“儒家化”了的西方傳教士。對于基督教的了解,就不再是完全從零開始去接受另外一種文化,而是在已經熟悉的文化氛圍中去認識的。
網傳《利瑪竇書信集》中,就記載了明末某一年的圣誕節:
“去年為過圣誕節,我們特設立了祭臺,其上懸掛據傳是圣史路加所繪的圣母抱耶穌像最新復制品,以代替救主像,是本會院一位青年所描繪,……一些教友愿意整夜留在會院里,有的一連望九臺彌撒,因為三位神父每人可做三臺彌撒,有的教友是從南京來的,還唱了三、四臺彌撒,用大鍵琴伴奏。……”
位于北京宣武門內大街,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南堂,就是由利瑪竇創建,后由德國耶穌會士湯若望擴建的。這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天主堂。1900年,南堂毀于義和團運動,1904年重建。
·1874年 沙俄考察團攝南堂。?網絡
03圣誕禮物
說起”圣誕節“這個節日在中國的風潮開始,就不能不提到徐光啟。
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被稱為我國中西方交流第一人,也是明朝第一代中國天主教徒。
·徐光啟寫給葡萄牙國王的信件,由耶穌會士翻譯成葡萄牙文。
·利瑪竇與徐光啟。?網絡
徐光啟和利瑪竇開始合作翻譯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一書。
在此之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幾何”,還指的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中的“幾何”,從徐光啟開始,“幾何”才被當成一個數學專業名詞來使用。
在他的努力下,萬歷三十七年(1609)圣誕節那天,上海徐家匯拔地而起了江南第一座天主教堂。伴隨著這個歷史性時刻的到來,以“洋節”和“洋集”為模式,東西方文化在繁榮的中國東南,一度熱鬧交融。
在徐光啟的傳教士朋友郭居靜的記錄中,萬歷三十七年的圣誕節,徐光啟不但親自主持了教堂落成典禮,還送給教堂一件特殊的禮物。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極為珍貴的圣誕禮物,也是他的一個圣誕愿望。
·徐家匯天主堂。?網絡
這件禮物,就是之前徐光啟歷經四年,與傳教士利瑪竇一道翻譯成功的歐洲數學巨著《幾何原本》最早的漢語刊刻版。徐光啟更曾鄭重其事,說出了一個愿望:“必人人習之。”
04皇帝教徒
永歷帝朱由榔,是南明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是唯一一個信仰基督教的皇帝。
1648年,永歷帝家族全部皈依天主教,太后、皇后、太子都洗禮,同時宮中受洗的還有嬪妃50人,大員40人,太監無數。
而且這幾位還都起了西方化的名字,太后叫瑪利亞(Empress Dowager Maria Ma),王皇后叫安娜 (Empress Consort Anna Wang),太子朱慈煊叫君士坦丁·朱 (Crown Prince Constantine Zhu)。
·永歷皇帝祈禱文獻記錄。
1651年,就在遷都前往廣西的前夕,波蘭傳教士卜彌格受信奉天主教的南明王朝永歷慈安皇太后之委派,出使羅馬,尋求羅馬教廷和歐洲各國君主對永歷朝廷的精神和物質援助,以求反清復明。皇太后致信羅馬教皇英諾森十世(Pope Innocent X,1574—1655)(1650年11月4日)、耶穌會總長(同日)和盧戈主教。永歷朝廷太監龐天壽(1588—1657)也秉筆直書致函羅馬教皇。皇太后在她致羅馬教宗的書信中誠懇地祈求“天主保祐我國中興太平”,并希望教廷“多送耶穌會士來”中國“廣傳圣教”。
這封信后來被波蘭傳教士Boym翻譯成拉丁文,存放在西班牙的Complutense University of Madrid 圖書館。
·明朝致羅馬教宗的求救信。
永歷皇帝皈依基督教后,他的太子朱慈煊也成了歷史上唯一一個出生即受洗的皇太子。給太子取名君士坦丁·朱,可能是寄托永歷皇帝希望大明能成為東羅馬帝國那樣的千年帝國的美好愿望吧。
·民國 永歷皇帝殉國碑。?網絡
05入鄉隨俗
當“圣誕節”這個節日從清末再次進入中國時,它開始了在中國被本土化改造過程。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傳教士之外的各類西方人大量涌入,“Christmas”的慶祝便不再局限于教堂之中,以西人家庭和西人社區為主體的世俗化過節方式在租界中漸成氣候。
1892年耶穌誕日適逢禮拜日,“是以租界中益熱鬧非常,凡執業于各洋行者莫不采烈興高,一騁其車水馬龍之樂”,比中國新年更顯繁盛。1896年耶穌誕日,南市董家渡天主教堂的彌撒禮吸引了附近入教者數千人之多。
1898年耶誕日,到虹口南潯路天主堂瞻禮的教中士女多至三千余人,“不可謂非一時之盛事也”。由此可以看出,清末圣誕節還是遵照西方的儀式,西方人自己過的“洋節”。
《申報》創刊之后,每屆“Christmas”例有新聞報道,上海人民通過觀察租界里洋人放假、裝飾及彌撒等節日習俗,對耶穌圣誕節有所了解。但是了解過程中也有偏差謬誤,例如將耶穌圣誕節誤稱為“外國冬至”。
·1900年殉道者畫像。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耶穌圣誕節成為最熱鬧的節日之一,同時也是愛國人士宣揚“和平”“博愛”和“犧牲”等革命精神的良好契機。1929年12月25日的圣誕節,長沙海關署稅務司的摩爾根發出布告,允許海關工作人員在圣誕節這一天休假。
·民國早期的圣誕宣傳畫。
圣誕節在大城市已經成為流行節日,這與民國時期社會提倡兼容并包有很大關系。甚至在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圣誕節成為了眾人狂歡的一個重要節日。在很多的報刊,還有一些商家的大力推崇之下,圣誕節禮品等也風靡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這個特殊的日子開始走向了大眾的生活。
·漫畫:「上海人對于圣誕之心理」《道南》1922年12月24號。
·1925年,嶺南大學懷士堂前草坪的圣誕公宴。?Fotoe
到20世紀30年代,圣誕節儼然成為一個常規節日,在有錢人階層中形成了以逛百貨、通宵跳舞、吃大菜為主的娛樂狂歡活動。
··民國時期報紙上刊登圣誕舞會的廣告。
·民國時期飯店的圣誕節廣告。
·1933年福州圣誕假面舞會。
民國圣誕節不僅有人們的游樂狂歡,精明的商人也利用圣誕節兜售商品,發布廣告,試圖打造“購物節”。這和現在的商家借圣誕噱頭營銷商品是一個路數了,已經完全突破了宗教概念,成為一個重要的娛樂消費事件。
·民國時期的圣誕賀卡
·民國時期張裕公司的圣誕節主題廣告。?中國新聞網
在當時,還有這么一則有趣的新聞報道:1947年第62期《齊魯大學校刊》有一篇報道《圣誕節男女生宿舍開放》,男生前往女生宿舍參觀絡繹不絕。可見當時的圣誕節其實已經是一個中國民眾休閑、玩樂的“中式”節日。
圣誕節在中國的本土化改造一直在持續,平安夜送蘋果,祝福平平安安,就是中國首創,這種獨特的創造性無疑也豐富了世界的圣誕節文化。浙江義烏更是因為生產了世界上60%的圣誕禮物而成為全球圣誕禮物之鄉。
其實縱觀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教歷史,在傳教發展的過程中,其教義和教規就是不斷的變化,會根據需要去迎合、偽裝、交換。究其原因,就是看背后的中國政府是否保持強大,唐朝時武宗可以直接通過滅佛牽帶著滅掉早期基督教,明朝時利瑪竇也要穿儒服學中國文化刻意交好徐光啟等人,可是等到明朝式微連皇帝皇太子都要加入基督教,而到了民國時期隨著東西方強弱逆轉,基督教在中國反而開始強勢,甚至連蔣介石也不可避免。
但在中國農村,基督教卻一改姿態,以更有鄉土氣息的方式接觸鄉民。
有河南墜子
襠里擱襠,襠里擱襠,
襠里擱襠里擱襠里擱襠…
閑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大衛家的小木匠。
木匠名叫約瑟夫,手巧人帥脾氣好,忠厚之名傳家鄉。~
媒婆紛紛來拜訪,許了個妹子做新娘。~
姑娘叫做瑪利亞,溫柔美麗人人夸,種田做飯樣樣強。~
兩人恩愛深似海,訂婚一年卻未圓房。~
這一天,兩人約會去逛街,瑪利亞卻穿上了防輻射的孕婦裝。
約瑟夫見了心不爽:莫非我娘子不賢良,暗自讓我把王八當?
瑪利亞見狀忙解釋:“昨晚天使托夢道端詳,說我清純美麗無人及,貞潔賢良遠名揚,上帝見了心歡喜,選我做了圣子的娘,此兒本是上帝的種,長大必做世人的王”。~
未出一力喜當爹,約瑟夫聞言心花放。~
十月懷胎匆匆過,一朝分娩苦難當。~
馬槽呱呱一聲啼,天使降臨顯圣光。~
木匠抱起了小寶貝兒,喜上眉梢眼放光:“耶,媳婦臥槽生了個孩兒,萌的為父心酥癢,賜你小名【處生】好養活,大名【耶穌】亮堂堂,今晚吃飽你娘的奶,明天帶你拜謁祖墳燒高香~“
這便是:
天父恩澤齊浩蕩,
處女生子世無雙,
便宜當爹約瑟夫,
萬古流芳綠帽王~
有豫劇
豫劇《耶穌娃》中,有如下的選段:
- 冬至過了那整三天,耶穌降生在駐馬店。
- 三仙送來一箱蘋果,還有五斤肉十斤面。
- 小丫鬟手拿紅雞蛋,約瑟夫忙把餃皮搟。
- 店小二送來紅糖姜水,喊一聲:瑪利亞大嫂,你喝了不怕風寒。
關于大天使加百列勸說約瑟,也有相關內容:
- 加百列:約瑟公,你坐下,聽俺說說知心話。木匠你成親后,娶的就是瑪利亞。她沒過門就懷孕,知道你心里有想法。孩兒他爹竟是誰?你每天每夜睡不下。這小孩是生靈造,借著他娘胎到地下。代世人償罪孽,就是以馬內利彌賽亞。這本是上帝的旨,你休要懷疑瑪利亞。
還有天津快板書
牧羊人,在野地, 天使報告大喜事。有博士,在東方, 明星引領尋君王。呈黃金,獻乳香, 還有沒藥也供上。大希律,是魔王, 兩歲孩童遭了殃。主耶穌,降猶太, 各樣福氣都帶來。救主降,天地變, 世界開始新紀元。
圣誕節,慶圣誕, 人人都把自己看,認錯誤,想缺點, 求主饒恕咱過犯。數罪惡,算虧欠, 救主寶血洗罪孽。認了罪,離神遠, 認罪主就很喜歡。不認罪,離神遠, 你的禱告算哪般。俺信主,時雖短, 全家得了大恩典。
所以啊,平安夜吃蘋果,圣誕節吃餃子合情合理
編輯|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