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手機偶然刷到了于是之、藍天野等老藝術家在1982年拍的電影情景劇《茶館》片段,之前上學時了解過老舍先生的作品,比較有名的像《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小說,散文《濟南的冬天》,當然也包括話劇劇本《龍須溝》《茶館》,除了《濟南的冬天》整篇散文和《茶館》的節選出現在了課本中外,其他幾部大部頭的作品只是知道,還真沒仔細拜讀過。但是電影版《茶館》里短短十幾分鐘左右的片段,讓我對《茶館》這部話劇作品起了興趣,其一是老藝術家們演的是真好,服裝、道具、動作和表情都十分到位,其二是短短的十幾分鐘竟然出現場了形形色色的好多人物,三教九流都有,并且各有特色。于是從網上找來全劇看了一遍。
茶館劇照
聊《茶館》之前先了解下老舍先生,只要不是國家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應該都知道,老舍原名舒慶春,滿族正紅旗,把名字慶春去掉后再把姓拆開就是字,字舍予,作家寫完文章后署名一般都署筆名,估計是感覺自己名字筆畫太多寫起來麻煩,在他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發表時,第一次用了“老舍”這個筆名,之后又用老舍這個筆名發表了大量其他文學作品,這樣“老舍”這個名字就在中國文壇傳開了,以至于好多人只知道老舍,跟他提舒慶春到不知道是誰了。老舍先生的筆名有好幾個,像“絜青”、“鴻來”、“非我”,不過這些都沒有“老舍”知名度高。老舍先生一生筆耕不輟,憑借話劇《龍須溝》成為新中國第一個獲得“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的作家。這個《人民藝術家》稱號可都是真金白銀,分量十足,拿過來是可以把現在的某些帶著專家名號不干人事只會口含舌舔的主放到地上摩擦出火星子的。
了解完作者再了解下話劇《茶館》的創作背景。把時間推到上個世紀的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也就是1956年,毛澤東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并強調這是一個基本性的同時也是長期性的方針,不是一個暫時性的方針。這個方針提出后,文壇一片活躍,并出現了許多偉大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老舍先生的《茶館》,《茶館》是老舍先生1956年創作,次年7月第一次發表于巴金任編輯的《收獲》雜志上。《茶館》從文學表現形式上看屬于話劇,話劇則是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其本質還不同于中國的戲曲,也算是西方的舶來品,在1928年由洪深導演提議命名,從此中國藝壇又多了這么一個藝術表現形式,同時也涌現出像曹禺、郭沫若、歐陽予倩和老舍這樣的話劇作家。
毛主席雙百方針題詞
話劇《茶館》全劇共分三幕,描寫了三個時代背景下,在一個叫裕泰的茶館里發生的故事,通過裕泰茶館這個載體舞臺,作者用其高度的藝術概括力和高超的寫作水平巧妙構思,從側面反映了從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時到北洋軍閥混戰期間再到抗戰勝利后解放前夕國民黨統治時期近50年的歷史變革。
劇中裕泰茶館牌匾
第一幕故事發生在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電影以大傻楊的一段數來寶開場(后面兩幕也都是數來寶開場),在數來寶的說唱中,鏡頭慢慢展開,展示了整個茶館的樣貌和茶客百態,正如數來寶唱詞中唱的那樣,那女老少有的吃有的喝有的說有的唱,“穿章打扮一人一個樣”,隨著數來寶的結束,主次要人物依次登場。茶客們在茶館大談時事,謹小慎微的王利發王掌柜趕緊上前提醒,指著柜上掛的“莫談國事”的字牌,告訴大家閑談莫論國事。隨后鏡頭立馬切到暗狗灰馬褂那里,預示著私論國事的風險。隨后常四爺和松二爺出場,閑談中惹到了兵痞德爺,爭論著兵痞德爺一句“我打不了洋人我還打不了你嗎”就要開始動武,常四爺快人快語不服軟有功夫底子,一言不合兩人動起手來,信“洋教”的馬五爺及時叫停了打斗。接著人販子王麻子登場,隨后發生了讓現今最不要臉的買辦們都要大呼不要臉的一幕,挑唆著別人把十幾歲的親生女兒賣給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太監,收200兩銀子只給賣閨女的康老六10兩,這差價賺的,連自家祖墳都不自覺的冒黑煙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鄉下5斤白面就能換一個孩子,多少人流離失所被餓死,伺候老佛爺的龐老太監卻能夠富貴安穩的活到了七十多歲,還能花200兩買個十幾歲的小媳婦,真是自古公公好威名,像極了如今某些胸無點墨只靠站隊和溜須拍馬就能平步青云、雞犬升天的其他公公們。幸好那時沒有器官移植的技術,不然那些符合條件的窮苦人家的孩子被買了去,后果想想都可怕,不過這些權貴階級的老妖怪們都要長命百歲了!
接著秦仲義秦二爺的出場,他那一番慷慨激昂的實業救國論給大家帶來了些許希望,只是沒有人能理解他的志向,一句“你不懂啊”不僅僅是說給王掌柜聽的,也是說給整個茶館的人聽的,但是那個時候的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堵住了耳朵。秦二爺看得遠,沒有實業,發展不起自己的經濟,造不出機器設備軍艦長槍大炮,就永遠受制于洋人。可秦二爺看的還不夠遠,“洋務運動”從1861年開始,至1895年中日甲午海戰戰敗,標志著當時以李鴻章、張之洞為代表的洋務派發起的“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洋務運動”的失敗已經證明了在腐朽的滿清統治者治理下的大清國,不進行上層建筑的改革或者革命,實業救國這條路也是走不通的,站在上帝視角,從現在再看當時的秦二爺,更想對他說聲“秦二爺,是你不懂啊”,在那個年月空有實業報國之心也是沒用的。秦二爺剛要走出茶館正好遇到進茶館的龐太監,兩人的一段對峙和對話正是代表了洋務實業救國派跟守舊派的對立,只是在當時的歷史時間里,維新派和洋務派都已經輸了,守舊派贏了,贏的代價就是加速了滿清王朝的滅亡。
常四爺是旗人,手握鐵桿莊稼,因看不慣大清朝的腐敗無能,平民百姓為了生計賣兒賣女,一句“我看這大清國是要完了”,就被暗狗宋恩子、吳祥子抓了關了一年多,連老實巴交的松二爺也沒放過。故事發生在1898年,清朝滅亡是1912年,14年后,大清國確實完了,這大清國可以自己完,就是不能讓別人說,就好像常四爺不說這大清國就不會亡似的。如果不是愛這個國,誰會在意這個國家亡還是不亡。既然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無論批評和贊揚都應該被允許,法國劇作家博馬舍在劇本《費加羅的婚禮》里有這么一句話,“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朝廷做的是好是壞,這普天下的老百姓還能看不出來嗎?對國家唱贏唱衰是老百姓的權利,從古自今還真沒哪個當權者能防得了這天下的悠悠眾口,能防得了一時你能防得了一世?也不能國家一有難,當權者就告訴百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你拋開生死,保家衛國;對內管理又要求你“莫談國事”,贊揚隨便,批評不允,并派密探時刻監視民眾言行,稍有不慎就會有牢獄之災,性命之憂,那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就太難了。
在龐公公得意的奸笑聲中第一幕落下,一個轉場旁白過后數來寶又響起,第二幕在數來寶的說唱中開始。
這一幕發生在清王朝滅亡袁世凱退位后的軍閥混戰期間,軍閥混戰,刀兵四起,其他幾家大茶館相繼關門,裕泰茶館的王掌柜跟隨時代的變革對茶館進行改良,改良后的裕泰茶館后院改成了公寓出租,前面是茶館飯鋪,因連年戰亂生意蕭條,重新修葺后準備第二天正式開張,這時的幫工劉三爺一句嘮叨挺經典“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對于三爺提出要漲工錢的事,王掌柜以生意不好為由含糊推過,這時的茶館的營業面積要比上一幕小了很多,茶館伙計也只剩了劉三爺一個人。王掌柜在店門口正打發一幫乞丐時巡警六爺上場,一開口就要王掌柜準備80張大餅,經過一陣友好溝通交流和進貢后巡警六爺答應給上面說說給個寬限,接著一幫兵痞闖進店里,一陣搜刮后離開,聽著遠處哄哄的炮聲,王掌柜一陣抱怨,此時算命騙錢的唐鐵嘴進來,王掌柜又是一陣應付,唐鐵嘴現在不抽大煙改抽白面,說著“大英帝國的煙,日本的白面,兩大強國伺候著我一人”,沒想到這兵荒馬亂的,正經生意不好做,這算命的唐鐵嘴倒是發了,作為普通人來說,自己左右不了大局,只能把命運交給神明,來靠算命求取一絲安慰了。在跟唐鐵嘴閑扯的時候,這王掌柜也不忘把“莫談國事”的字帖貼到門框上。
張貼莫談國事的字帖
打發了這個臨走還順走人一份報紙的唐鐵嘴,常四爺提著兩只雞進門,大清朝滅亡了,鐵桿莊稼沒了,現在的常四爺只能自食其力,正跟常四爺寒暄時,松二爺提著鳥籠進來,這沒落的八期子弟自己養活自己都費勁,還沒忘那只黃鳥,更是說“我餓著不能叫鳥餓著”。當常、松二位要離開時,正好碰到宋恩子、吳祥子這兩只前清暗狗,沒想到到民國了,依然在做這樣的差事,更是無恥的說道“誰給飯吃咱們就給誰效力”,可氣的就是這種即不分是非也沒有立場的東西,在哪個時期還都混得還挺好,能做到“有錢就是爹,有奶便是娘”也真是不容易。這倆貨更是以拿人為要挾進行索賄敲詐,仗著公權謀取私利,像極了某些地方,正經生意人如果要開個店或者工廠,各個部門都要上供,不然就會以各種名義過來查驗檢查,合不合格,達不達得到要求完全就是以上供多少為標準,而實際的驗收指標并沒有人在意。事實也證明交出錢關鍵時刻還真能保命,之后上場的拐賣婦女的王麻子和兩人要合買一個媳婦的逃兵,因為逃兵把隨身的銀元都交給了宋恩子、吳祥子,這倆貨就在大令面前說王麻子是逃兵,結果王麻子被當街斬首。王麻子作惡多端死有余辜,可跟王麻子一樣甚至比他還壞的人卻沒受到應有的懲罰。
接著是第三幕,茶館的場景轉到了日本戰敗到解放前夕這段時間,隨著旁白的響起和數來寶的說唱,鏡頭從街邊轉到了裕泰茶館里面,此時的裕泰茶館店面已經被壓縮的很小,原來的旅店公寓房被房東秦二爺收回改成了倉庫,抗戰勝利后這些倉庫被作為逆產充了公,此時的王掌柜已經盡顯老態,茶館也交給了自己的大兒子,由大兒子和大兒媳婦打理,即使生意再難,老王掌柜依舊沒有忘記改良,在茶館里上了評書依舊沒能挽回生意,便聽從小王麻子的建議請了個叫小丁寶的女招待,十七歲的小丁寶也是個苦命的女孩,父母雙亡,房子也被當成逆產給收了,年紀輕輕就被迫做那種事謀生。沒想到這個建議是小王麻子的一個大陰謀,最終讓他骨肉分離,失去茶館。
前兩幕里一些壞種老的老、死的死,可這幫壞種竟然有二代,同樣這幫二代繼承了上代的壞種基因,在第三幕里開始了他們無恥的表演。靠著上一代的權勢搜刮,這幫二代們依舊過的不錯,對上代的事業有了繼承,還有些二代屁大的能力沒有,卻靠著自己的父輩關系掌了大權,對這些依舊干不出人事的玩意真是懶得說他們,跳過直接來到王掌柜、常四爺和秦二爺的短暫相聚的那一段。
當老王掌柜正在為將要失去茶館暗自傷神時,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常四爺走進了茶館,正當王掌柜沏茶的功夫,秦二爺也走了進來。三人相聚,開懷暢聊,各有各的委屈和不公,在這一刻都全部發泄了出來。
秦二爺實業報國的愿望在耗盡家財后依舊沒有實現,日本投降后其所有資產都被國民黨政府當做逆產充公,這秦二爺心疼的不是工廠被充公,心疼的是好好的工廠和機器設備都被拆掉,當廢銅爛鐵給賣掉了,四十年心血毀于一旦。此時的秦二爺算是想開了,被打壓的早已沒有了當年實業救國的氣魄,感嘆道,“有錢就得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就是千萬別做好事”,還罵自己就是“天生來的笨蛋”。
王掌柜一輩子安安分分勤勤懇懇做生意,當了一輩子的順民,就盼望著孩子能有出息,能吃飽穿暖,也沒做過缺德的事,自己的生意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一直進行改良,可到了孫女想吃完湯面都吃不上,自己連個窩窩頭都吃不起,最后還被奸小之輩欺負算計,被小王麻子聯合沈處長霸占了茶館,弄得妻離子散,無處安家。
一輩子敢作敢當愛打抱不平的常四爺也沒好到哪去,一輩子想的是抗擊洋人,保家衛國,即使沒了鐵桿莊稼,也是自食其力憑良心干了一輩子,結果還是一事無成,都七十多了,還得靠賣花生米為生,自己就盼著國家好起來,不再受外國人的欺負。悲傷的說道自己的朋友松二爺過世,自己還能給他弄個四塊板的棺材下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往后是什么下場,更是感嘆到“我愛咱們的國啊,可誰愛我呀”。自己愛了一輩子的國,到頭來自己百年后的棺材壽衣都沒著落,只能在路上給自己撿些紙錢預備著。看到這我就真想問問常四爺,您那會子墓地花錢嗎,別到時候墓地到期沒人給續費,直接給您挫骨揚灰了!這大好河山、海洋平川的,哪塊地您能自己做主免費入土為安啊。
王掌柜、常四爺、秦二爺三位老人一起走過了那三個黑暗的年代,已看透了舊中國社會現實的腐敗,在凄涼、絕望中,拋撒常四爺撿來的紙錢“祭奠自己”,同時也是在給舊時代送葬。影片最后王利發王掌柜在兩位老友離開后拿起了椅子上的褲腰帶步入室內,電影到此全片結束。電影結尾雖然沒拍出來,但拿褲腰帶的一幕在影片中已經暗示了王掌柜上吊自殺的命運。《茶館》原著里確實是寫出來了,結尾處小王麻子帶著沈處長和小丁寶來到茶館后,王掌柜自己走到里屋懸梁自盡。王掌柜死后唱數來寶的大傻楊路過茶館看到了小丁寶在門口默默抹眼淚。
三人為自己祭奠
王掌柜開了一輩子的店,受了一輩子的氣,最終是沒熬到全國解放,真該等到新中國成立,也好嘗嘗人民自己當家做主人的滋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