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胃是個很酸的場所,但 幽門螺桿菌偏偏就是不怕酸,就喜歡生活在這種偏酸的環境,而且是高度適應。幽門螺桿菌與人類長期相隨,自人類約在 5.8 萬年前首次遷出非洲時,即已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
100多年前,有人發現胃里存在著微生物。1982年,Marshall和Warren發現并隨后培養出幽門彎曲桿菌,后來又將其重新歸類為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1. 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嗎?
全世界有50%的人口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多數幽門螺桿菌感染發生于兒童期。我國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高發的國家,感染率約為40%~60%。有人是因為胃不舒服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有的在體檢時無意發現是陽性。幽門螺桿菌的感染途徑并不是非常明確,但其最可能的人際傳播途徑為糞-口或口-口傳播。提倡公勺公筷、分餐進食對于預防幽門螺桿菌的人際傳播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2. 感染幽門螺桿菌后會帶來哪些健康問題?
幽門螺桿菌屬于古老的細菌,它在胃里與人類共處時,也并非只有壞處。有學者研究認為,當它與人體能和平相處的時候,可以引起適度的炎癥和免疫應答,會調動胃里調節性T細胞發揮免疫作用,進而降低過敏性哮喘、炎性腸病等的發病風險。但當機體無法駕馭它的時候,它如同魔鬼開始作怪,引起胃炎、胃潰瘍、胃淋巴瘤、甚至胃癌,還可能引起其他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將它確定為明確致癌物。因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最終的臨床結局是個復雜的相互作用過程,這種相互作用受到環境的影響,極少數情況會引起胃細胞發生癌變。
3. 感染幽門螺桿菌后是否需要根除?
對于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的人來說,是否需要吃藥根除,主要取決于具體的感染程度以及個體的癥狀。如果只是陽性,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通常可以先不進行藥物治療。如果幽門螺桿菌陽性且已經引發了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以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藥物治療的主要方案是采用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鉍劑聯合治療,以消除幽門螺桿菌,緩解癥狀。常用的藥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枸櫞酸鉍鉀等。在治療周期結束后,需要停藥至少1個月后再進行幽門螺桿菌的復查,以確保根除效果。但有的人第一次復查時轉陰了,后再復查時還是陽了,盡管這種復燃的機會并不算太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