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請來一位大神,他叫米萊,他說他可以拯救阿根廷。
阿根廷選民認為情況不可能再壞了,中醫西醫都試過了,都沒用,不如讓米萊跳一段,說不定有奇跡呢?
于是,米萊開始表演了。
米萊面臨的困局和當年老蔣差不多,都是貨幣失信。
國民黨自1935年11月開始推行法幣,借著抗日的名義以法幣換取銀元,迅速成為市場主流。此后,法幣成為國民黨和金融家榨取國民財富的重要工具。
1937年全面抗戰前,國民黨中央銀行總共發行了14億元,1945年日軍投降前總發行量超過五千億,再到1948年8月解放戰爭打了一年多,法幣發行量達到驚人的六百六十萬億元,物價漲了三千多萬倍。
阿根廷比索也差不多。1991年,阿根廷比索曾與美元掛鉤,匯率1:1,2001年,阿根廷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比索與美元脫鉤。
此后,比索開始狂瀉。到2023年跌到1:400,黑市更是跌至1:1000!
貨幣貶值的另一側是通貨膨脹,物價飆升。
阿根廷今年11月份的通脹達到了12.8%,正常國家通脹超過10%就罵娘了,阿根廷卻長期處于10以上,今年一年通脹高達160%!超市的標價幾天就要換一次。
為什么這么離譜?阿根廷的情況和當年民國時期的中國還不同。蔣介石治下的中華民國得的是癌癥,癌細胞是蔣介石極其簇擁“買辦階層”;而阿根廷得的是糖尿病,病因是“吃太好、活動少”。
阿根廷位于南美,美洲最好的土地其實是南美,不是北美。
英國人早期像西班牙一樣尋求在美洲殖民,目光一直是集中在南美的,可惜英國人早期戰五渣,爭不過西班牙人。后來在西班牙殖民美洲一百年后,英國人放棄幻想,去了西班牙人不愿意去的北美。
相較北美,南美地理環境更好,颶風和暴風雪少,更適宜人類居住,而且各種資源豐富,雨水充足,種啥長啥,妥妥的“天選之地”。
但是正是因為南美環境太好了,一直沒有尋求走一條更加長久的路,所以在工業革命之后越混越挫,資源慢慢成了詛咒。
上世紀60-80年代,依靠特有的資源優勢和政治優勢,阿根廷一度邁入發達國家行列,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成為世界的旗幟和標桿。
但是,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全球化浪潮來臨,習慣享樂、安逸的南美人沒跟上節奏,在工業升級、貿易擴大和科技進步方面毫無建樹。
金燦榮教授說南美對人類工業化的最大貢獻就是提供各種各樣失敗的教訓,其中也包括阿根廷。
結果,四十年過去了,阿根廷始終無法擺脫靠賣土特產賺外匯的角色定位。
靠賣土特產致富的國家很多,但阿根廷的農產品并不像中東石油、澳大利亞礦產一樣不可替代,價格也不可能隨著其他大宗商品一起大幅波動。
一旦全球陷入經濟危機,國際大宗商品進口成本上升,就面臨資本外流、匯率貶值的壓力,對其造成明顯沖擊。這也是自由貿易興起后,阿根廷經濟每況愈下的根本原因。
一邊是居高不下的福利開支,一邊是入不敷出的貿易收益,咋整?卷工業是不可能的,按照南美人的習慣,這輩子都不可能“卷”,于是舉債、印鈔!
然后擴大政府開支,實行社會福利政策,管制經濟,美其名曰創造就業機會,減少貧困和不平等。但實際后果卻是,政府債務規模膨脹,支出大增,貪腐橫行;貨幣貶值,老百姓財富不斷被洗劫。
阿根廷窮到什么程度?據說去年世界杯,阿根廷國家隊出征,都是梅西自掏腰包墊付。
終于,到2023年,繃不住了,老百姓對比索徹底失去信心,這才被米萊“廢央行、廢比索”的競選宣言吸引,最終投票支持“跳大神”。
當然,咱們也不能把米萊的操作定義為“封建迷信”,畢竟他頂著經濟學家的帽子,背后還站著諸多自由經濟學信徒,這些信徒甚至隔著太平洋都在替米萊叫好。
有種很奇怪的現象,阿根廷剛剛傳出變革消息,宣布將中央政府部門從18個大幅砍到8個,準備燒掉管理不善的央行,廢除比索,全面轉向“美元化”,并且大幅削減開支,讓所有國企私有化,還沒見到效果呢,這邊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歡呼了,這是為何?
連阿根廷人自己都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他們怎么就那么篤定米萊的舉措能拯救阿根廷?
米萊的搞法叫“休克療法”。中國人對休克療法并不陌生,當年俄羅斯的慘樣歷歷在目。
“休克療法”治療通脹的方式是從控制社會總需求出發,采取嚴厲的行政和經濟手段,在短時間內強制性地大幅度壓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使社會總供求達到人為的平衡。
說人話就是,支持“休克療法”的“郎中”認為,市場之所以出現惡性通貨膨脹,是因為市面上錢太多,生產的商品太少。只要在短時間內把錢收回來,同時鼓勵市場生產更多商品,就可以解決通脹問題。
怎么控制錢?實行緊縮的金融和財政政策,壓縮政府開支,取消補貼。
怎么鼓勵生產?放開價格,實行貿易自由化。完全自由,將公營部門和企業民營化,活躍市場,讓市場引導生產。
壓縮開支還好說,無非一紙行政命令,把政府部門砍了,人員裁了,政府項目不搞了,連教育都不搞了,不花錢不就不開支了?
鼓勵生產怎么實現?國內企業本來就經營困難,老百姓茍延殘喘,哪來的錢投資?
好說,引進外資啊,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政府沒錢怎么辦?找西方國家借啊。于是,放開金融管制,通過貨幣貶值實現匯率穩定,修改各種制度、各種法律,反正怎么方便引進外資怎么改,怎么方便借錢怎么改。
第一步放開物價;第二步,財政、貨幣“雙緊”政策與物價改革同步出臺;第三步大規模推行私有化;第四步躺平等西方銀行放貸款。
如此幾劑猛藥,不信通脹降下不來。
我不知道那些迫不及待替阿根廷叫好的人是否真的明白“休克療法”的含義,還是看到阿根廷裁撤政府部門、放開金融管制、搞私有化、躺平融入西方就興奮?
阿根廷人興奮我能理解,中國人興奮是為什么?也想讓中國學嗎?
對于阿根廷人,尤其是阿根廷底層選民來說,他們并不清楚米萊要干什么?隨時可能反悔。
他們或許只是在看熱鬧。西方選票制度有這樣的特點,絕大多數選民并不清楚候選人的施政綱領意味著什么?他們只是覺得那樣對自己也沒什么壞處,甚至還能撈點好處,所以不妨一試。
我反正一無所有,再壞又能壞到哪去?有人出來表演跳大神,我為什么不喝彩?
他說要砍掉9個政府部門。干得漂亮!早看這群WBD不爽了。什么“權力只會轉移不會消失”,我才不管呢,反正看不到了,政府也不用掏錢了,這就對了!
他說要把公營改私營,推倒重來。干得漂亮!我本來就一無所有,推倒重來也傷害不到我,我就想看到那些鐵飯碗,買辦資產階級被打倒在地的樣子。管不管用無所謂,關鍵解氣!
他說放開一切自由買賣。干得漂亮!雖然我也買不起,土地、工廠、礦產,我一樣買不起,但自由買賣,它公平!
往往現實越不如意,就越渴望公平,哪怕大家都沒有,總好過我一個人沒有。
很多底層選民在選擇破壞式選項的時候,更多是在追求某種“虛幻”的公平。
為什么說是“虛幻”的?因為那些看似破釜沉舟的改革,并不會真的推倒一切重來。被推翻的只是國有資產和保障人民基本尊嚴的公共設施和服務,頂級富人的利益壓根不可能觸動。
米萊從來就沒有想過打破舊世界,建立新世界,他的出現不是為了“換了人間”,他是舊世界的“糊裱匠”,他甚至需要通過向舊世界獻媚以獲取他們的支持。選民所以享受到的“公平”,更像暗含嗎啡的“奶頭樂”。
“休克療法”給不了底層選民想要的推倒重來,相反會讓他們失去更多。
這個國家的頂級富人,他們的資產主要都是實物資產,他們本來就對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免疫。在完全市場化、自由化后,他們不僅不會受到影響,還能聯合境外資本,繼續收割民脂民膏,成為買辦資產階級。
最終,這個國家最核心的資產,土地、礦產、工業,都會成為境外資本,以及買辦階層的囊中之物。
至于底層選民理解的不會更壞,只會是一廂情愿的夢話。當一個國家的命脈都被私人掌控,醫療、教育、基礎設施,都成了這些人收割財富的工具的時候,底層選民又怎么可能安然無恙?
事實上,那個被新自由主義吹上天的玻利維亞改革,表面上是降低了通脹,但實際上玻利維亞的失業率,新生兒死亡率,犯罪率等等在休克療法之后全都暴漲,國家到今天都是個無可救藥的爛國家。
更別提曾經被“休克療法”折騰得死去活來的俄羅斯。
好有上限,爛哪有底線?
所以,簡中網那些對阿根廷“休克療法”抱有莫名好感的人是蠢還是壞?
真正的變革難道不應該是改變上層建筑適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廢除和外國公司的不平等買賣合同,拿回屬于自己的資源和土地,獲得經濟變革主動權,改變生產資料越來越向少人集中的趨勢嗎?
真正的變革難道不應該是推進土地革命和工業升級,一邊做大蛋糕,一邊重新分配蛋糕,讓底層民眾獲得更多機會,消除因貧富差距過大而產生的各類社會問題,增強人民幸福感嗎?
哪怕按照新自由主義那一條,真正的變革難道不應該是平衡有效需求與供給的關系,解決貨幣購買力不足的體虛問題嗎?
什么時候社會達爾文主義、精致利己主義也可以拯救底層民眾了?
中國明明已經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了,還有必要去啃別人啃剩下的骨頭嗎?
別幻想了,阿根廷在劫難逃。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