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設為星標,精彩不失聯
浦東新區
浦東美術館
“卡拉瓦喬與巴洛克奇跡”
展期:2023年12月12日-2024年4月12日
地點:浦東新區濱江大道2777號
作為國內首個卡拉瓦喬主題展,該展覽也是浦東美術館與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的首次合作,后者收藏著現今全球范圍內數量最多的卡拉瓦喬原作。
展覽中,6幅卡拉瓦喬重磅真跡與其他40余位“巴洛克畫派”藝術家的50余幅珍品繪畫原作,一同呈現了難得一遇的巴洛克藝術全景。同時,融入巴洛克建筑與音樂元素的展陳設計,為觀眾們帶來極具戲劇性的觀展體驗。
浦東美術館
“曾梵志:過往與此刻”
展期:2023年9月27日-2024年3月8日
地點:浦東新區濱江大道2777號
本次展覽是以單人藝術家為中心的大型展覽,也是穩步邁入開館第三年后,美術館首個聚焦于當代油畫作品的大型展覽項目。近60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創作時間橫跨35年,不僅展現出藝術家曾梵志的不同性格側面,也從另一個視角體現出中國當代藝術的幾個發展階段。
藝倉美術館
“重燃Rekindle”——當代潮流藝術體驗場
展期:2023年12月2日-2024年2月4日
地點:浦東新區濱江大道4777號
本次展覽輻射藝倉美術館的室內空間及戶外整個1.2公里濱江岸線。屆時中國數十位當代與潮流藝術家帶來近百件不同藝術形態的精彩作品,多個國際知名IP的藝術聯名產品也會以推陳出新的形式與觀眾見面,共同呈現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覺盛宴。
昊美術館
“馮志佳:序列誕生”
展期:2023年12月29日-2024年3月17日
地點:浦東新區祖沖之路2277弄1號
展覽“序列誕生”共呈現了馮志佳的二十五件作品,其中大部分畫作的內容來源于大眾所熟知的經典之作。從藝術語言的角度來說,馮志佳賦予筆觸力量,構建有跡可循的序列;從視覺內容的角度來說,馮志佳恰恰打破了人們的固有認知,讓既定畫面成為“無序”的狀態。這種在有序的框架里迸發無序的跳脫感,正是藝術家賦予作品的生命力。
昊美術館
“田龍玉:光逆”
展期:2023年12月29日-2024年3月17日
地點:浦東新區祖沖之路2277弄1號
光有本體,黑暗沒有本體。真光毫無黑暗,黑暗是光的缺乏。因為缺乏光照,暗處、背面、負形在淺薄的世界中被淪為不可見,田龍玉卻執意要讓它們可見,藝術家的諸般奇思妙想由此展開,體現為可見的各種美學形態。如果人為之光有偏見,田龍玉將人為之光逆反過來,照亮偏見的盲區,讓更多的真相大白于世。本次展覽中,石膏造像的內部、城市輪廓的負形、繪畫程序的逆徑等,被轉化為視覺奇觀,發散著光之逆反。本次展覽由杜曦云擔任學術主持。
昊美術館
“金陽平&凱·徐曼茲:見地”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浦東新區祖沖之路2277弄1號
本次展覽是繼兩位藝術家2019年之后的又一次合作,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在跨文化的語境下用不同的媒介與形式語言共同討論時間、身體,以及環境等話題。展覽題目“見地(Eye Hight)”比喻眼睛看往的高度與方向,暗示所讀所見的知識走向。
昊美術館
“張鼎&金氏徹平:兩個俱樂部”
展期:2023年10月27日-2024年3月31日
地點:浦東新區祖沖之路2277弄1號
本次展覽回顧梳理張鼎、金氏徹平近十年創作的一百余件代表性作品,包括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多種媒介,集中體現兩位藝術家獨特審美和多元化的社會視野。
喜瑪拉雅美術館
“永久的當下——斯蒂芬·肖爾回顧展”
展期:2024年1月21日-4月21日
地點: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
本次展覽將完整展出肖爾“美國表象”、“不尋常之地”、“要素”、“地形”四個系列的327幅作品。肖爾對此次回顧展非常重視,親自參與了作品挑選和輸出監制,并特意增添了2020年以來新拍攝的專題。展覽名稱“永久的當下”(The Enduring Present) 意在反映肖爾在創作每幅作品時對當下狀況的高度專注這種專注能反映在作品中,并傳遞給觀者,使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肖爾作品具有當下性。通過該展覽,觀者可以從展出的4個系列作品中看到肖爾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的連續性創作的經歷,以及2020年至2022年創作的全新藝術探索的作品。
喜瑪拉雅美術館
“中國兒童眼中的非洲”
展期:2024年1月23日-2月6日
地點: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
展覽以“古?的?明——埃及”、“ 被打翻調色盤——摩洛哥”、“?草原上的動物王國——肯尼亞”為主題,將分三個模塊展出大賽在三年的時間里,從4萬多幅參賽作品中評選出的優秀作品。
喜瑪拉雅美術館
“王臨潼:秘密花園”
展期:2023年11月11日-2024年1月7日
地點: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
王臨潼的作品充滿了細膩且豐富的黑、白、灰調,藝術家并非在創作中刻意地追求運用特定色彩而產生的形式感,而是在創作過程中自然有機地形成了當下的視覺風格。摒棄了色彩的干擾,作品中所描繪的圖像、背后的觀念與藝術家意圖傳達的信息則更加凸顯,成為了觀者著眼和關注的焦點。
碧云美術館
“愛的回響”
展期:2023年12月31日-2024年2月26日
地點:浦東新區紅楓路135號
展覽呈現蔡超、陳俊元、大D、傅百林、胡行易、Jan Jongert、梁紹基、劉真辰、莫色阿莫、石青、舒欣、田梓、趙麗威等藝術家及參展機構的70余件作品。 “愛的回響”將目光放在邊遠鄉村(貧困)地區孩子的藝術教育,聯合對此持續關注的機構,策展人,藝術家等從“自然-鄉村-社會美育”方面多角度切入,回應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需要關注更多自然保護、環境保護等話題。
上海叁柒貳叁美術館
“心光燦爛——當代藝術展”
展期:2023年12月30日-2024年3月3日
地點:浦東新區銀城路66號
本次展覽以“心光燦爛”為主題,匯集了眾多藝術家的作品,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在當代視覺和藝術語境下,展覽深入探討了色彩與藝術形式、語言的緊密關系。藝術家們從個體視角出發,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和語言,展現了他們對色彩的獨特理解和探索。參展作品以不同的形態呈現,匯集成一個色彩斑斕的展覽空間,令人目不暇接。
靜安區
UCCA Edge
“馬蒂斯的馬蒂斯”
展期:2023年11月4日-2024年2月18日
地點:靜安區西藏北路88號盈凱文創廣場2層
作為亨利·馬蒂斯(1869-1954)中國大陸的首次個展,UCCA與位于法國北部勒卡托-康布雷齊(Le Cateau-Cambrésis)的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合作,從其館藏中精選包括油畫、雕塑、素描、紙上墨水、版畫、剪紙、書籍插畫、織物等不同媒介在內的近300件作品,完整呈現馬蒂斯的藝術創作生涯。
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
“范西:模仿游戲”
展期:2023年10月21日-2024年1月15日
地點:靜安區光復路127號
在展覽“范西:模仿游戲”中,我們的目光被那些超出自然界限存在的“變種植物”吸引。真實的圖像被修改編輯,這種人工干預下產生的圖像變化從她創作的早期一直延續到最新的作品中。通過修剪、切割、拼貼和組裝,她把這些真實的、多重的自然平面扭曲轉化,再塑了新的感知軸線和空間維度。
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
“楊嘉輝:96和弦空間變奏”
展期:2023年10月21日-2024年1月15日
地點:靜安區光復路127號
展覽“楊嘉輝:96和弦空間變奏”融合了圖像,顏色與音樂的變奏,不同媒介的組合通過有序與隨機排序的機器算法并置、并分層回放。藝術家在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的多媒體空間呈現《96和弦空間變奏》,這部結合電腦編程、音樂和表演的錄像裝置作品。
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
“愛德華·伯汀斯基:抽象與改變的景觀”
展期:2023年10月21日-2024年1月15日
地點:靜安區光復路127號
本次展覽中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從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和無人機中拍攝的,因此從高處俯瞰景觀,展現了地球表面的設計、結構和規模。它們是從地面視角無法看到的景色。愛德華·伯汀斯基經常使用遙控無人機,以便將相機定位在低至中等高度的位置,避開常規航空領域。這項技術的進步使得伯汀斯基能夠更精確地選擇視角,在許多情況下,伯汀斯基會消除景觀的地平線,以增強抽象感。
Fotografiska影像藝術中心
“馮立:白夜幻境”
展期:2023年10月21日-2024年1月15日
地點:靜安區光復路127號
展覽“馮立:白夜幻境”由路易威登共同呈現,邀請觀眾透過馮立的鏡頭發現當代社會景觀中的超現實、微妙和真實細節。馮立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廣受贊譽,從巴黎到東京,從上海到他的家鄉成都,他在拍攝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在街頭攝影和時尚攝影領域贏得了當之無愧的國際聲譽。
遇見博物館
“遇見古埃及:永恒的木乃伊之謎”
展期:2023年12月21日-2024年3月10日
地點:靜安區汶水路210號
“遇見古埃及:永恒的木乃伊之謎”展出123件(組)古埃及珍稀文物,包含3件木乃伊棺槨,含兩具木乃伊開棺展出,1組木乃伊內臟,5件木乃伊盒,2件木乃伊頭面部棺木,5件動物木乃伊,2件動物木乃伊棺槨,1件亡靈書(紙莎草),11件圣甲蟲、荷魯斯之眼等護身符,8件木乃伊裹布,4件卡諾匹斯罐,6件浮雕壁畫,25件神像、雕塑,20件貴族珠寶、化妝用具,28件陶器、石碑等等。
遇見博物館
“提香與文藝復興:歐洲藝術500年真跡展”
展期:2023年12月24日-2024年3月10日
地點:靜安區汶水路210號
本次展覽展出的藏品全部來源于意大利著名收藏家喬塞佩·阿萊桑德拉珍藏,共展出提香、拉斐爾、波提切利、魯本斯等47位繪畫巨匠的59件真跡,作品涵蓋圣經故事、希臘羅馬神話、肖像畫、靜物畫等多重主題。
Prada榮宅
“Paraventi:屏”
展期:2023年11月3日-2024年1月21日
地點:靜安區陜西北路186號
本次展覽以“屏風”為主題,呈現5位當代藝術家特別創作的作品以及2件中國古代屏風,展覽旨在關注屏風如何受到現在無處不在的層疊、屏中屏等數字體驗的影響,探討展示與隱藏、表面和深處之間的關系。
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無聲之后”
展 期:2023年11 月4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靜安區永和東路436號
展覽以“無聲”為隱喻的起點,試圖通過一系列圍繞聲學、聆聽、或聲音可抵達的環境和技術展開的關鍵詞(靜音、噤聲、無聲物等),來打開一條非視覺中心亦非科學中心的閱讀路徑,投射進以媒介基礎設施為軸線的現代進程與自然的糾葛之中。展覽將注意力投向那些非標準化的操作,不可被解碼的信號和游離、逃逸、不被捕捉和鑒定的因子。通過23位/組藝術家的創作,讓這些拒絕被客體化的環境知識,無法預測和規則之外的自然本體發出聲響,并在聲音的發出與被采集、聆聽之間的空隙中,推演一種被重新打開的認識路徑。
沒頂畫廊
“意外之歌”
展期:2024年1月12日-3月2日
地點:靜安區曲阜路9弄B1層1號
展覽共邀請12位藝術家,以裝置、雕塑、繪畫、影像、手工藝等媒介,探究年輕一代如何回應充滿偶然性和異質性的生存經驗,并試圖啟發觀者重新審視藝術生態與社會現實之間彼此嵌套的當代維度。
Vanguard畫廊
“啾小組:H2B”
展期:2023年11月6日-2024年1月6日
地點:靜安區曲阜路9弄B1層8號
啾小組的展覽“H2B”將關注點投向藝術生產系統,著眼于本地當代藝術語言與觀念匱乏的現狀。啾小組成員通過表演完成了一系列攝影作品,他們演繹了歐洲古典繪畫傳統中的宗教畫圖示,以及符號化的童話、文學等母題,將批判的矛頭直指近年在本土藝術實踐中顯現的窠臼,即將當代的形式語言套用于傳統主題,放棄當代藝術的批判性與前衛性,轉而以媚俗的方式滿足不成熟的市場需求。
眼鏡蛇畫廊
“順流而上”
展期:2023年9月24日-2024年2月29日
地點:靜安區蘇州河北蘇州路1040號A103
展覽以“順流而上”作為主題,根據時間線索展開,精選眼鏡蛇畫廊在大中華區獨家代理的多位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并配合數件經典收藏級設計家具于新空間呈現。在本次展覽中,創作時間最早的作品可追溯至與新空間所處建筑同時期的上世紀30年代,觀眾可以穿梭在這些作品與歷史建筑中,跨越時間與藝術家和設計師們對話。
玉蘭堂
“冬青的禮物”
展期:2023年12月23日-2024年1月23日
地點:靜安區北蘇州路490號
此次展覽展出藝術家畢蓉蓉、陳思作、狄青、兒力力、高歌、高悅、華書晨、黃藍、蔣雨、金釹、金文麗、鞠婷、李明珊、劉冰、劉迪萌、劉璐、劉天憐、馬銘澤、馬小萌、婉晴、王愫、忻洛汀、謝靈柔、徐雅涵、許丹青、閆威、余曾巧、張如怡共28位女性藝術家近60件新作。
工作室畫廊
“撥木土撥鼠撥撥木”
展期:2023年12月16日-2024年02月19日
地點:靜安區長樂路888號
本次展覽主題“撥木土撥鼠撥撥木”(so much wood would a woodchuck chuck)源自英文中一句有名的繞口令:How much wood would a woodchuck chuck if a woodchuck could chuck wood? “如果一只土撥鼠可以拋撥木頭,那么它究竟能夠拋撥多少木頭?”而我們明確地知道,土撥鼠只會挖掘洞道根本不會拋撥木頭。然而,這句只為語言練習而存在其本身并無意義的繞口令還是會讓人不自覺地陷入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的“陷阱”。這種嘗試質詢一切,哪怕是無意義事物的習慣,揭示了人性中的深刻特質:似乎人類行為的驅動力之一就想要去解釋無法解釋之物;使不可見之物變得可見。
黃浦區
上海博物館
“對話達·芬奇——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藝術特展”
展期: 2023年12月10日-2024年4月14日
地點 :黃浦區上海博物館第二、第三展覽廳
展覽旨在通過探索這位世界級大師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文藝復興藝術與東方美學的跨時空呼應,來回答“誰是達·芬奇”這一根本問題。
全球公認的達·芬奇油畫真跡,不超過20件。 本次“對話達·芬奇”特展,觀眾將見證大師最具東方神韻的繪畫《頭發飄逸的女子》,該作品也是意大利唯一被許可出境的達·芬奇油畫真跡。
東一美術館
“繁花——金宇澄繪畫展”
展期:2023年11月25日-2024年1月28日
地點: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號3層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金宇澄最大規模展覽“繁花——金宇澄繪畫展”呈現他近10年創作的12個系列、200余幅原作,演繹他畫筆下的舊夢新影。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第十四屆上海雙年展“宇宙電影”
展期:2023年11月9日-2024年3月31日
地點:黃浦區苗江路678號
展覽呈現80余位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藝術家的創作,其年代橫跨二十世紀初至今。策展團隊由主策展人安東·維多克(Anton Vidokle)領銜,核心成員包括向在榮、哈莉·艾爾斯(Hallie Ayres)、盧卡斯·布拉西斯基斯(Lukas Brasiskis)以及本·伊斯特漢(Ben Eastham)。
上海久事美術館
“在海上”
展期:2023年12月24日-2024年2月26日
地點: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7號6層
展覽展出了顏文樑、林風眠、劉海粟等20余位長期生活于上海、致力于東西方融合的藝術家與設計師的60件佳作,為觀眾集中展現上海現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與追求。
上海久事美術館
“引領潮流70年——意大利金圓規獎經典設計作品展”
展期:2023年11月9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7號6層
作為金圓規獎在中國的首次完整呈現,本次展覽圍繞“意式設計”的重心與特點,以主題式展陳為指導思路,通過7個獨立視角及百余件來自米蘭ADI設計博物館珍藏的意大利工業設計協會(ADI)金圓規獎歷年獲獎作品及獲榮譽提名獎的作品,為觀眾交替演繹“意大利金圓規獎”70年發展歷程中超越時間不斷精進的原動力以及該獎項背后所蘊含的獨具匠心的創設理念。
上海外灘美術館
“舒比吉·拉奧:這些石化的小徑”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黃浦區虎丘路20號
藝術家此次在上海外灘美術館展覽的四個空間分別對應貫穿其創作生涯的幾個關鍵詞:“地下”、“神圣之地”、“邊緣”和“行動”。屹立于展覽中心的是一座大型塔架,龐綜錯枝,象征藝術家心目中的“知識之樹”。塔架縱橫貫穿展廳空間,仿佛一道道傳輸線,傳輸知識、能量、故事和權力。通過對原本隱晦模糊的知識、經驗和記憶傳播路線具象化的表現,“這些石化的小徑”向觀眾發出呼吁,擁抱不同的知識形式,并從邊緣之地學習如何從損毀、迷失、死亡和熵之中不斷進化演變。
上海外灘美術館
“譚婧:旱夢灘”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黃浦區虎丘路20號
“旱夢灘”是藝術家譚婧的首個機構個展。此次在美術館二樓呈現的“旱夢灘”集結了譚婧近年創作的多個重要作品,包括由上海外灘美術館為本次展覽委約創作的四頻錄像裝置《熱夢隅》(2023)和布藝軟雕塑《紀念品》(2023)。
TRLab×上海外灘美術館
“Six N. Five:明天的記憶”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1月6日
地點:黃浦區虎丘路142號,光陸大樓1F
“明天的記憶”分為四“幕”,探討數字時代感知和記憶的可塑性。敘事通過一系列空間“表演”展開,體現了藝術家對光影、對稱性和幾何學的深入研究和巧妙的交叉運用。椅子是“觀念藝術祖師”約瑟夫·科蘇斯(Joseph Kosuth)創作中最重要的意象,Pini也在裝置作品中,將椅子作為人類在場與不在場的指涉,反復利用數字像素與真實粒子的對比,讓觀眾感受虛實之間的徘徊。
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構建靈魂建筑”
展期:2024年1月17日-2024年3月14日
地點: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號
展覽呈現托馬斯·赫斯維克的多件知名作品,回顧其傳奇職業生涯,同時帶領觀眾深入了解建筑師的設計理念與創作過程。“構建靈魂建筑”跨越工作室三十年的歷史,通過從六個不同的視角回顧赫斯維克工作室于世界各地的經典項目。
chi K11 美術館
“無央公園”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3月24日
地點:黃浦區淮海中路300號K11購物藝術中心B3層
“無央公園”是一處向公眾敞開的“游散地”,涵蓋藝術、音樂、論壇、表演等多種形式,著名藝術團體陽江組合、藝術家劉韡、藝術家石青及五條人樂隊為觀眾帶來四大精華景點“無央園景”。著名音樂人宋雨喆 、周云蓬、顏峻、岜農(瓦依那樂隊主唱)、小老虎、李帶菓親臨現場獻上六場音樂報告會“無央聲景”,還有24位學者思想研討會以及群體跨域劇場表演,共同呈現豐富、自由、靈感碰撞的當代藝術作品與音樂記錄。本次展覽超越了傳統的觀展模式,創造一幕幕真正觸達公眾的對話,觀眾也得以沉浸式體驗這片集合藝術作品、聲音和自然的場域,探索多元藝術之樂。
chi K11 美術館
“安吉拉·海施: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3月3日
地點:黃浦區淮海中路300號K11購物藝術中心B3層
展覽標題“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引用自神秘學煉金術研究的重要文獻《翠玉錄》,暗合藝術家抽象畫作的風格,傳遞朦朧和魔幻色彩。安吉拉·海施通過抽象繪畫反思了城市和有機更新的不同形式,巧妙地探討了人造系統和自然系統如何不可避免地交織碰撞。作品開放的視覺效果為觀眾打造了一個可供反思與喘息的溫柔角落,揭示出空間中宏觀和微觀平面之間的平衡感,讓觀眾接近、找到自我,感受宇宙的共振與內心的節奏。
chi K11 美術館
“鴛鴦”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1月7日
地點:黃浦區淮海中路300號K11購物藝術中心B3層
本次展覽由鄧裕鏗(Ed Tang)和張宇成(Jonathan Cheung)組織呈現,展覽名稱靈感源自大眾熟知的經典粵式飲品——鴛鴦(一種咖啡與茶的美味結合),將跨代匯聚繪畫、雕塑、攝影、視頻等不限形式的藝術巨作,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為公眾帶來一場非凡的藝術盛宴。展覽涵蓋的21件作品均來自于Art-Bureau合作的不同收藏機構。其中包括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和羅伯特·戈伯(Robert Gober)等家喻戶曉的藝術家作品,同時也帶來新興藝術家如弗洛里安·克魯爾(Florian Krewer)、許鶴溪(Brook Hsu)等人的作品,通過融合呈現加強彼此的觀展體驗。
Longlati 經緯藝術中心
“威廉·薩斯納爾:瀝青之下”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1月10日
地點:黃浦區香港路117號三層
展覽展出威廉·薩斯納爾(Wilhelm Sasnal)近年來創作的30多幅繪畫作品,占據空間的兩個展廳。 “瀝青”這一意象來自藝術家早年在希臘的一次旅行須臾,瀝青的刺鼻 氣味夾雜著地中海氣候 的咸濕,在記憶之海落下一個錨點。旅行之后, 薩斯納爾創作了他第一件以此命名的畫作。
ASE Art Space
“ASE基金會周年特展:即席之美”
展期:2023年10月26日-2024年2月29日
地點:黃浦區茂名南路205號瑞金大廈南側七樓
本次展覽由常駐上海的袁佳維擔任策展人,包含委任藝術家拉斐爾·多梅內克(Rafael Domenech)等19位/組國內外藝術家共同參展,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攝影、錄像等諸多媒介。特展“即席之美”旨在以更具批判性和參與性的方式重新處理并再次定義其所兼容的藏書功能以及在此基礎上建成的展廳,策展人、委任藝術家與觀眾的集體行動將嵌入展覽過程本身,使得社區實踐的概念在ASE基金會的公共活動中生根,從而催生出一個在集群運作下“各執己見”的共同體。
春美術館
“涂勞——林棟個展”
展期:2023年12 月10日-2024年1月14日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655號2樓
此次展覽主題名為“涂勞”,兩個單字分別指向他作品中兩個截然不同的畫面空間,以及空間背后藝術家不同的創作行動狀態。當然,展覽的英文卻沒有將其直譯,而是翻譯為了它的諧音:徒勞。這回應著矛盾統一性,也總結著他的藝術觀——他用盡心思和力氣創作,最后呈現的結果是一片“無”。我看著他的作品問自己:每天在忙碌什么,忙碌的結果又是什么?
蜂巢·生成|上海空間
“旅行者1號”
展期:2023年12月22日-2024年1月27日
地點:黃浦區北京東路211號
此項目以藝術家譚英杰在長征獨立空間的表演劇場《不要讓事物來到你眼前》中的六件舞臺裝置作為展示空間,由策展人唐一菲邀請六位藝術家莊萃瑋(Kara Chin)、郝鑠(Hao Sure)、許晶媛(Jungwon Jay Hur)、重田將光(Masamitsu Shigeta)、譚英杰(Tan Yingjie)、向惠迪(Huidi Xiang)成為六個盒子的宿主,在各自2-3平方米的領域分享一些個人和世界互動中產生的奇遇,現場呈現包括繪畫、雕塑、裝置、影像、寫作和聲音等作品。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杜京澤:灰域”
展期:2023年12月22日-2024年1月27日
地點:黃浦區北京東路270號
杜京澤個展“灰域”,集中呈現他最新的繪畫思考和創作。這也是繼2015年蜂巢北京的“別處”、2022年四方當代美術館上海空間“倒影”之后,這位95后愛爾蘭籍華裔藝術家在中國的第三次個展。展覽由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策展人楊鑒策劃,將持續至2024年1月27日。
德玉堂畫廊
“沈忱”
展期:2023年11月3日-2024年1月28日
地點:黃浦區北京東路99號2樓
本次展出匯聚了藝術家近兩年間在紐約和上海孜孜不倦的抽象實驗成果,包含了于畫布上蘊含的深刻思考與精致的視覺提純。作品延續了其一貫的極簡主義美學格調,卻在筆觸、色彩、肌理上達至前所未有的層次感與張力。水墨筆觸的痕跡隱現,色彩的微調蘊含,體現了藝術家對純粹美學的執著追求,同時也傳達了藝術家近年來對當下時局的細膩感悟。
藝術門畫廊
“倪志琪:漫游者”
展期:2023年11?6?-2024年1?7?
地點:黃浦區?港路117號203室
此次展覽是倪志琪在過去15年所創作的抽象和具象系列繪畫的?次調查展。倪志琪是?個裝載著現代畫家?靈 的典型漫游者,即?個四處漫游并融?周圍的環境的?。作為?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倪志琪從我們的?常?活中將?些看似平凡的事物摘出,?以反思時間和記憶的本質 。
大田秀則畫廊
“玲瓏天地”
展期:2024年1月9日–2月24日
地點:黃浦區虎丘路78號一層
本次展覽就像所有玲瓏而俏皮物體的綜合,匯集了每位藝術家的中小型作品,從抽象到具象,單色到彩色,包含了陶瓷、攝影、繪畫等多種媒介。 伴隨著思緒的涌動,參展作品反映了跨越地理、歷史、身份、社會狀況和藝術史的亞洲文化多樣性。
阿爾敏·萊希畫廊
“彼得·哈雷:全新繪畫”
展期:2023年12月8日-2024年1月20日
地點:黃浦區虎丘路27號2層
展覽 作品皆為彼得·哈雷2023年完成的新作,展示了藝術家長期以來對幾何抽象和獨特合成顏料之間相互作用的持續性探索。哈雷的藝術創作哲學將抽象藝術視為社會歷史發展的一部分,在其作品敘事中,現實景觀中分隔的空間和抽象世界里的視覺形式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
里森畫廊
“科里·阿肯吉爾:錯與疏”
展期:2023年11月3日-2024年1月31日
地點:黃浦區虎丘路27號2層
科里·阿肯吉爾 (Cory Arcangel) 在里森畫廊上海空間的個展“錯與疏”現正展出。在籌備這次個展時,阿肯吉爾希望這是一個有趣的展覽,因此主要考慮了三大因素——他近期創作的興趣 (或他所稱的“能量 vibe”)、展出沒在上海亮相過的作品,以及展覽的實際空間。因此他選擇了盡可能廣泛地展示其多年來的創作。
SGA滬申畫廊
“魔登天使”
展期:2023年12月30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黃浦區中山東一路外灘3號3樓
這并不是一個城市文化研究的展覽,而是借助于上海這個象征來講述藝術在經驗與方法、素材與形式等諸多層面上對現代性張力的體驗、調和與表達。展覽中的十三位藝術家,以各自的獨特風格與方式體現了這種張力下所激發的創造力,并蘊含著對一種另類現代性的啟示。一個地方、一個時代的藝術注定與那個一時一地是共生的,藝術既是對已然世界的把握,也是對可然性的敏銳判斷,在這個層面上,藝術可以被比喻為歷史的“天使”,寓言過去,也預言未來。
彌金畫廊
“界限之舞”
展期:2023年12月23日-2024年2月4日
地點:黃浦區四川中路200號312室
本次展覽呈現藝術家韓新宇在其藝術創作中對情緒的精準描繪和控制。韓新宇的作品充滿了狂歡節般的氛圍,展現了情感和行動的極端,同時也反映出對控制和規則的深刻思考。藝術家通過其作品提出了關于狂歡在被規范化時是否還保留原本挑戰性的問題,并探索了控制與狂歡之間相互依存和交織的關系。通過這些作品,韓新宇不僅呈現了表面的混亂和無序,而是深入挖掘了現實復雜結構中的規則和運行機制。
庫比森畫廊
“高歌:色相與世相”
展期:2023年12月8日-2024年1月20日
地點:黃浦區四川中路33號201-205
高歌擅于繪色——紅橙黃綠青藍紫,黑褐灰白金銀粉……諸般色彩,在她的畫作中常常奏響如歌行板。可以說,光彩陸離,繽紛色相,是高歌的畫予人的第一層印象。 過往那些如同方陣一般沖鋒陷陣的短線乃至點狀筆觸,不知為何竟減小了自己的聲量,粉墨登場的是更加光滑的平面——就像是油性有別的液體,被一根看不見的管子鼓吹,與別的液體互斥出彼此的邊緣線來,每一個局部的內部都被色域再次分割,形成多彩的剪影——是的,一張臉、一個身軀與四肢,連同所有的裝飾與衣物,仿佛從來就是這樣嵌合在顏色中而存在的。
徐匯區
西岸美術館
“拉烏爾·杜菲回顧展:快樂的旋律”
展期:2023年11月10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600號
該展覽對拉烏爾·杜菲這位以傳遞生命愉悅著稱、在多個領域取得極高成就的法國藝術大師進行完整回顧。2023年,亦正值藝術家逝世70周年,展覽以涵蓋繪畫、版畫、陶瓷及紡織品等在內的120余件力作,并沿著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裝飾藝術等現代主義藝術的流變之路,全面呈現杜菲廣泛的創作領域和無與倫比的創造力,以此慶祝這位二十世紀“獨立藝術大師”在藝術史上的卓越成就。
西岸美術館
“崔潔:禮物”
展期:2023年11月10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600號
展覽通過崔潔的十余件繪畫新作以及一系列與城市公共景觀相關的文獻資料,與觀眾一同去探尋上海這座城市中建筑、雕塑以及生態的嬗遞更替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與回憶。
龍美術館
“威廉·蒙克:引靈人”
展期:2024年1月13日-3月24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該展覽由威廉·蒙克從2019年至2023年創作的19幅畫作組成。這些畫作既有自傳性,亦有抽象性。蒙克曾居于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和紐約等城市,此次展覽的大部分作品皆為他在疫情隔離期間于倫敦的工作室及紐約布魯克林的工作室創作完成。
龍美術館
“肖像——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4月21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存在于每一幅肖像作品之中。因此,基于肖像作品中存在的“關系”,本次展覽不以藝術史為線索,而是在時間線索的基礎上以不同時代和地域的對比予以展示,如同一位藝術家在不同時代的肖像創作,以及同時代或跨時代不同藝術家的肖像創作,以期讓觀眾通過對“肖像”的凝視,體會到肖像這一題材創作的豐富性。
龍美術館
“秦一峰”
展期:2024年1月27日-3月31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展覽的主體部分呈現秦一峰2013年至2023年以明代素工家具殘件為對象拍攝的負片。27件打印微噴、141張負片原片構成的“27聯為一”的整體,在展廳3個空間依次鋪成開來。秦一峰在這些作品中反反復復進行著實驗:把立體之物拍平,把物體的物質性消解,讓可見之物消失,讓縹緲的日光成為一個立方體再現,多層次的矛盾沿著時間脈絡在作品中層層遞進。龍美術館主展廳巨大的挑高空間激發了展覽新的布局形式:作品從墻面上解放——由24件灰色立方體組成的全新作品《24塊陽光》首次以平置于地面的方式展示。這使作品的矛盾性進一步推進,同時,秦一峰這十年來壓縮進畫面里的空間與展廳12米上空形成對峙,為作品帶來新的生命力和復雜性,成為本次展覽的核心作品。
龍美術館
“張恩利:表情”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1月14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如張恩利所言:“這次回顧展并不完全是關于自我藝術的回顧,也是社會和時代的回顧,我希望它像一面鏡子,讓每個人都能找到一種自己的感受。”展覽從藝術家繪畫生涯中反復描繪的“線條”出發,以2023年最新創作的藍色抽象作品為結尾,展出的近百件作品涵蓋了張恩利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以人物為主的肖像、2000年代至2010年代初日常之物的肖像,以及2010年代初至今創作的抽象肖像繪畫。
龍美術館
“李強:蕪”
展期:2023年11月4日-2024年1月14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
本次展覽主要呈現他2019年以來的近作,大部分畫中不再有明確的畫面主體。李強畢業于四川美院油畫專業。自上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其繪畫狀態大致經歷了形式化、圖像化和知覺化三個階段,近年來側重于繪畫的身體性和精神性,逐漸形成了屬于他自身的繪畫道路。
阿拉里奧畫廊
“倒置的目光”
展期:2024年1月12日-3月2日
地點:徐匯區龍愛路7號芒果廣場D棟一層
本次展覽將呈現藝術家陳欣、高潔、甘瑩瑩、柳溪、陶軼、趙玉近年的創作。他們的作品之中承載了一種倒置的目光,經由他們的作品,我們能夠進入一個維持著自然狀態的世界,一個對弱者保持充分尊重和體認的世界,一個有著豐富多樣性的松弛的世界,一種保持著差異與脆弱的整體性的世界,一個充滿柔和堅韌的生命力的世界。
LINSEED
“盧君意:小心有刺”
展期:2024年1月6日-3月2日
地點:徐匯區五原路165弄4號
盧君意首次個展“小心有刺”,呈現藝術家近期一系列繪畫、裝置、雕塑等多元媒材的新作。此次展覽以虛構自傳體式的敘事展開,跟隨著來自過去“家”的片段,回溯藝術家童年的記憶、親密關系、移民經歷及不斷萌發的獨立意識。
油罐藝術中心
“藝術的朋友”——新世代收藏家展覽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1月28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380號
展覽“藝術的朋友”,集結了中國56位新世代收藏家,呈現他們最近三年收藏的當代藝術品。油罐藝術中心精心挑選他們收藏的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不同媒介的代表作品,讓我們可以通過展覽,看他們講述自己和當代藝術結緣的故事,感受他們與時代和藝術的共振。
油罐藝術中心
“托?斯·豪斯雅戈:愛人”
展期:2023年9月16日-2024年3月10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380號
展覽的靈感源于希望在中國美術館空間重現藝術家工作室的想法。展覽以主要雕塑作品《愛人(圓屋)》命名,展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抽象和具象雕塑及繪畫作品,它們體現了藝術家過去十年創作的主要主題。
星美術館
《PRADASPHERE II》
展期:2023年12月7日-2024年1月21日
地點:徐匯區瑞寧路111號
此次展覽將START星美術館內部空間劃分為多個主題區域,無數件歷史新潮及未來經典在展廳中超常演繹。其中,“藝術空間”內陳列著當今獨樹一幟的英國當代藝術 (YBAs) 的領軍人物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與Prada女士的創意合作最新成果。
上海明圓美術館
得義無形——對瞬間認知的“抽象”敘事
展期:2023年11月5日-2024年1月28日
地點:徐匯區復興中路1199號
展覽由李松堅、凌菲菲出品,張羽任策展人,高名潞任學術主持。本次展覽是繼2019年“覺知藝術”項目的再次推進。“得義無形”是“覺知藝術”概念深入探究的一個具體性問題,意在通過藝術史的討論,梳理一條以“得義無形”為議題的,從文人畫書寫發展到現當代藝術的脈絡。本次展覽經過一年的籌備,從四個維度剖析當下中國藝術的生態,通過27位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作品,勾勒中國當代藝術未來的輪廓。
池社
“張子飄:本能”
展期:11月9日-1月28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4
展覽“本能”中的作品延續了張子飄近年來以個體經驗作為創作驅動的方式。所謂本能,是指生命體與生俱來的行為與能力。她將其女性于家庭、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遭際,以及由此激發的感性經驗,轉化至她那情感充盈的繪畫之中。
喬空間
“王梓全:神經海”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1月28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號
藝術家一直嘗試尋求以一種奇異的方式來觀察我們的日常,從“空氣動物”中的無人機視域,到其“暗處的流行病”等影像所展現的未渲染的窗口,都在不停的展現在新技術下,觀察的可能性。在“神經 海”中,他嘗試擦去皮膚,還原我們身體內部的本貌,這種“擦去”不僅是一場X光照影,是擦去繪畫的最終層,還是對神經,對熒幕以及對肌膚的探索。
香格納畫廊
“韓夢云:無盡的玫瑰”
展期:2023年11月5日-2024年1月7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號10號樓
此次展覽匯集了她最新創作的繪畫、建筑裝置以及影像作品。展覽標題取自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同名詩歌,詩中博爾赫斯借12世紀的波斯蘇菲主義詩人尼沙布爾的阿塔爾 (Attār of Nishapur)之口傳達出通過凝望“玫瑰”,這一受困于人類語言和有限世界的存在,而體味到的文學的無盡。“玫瑰”作為一切文學創作中的經典意象,在綿延不止的歌詠中累積著各式寓意、情愫和羈絆。而選擇“玫瑰”作為主題,正是因為韓夢云的藝術創作始終處于與跨文化文學傳統及語義流變之間親密綿長的關聯之中。
阿拉里奧畫廊
“倒置的目光”
展期:2024年1月12日-3月2日
地點:徐匯區龍愛路7號芒果廣場D棟一層
本次展覽將呈現藝術家陳欣、高潔、甘瑩瑩、柳溪、陶軼、趙玉近年的創作。他們的作品之中承載了一種倒置的目光,經由他們的作品,我們能夠進入一個維持著自然狀態的世界,一個對弱者保持充分尊重和體認的世界,一個有著豐富多樣性的松弛的世界,一種保持著差異與脆弱的整體性的世界,一個充滿柔和堅韌的生命力的世界。
AIKE
“胡昀:失語所”
展期:2023年11月5日-2024年1月20日
地點:徐匯區龍騰大道2555號6號樓
此次展覽是繼“輕拿輕放”(2013)和“敘事病”(2016)之后胡昀在AIKE舉辦的第三次個展。作為一個遲來的展覽“失語所”在記錄了藝術家近幾年工作片段的同時,作品也在展覽延誤的過程中持續被刪減、增加和再創作。藝術家繼續以自己的方式探尋著個體與群體之間的聯系,并對所經歷過的歷史片段給出新的觀點與詮釋。
BANK
“BANK 十周年展覽:生日派對”
展期:2023年11月10日-2024年1月10日
地點:徐匯區安福路298弄2號樓底樓
一路走來,BANK展出了全球最知名的藝術家——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保羅·麥卡錫(Paul McCarthy)、徐冰、艾薩克·朱利安(Isaac Julien)、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和張怡(Patty Chang)等;也為許多新興藝術家舉辦了他們在上海的首次個展——孫一鈿、廖國核、陸明龍(Lawrence Lek)、王亮杰(Alvin Ong)、張移北等。對BANK來說,藝術是發現的渠道,不受潮流、品味或地域的限制。
膠囊上海
“克里斯·吳:流逝”
展期:2023年11月4日-2024年1月13日
地點:徐匯區安福路275弄16號1層
人類從過去汲取知識,以理解現在,最終創造未來。通過對考古遺址、博物館、文獻、古物和自然界的學習和發現,我們意識到了存在的無常,也認識到了自己與自然界中各種時間模式之間的關系。這些知識令人不禁發問:當我們消失之后,我們留下的會是什么;一個人在其生命中積累的知識體系,連同祖輩們所積累下的知識與智慧,將被如何傳遞給后代?基于以上這兩個問題,克里斯·吳的首次個展“流逝”中,如展覽標題的雙關語所暗示的那樣,向我們呈現作為未來遺物的繪畫物件。
獅語畫廊
“夢與葉——張健君&芭芭拉·愛德斯坦”
展期:2023年11月4日-2024年1月7日
地點:徐匯區武康路376號
藝術家的職責是為世界提供新的可能性。張健君和芭芭拉·愛德斯坦(Barbara Edelstein)的創作讓我們重新感受和發現時間。他們獨特的經歷與對世界的理解,讓他們具有一種隱士的氣質。他們的作品擁有不為外界干擾的內核,一種超脫于此世的時間感,這一點在這個喧囂的時代中尤為可貴。
杜夢堂
“繪影”
展期:2024年1月13日-3月2日
地點:徐匯區衡山路199號永平里105棟
正如“繪影”所包含的詩意與抽象性,此次展覽邀請觀眾重新審視我們用來感知世界的維度框架,更多地關注我們的感官和情感,而非理性和既定的認知。此次展覽將空間轉換為一次別樣的探索之旅,訴說著關于自然、我們周圍環境和個人際遇的有趣故事。
長寧區
劉海粟美術館
“一年又一年·檔案2023——第三屆上海當代新興版畫推介”
展期:2023年12月28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長寧區延安西路1609號
本次展覽共展出版畫作品74件,不僅是一場版畫藝術的精彩呈現,更是對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致敬。這是劉海粟美術館年末的跨年大展,也是上海版畫季的項目之一。
iag藝術院線
“周大為收藏展:摸著收藏家過河”
展期:2023年11月7日-2024年2月29日
地點:長寧區昭化路638號C·PARK D棟iag藝術院線
在國際?準的空間中,近百件精選藏品??周?為先生以 21 世紀中國當代藝術為核?的收藏體系,涵蓋了 90 余位來自 24 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現當代藝術家的代表作品,作品媒介跨越繪畫、攝影、影像、雕塑、裝置,以紛雜多樣的展陳形式和內容共同激發出歷史、當下與未來的對話,亦令展覽成為國際當代藝術的發聲現場,折射著普世意義上藝術與社會的碰撞與聯結,見證國際當代藝術的發展。
青浦區
余德耀美術館
“澆灌沙漠|卡塔爾當代藝術”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3月3日
地點:青浦區蟠鼎路123號8弄
此次展覽由卡塔爾博物館群策劃,由該館策展人伊薩·阿勒希拉維(Issa Al Shirawi)和瑪麗亞姆·哈桑·阿勒薩尼(Maryam Hassan Al Thani)共同策展,并與余德耀美術館合作,薈聚37位來自卡塔爾藝術界和多種學科背景的藝術家、設計師以及電影制作人的藝術佳作。
余德耀美術館
“格蕾絲·韋弗:畫家畫像”
展期:2023年10月28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青浦區蟠鼎路123號8弄
韋弗的作品探討一種處于“中間地帶”(liminal space)的微妙感受,她用精準的直覺捕捉日常生活中轉瞬即逝的微小瞬間,呈現了對日常生活的異化(uncanny)的表達。藝術家的作品探討了繪畫的本質——一種介于鏡子和雕像之間的媒介,同時作為被投射的客體和投射的主體。通過對當代生活的快照式描繪,藝術家揭露了藝術與日常、自我與主體性、存在與真實之間的動態關系。
閔行區
閔行博物館
“相遇海昏侯”
展期:2023年12月29日-2024年5月19日
地點:閔行區新鎮路1538號
本次展覽分為“豫章海昏”和“王侯威儀”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海昏侯國以及初代海昏侯劉賀那由王而帝,由帝而民,由民而侯的傳奇人生經歷,第二部分則依托劉賀墓的出土文物,著重描繪漢代王侯貴族生活,以物言事,表現劉賀本人的生活狀態、風雅意趣與精神追求。
明珠美術館
“生土禮贊”
展期:2023年12月16日-2024年3月17日
地點: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中心8樓
此次“生土禮贊”展覽是首次在上海舉辦的大型生土主題展,以“土”為題,展覽中“土”元素豐富,5個篇章6位中外藝術家27組百余件展品,既有科技與科普、實驗與成果,也有精彩藝術作品、趣味互動體驗,基于“看到”“知曉”“觸摸”三個關鍵詞串聯起觀展動線,從對土的研究,到用土的建造,進而以土做藝術,共同營造對于自然生命來說無可替代的“土”的世界,以玩樂之心體驗與“土”之間的自然共生。
寶龍美術館
“離水墨畫展”
展期:2023年12月28日-2024年1月6日
地點:閔行區漕寶路3055號
本展“離水墨畫展”展出藝術家近二十年來精心創作的重彩、水墨蓮花、人物造像及書畫系列精品。“離水墨畫展”由賈方舟擔任策展人,陶詠白、孔繁程擔任學術主持,上海上體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
寶龍美術館
“松山智一:雪月花時”
展期:2023年11月11日-2024年2月18日
地點:閔行區漕寶路3055號
展覽呈現松山目前最大的雕塑作品——高約8米的“She's On The Other Line”,以及多幅專為此次展覽創作的新作,讓觀眾有機會系統地了解松山的創作世界及其近期的代表作品。在疫情到后疫情的全球動蕩時期,人們是如何適應社會的變化,并將希望與未來聯系起來,這為松山的創作理念帶來了新的開展。
寶龍美術館
“黃淵青:行動者的邏輯”
展期:2023年11月10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閔行區漕寶路3055號
中國的“抽象藝術”大概可以分為真實與虛構兩種,前者具體、明確但語義艱澀,后者隨意、任性卻漫溢著媚俗的想象。或許是因為在使用層面的混亂,我們對“抽象藝術”的認知與判斷整體偏向于飄忽不定,無論創作者、批評家還是觀眾,在談及“抽象”時往往都會不自覺地摻入各種不可思議的趣味。在中國語境中討論任何一種現代藝術語言,又必然要面對藝術家個體與他/她背后的歷史文化慣性,留意中國藝術家在國際抽象藝術版圖中主動錯位的理由。
虹口區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新版畫 新少年——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x虹口區曲陽第四小學館校合作成果展”
展期:2023年12月26日-2024年2月28日
地點:虹口區多倫路27號
項目著眼于探索當代藝術在館校合作及社區美育中的可能性,通過主題展覽和版畫工作坊的方式,呈現由小學生及公眾共同參與創作的版畫和裝置作品。
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迭代20——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建館二十周年特展”
展期:2023年10月28日-2024年2月28日
地點:虹口區多倫路27號
“迭代20年”這一主題所要呈現的不僅僅是對美術館自身歷史的梳理,還試圖以一家機構二十年的歷史片段,編織展現這二十年間中國當代藝術從藝術現象、藝術思潮到藝術體制、藝術生態的整體微縮景觀,并試圖拋出其中的問題、引發相應的思考。
寶山區
上海大學博物館
“青銅之光:三星堆與羅丹的超時空對話”
展期:2023年12月13日-2024年2月1日
地點: 寶山區南陳路333號
本次展覽展出36件以三星堆為主的古代文物及21件以羅丹作品為主的現代藝術品,通過營造雙方在自然、人、神等領域的深刻對話,探討古蜀文明精神世界與羅丹創作思想之間的共通聯系,展現人類文明跨越地域、時空的永恒趣旨。
上海玻璃博物館
“梁紹基:溶熔之幻”
展期:2024年1月14日-6月30日
地點: 寶山區長江西路685號
展覽以充滿雄心的力作“占據”當代藝術館上下兩層展廳,“溶”為水態,“熔”為“火”性,試圖揭示玻璃作為神奇的“第四態”物質的生成過程迷幻的存在形式和其精神內涵,借之折射生命、宇宙、歷史、神話、社會在水火相克相生流變之光。
上海玻璃博物館
“潘多拉——松藤孝一個展”
展期:2023年12月10日-2024年4月7日
地點: 寶山區長江西路685號
在此次展覽中,日本藝術家松藤孝一為中國觀眾帶來了近三年的新作,共7組作品。所有作品都未曾離開過日本本土,均是首次在海外亮相,其中包括了曾獲得2021年富山國際玻璃大獎賽銀獎作品“世界終結的開始”。
嘉定區
嘉源海美術館
“安藤忠雄:光影自然”
展期:2023年11月20日-2024年2月20日
地點: 嘉定區大治路39號
安藤忠雄,嘉源海美術館的主創建筑師,在這座自然村落中的美術館建筑內外“抒寫”了諸多富有魅力的空間節點。作為開館紀念特別呈現的“安藤忠雄:光影自然”,以內外互動的場景,傳達安藤忠雄對建筑的普遍性思考、對光影的永恒感知、及對人生的持續挑戰,并為所有觀者提供一個欣賞嘉源海美術館的別樣視角。
嘉源海美術館
“硯田大觀:二十世紀海派書畫展”
展期:2023年11月20日-2024年2月20日
地點: 嘉定區大治路39號
展覽分為“玄圃積玉”和“珠璧聯輝”兩個單元,薈萃了多位海派藝術家的精品力作。他們以傳統之理法開創新局,不斷創新進步。在藝術家的筆下,人物形象生動活潑,花鳥造型栩栩如生,山水景色意境深遠,書法用筆韻律優美,展現了海派藝術家們的高超技藝和獨特視角。
這些作品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書畫的精髓,又融入了西方藝術的創新元素,呈現出獨特的審美意趣。
嘉定博物館
“片玉鉤玄——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玉帶鉤展”
展期:2023年12月26日-2024年2月28日
地點: 嘉定區博樂路215號
本次展覽將展出183件(套)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藏玉帶鉤,除少量戰國、漢代和宋代玉帶鉤外,絕大部分為元明清時期玉帶鉤。展覽將簡要勾勒玉帶鉤的發展歷史,重點介紹元代至清代玉帶鉤的發展和演變,展現這段時期制玉業的成就。
普陀區
CAC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
“黃金與水銀:面對太陽,閉上雙眼,你將找到它”
展期:2023年12月9日-2024年2月25日
地點: 普陀區莫干山路50號11號樓2樓
展覽“黃金與水銀:面對太陽,閉上雙眼,你將找到它”以詩意的三部曲形式展開。以全球黃金精煉與貿易為出發點,展覽探索了瑞士黃金的情感經濟、分子暴力以及新陳代謝轉換。隨后,旅程潛入哥倫比亞,藝術家在此深入非裔哥倫比亞喬科地區的阿特拉托河,考察汞的元素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