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攤牌了,我是祁陽市三口塘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洪清。其實我發D音的目的性很強:我們鎮的農業經濟發展已經遇到了瓶頸,我想通過D音宣傳發展鄉村電商產業經濟,推廣三口塘鎮農副特產品,我真人出鏡,是為了讓大家看到真實的我,讓大家了解一個鄉鎮干部的抱負,希望得到大家的關心與支持。”
從2022年2月份開始,在某音、某手等自媒體平臺上,時不時地會刷到這樣一則視頻:一個衣著簡樸、年輕力壯的80后年輕播主,或頂著艷陽冒著風雨;或迎著朝霞戴著星月;站在田間地頭、農場作坊、村頭巷尾,滿臉真誠地對著鏡頭,用祁陽“塑料普通話”聲情并茂地向網友介紹、宣傳、叫賣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蔬菜水果、米面油茶、豬羊魚蝦……當地當季,出什么他賣什么。
實話實說,短視頻做得很粗糙,不僅畫面簡單,語言樸實,甚至連服裝和表情都顯得很隨和。看得出來,視頻沒有經過編輯和修飾,屬于既拍既播的那種,雖然簡單、粗糙,但很接地氣,很受老百姓的歡迎。
播主叫王洪清,祁陽市三口塘鎮黨委副書記、鎮長,85后鄉鎮干部。
王洪清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人。他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是憑著堅強不屈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一步一步從農村走上鄉鎮干部崗位的。 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疲于追趕末班車的人”:按照規定,大學生可以在畢業后兩年內考村官,他在最后一年考上;大學生村官一屆三年,他在最后一年考上公務員;35歲屬于年輕干部,他在35歲當上了鎮長。他“始終處于被淘汰的邊緣”,但終究,功夫不負有心人,屬于他人生的每次末班車,他都趕上了。
一般來說,中國人步入仕途有三個途徑:一是“世襲傳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官N代”,這部分人有祖上佑護,父輩安排,自己稍加努力就可以進入仕途,只要不犯大錯,便可平步青云,功成名就;一是奇人異士,或有過人技能,或有特殊貢獻,或在某個領域成績斐然,因而進入仕途,為國家效力;再就是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殺入仕途的唯一通道就是公務員考試!能夠通過考試進入仕途的,要么智力超群毅力過人,要么就是祖墳冒了青煙!
中國人一旦進入仕途,大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學習官場那一套,將自己融入到那個特殊的圈子中去,因為當官不僅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以享受到普通老百姓想象不到的福利和待遇,獲得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而且,后代的命運也會因自己而改變,整個家族都會以此為榮。所以,某些人當了官,就會變得謹小慎微,尤其是在“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思想作祟的年代,他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紛紛選擇“躺平”。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洪清鎮長放下架子,走進田間地頭,與老百姓打成一片,通過自媒體平臺,真人出鏡為三口塘鎮的百姓、農戶賣農產品做宣傳、打廣告,有人卻說他是在作秀,是在撈ZZ資本!
筆者認真地觀看過王洪清鎮長賣農產品的視頻,視頻中的畫面都是在田間地頭拍的,背景不是菜地就是桔園、水塘、作坊,展現給觀眾的都是現場采摘下來的農產品。王鎮長介紹產品時,言辭誠懇,樸實無華,怎么都看不出有作秀的痕跡。
一個年輕有為的鄉鎮干部,為了振興鄉村經濟,不惜真人出鏡,在鏡頭前表明自己的身份,盡自己所能,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賣農產品,這本來就是一個鄉鎮干部盡職盡責的一種體現,是每一個鄉鎮干部該有的作為,難不成因為王鎮長沒有選擇“躺平”,出來為老百姓做點事就是“作秀”?如果,這也算“作秀”的話,那筆者倒是希望我們所有的鄉鎮干部都能從辦公室走出來,和王鎮長一樣頂風冒雨到田間地頭去“作秀”!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刪,原創作品,謝絕抄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