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之中,好多老年人總是感覺自己一上了年紀,就生病不斷。在這個情況下,他們更多的將原因歸結于是自己老了。實際上,老年人容易生病的根源很大可能是肌少癥。
2019年亞洲肌少癥共識會(AWGS) 對于肌少癥的診斷,以老化造成的骨骼肌流失、加上肌肉力量減少、體能表現下降,作為肌少癥的定義。肌少癥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期臥床、高齡老化、慢性疾病、長期服藥、久坐缺乏運動、營養不均等皆會導致肌少癥,進而引起代謝疾病、心血管疾病、衰弱、骨折、增加失能及死亡風險,對老年人的健康衝擊很高,是重要的議題。
如何簡單檢測自己是否有肌少癥:
1.以自己主觀感受為主的問卷加上測量小腿圍
2.利用簡單以病人主觀感受為主的問卷,包含力量、行走、起身、登階、跌倒等5個
評估項目作為篩檢方式。或利用測量小腿圍:量兩只小腿的最大圈,以男性小于34厘米、女性小于33厘米為判斷基準。
3. 以自己手的握力和體能做為評估肌肉的存量:肌肉力量的評估,是以手的握力為標準,
使用握力計測量:如男性<28kg,女性<18kg其風險就高。另外也可用體能表現做為肌肉的耐受力:6米行走速度測試<1米/秒;連續起立坐下5次,若超過12秒就得留心。
“阻力訓練和飲食均衡”,是預防肌少癥
? 飲食的重點1:均衡飲食要充足的熱量
人體若要健康,肌肉健康格外重要,主要建立在肌肉量、肌力及活動力,想要長肌肉也要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才能刺激胰島素分泌,幫助細胞吸收營養,加速修復細胞及合成肌肉,均衡飲食才是最好的方法。建議正餐均衡攝食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及蔬菜類,配合適量油脂,并搭配水果及乳品類,可參照健康飲食,以達均衡且充足的熱量攝取。
? 飲食的重點2:攝入優質蛋白質
攝取優質蛋白質,分配于三餐中,質與量皆重要。依據體重攝取每天每公斤1.2~1.5g/kg的蛋白質。將蛋白質的補充平均分配于三餐最有效,而不是集中在一餐或把一天的需求量吃完,如大豆制品、魚、海鮮、蛋、瘦肉等。攝取蛋白質能增加肌肉量、提升飲食的飽足感、穩定餐后血糖。
? 飲食的重點3:維持適當的體重
高齡者BMI<22千克/米2,會增加罹患肌少癥風險,BMI>30千克/米2,
會增加因肥胖造成的致病率與致死率,因此建議高齡者的BMI維持在22-30千克/米2較為適合。
? 飲食的重點4:適量選擇富含白胺酸的食物
白胺酸為構成蛋白質的一種氨基酸,研究發現特別能促進肌肉合成,平時可多攝取,例如:黃豆制品(豆漿、豆腐、豆干)、起司、牛肉、雞肉、豬肉、南瓜子、魚類等。在動物實驗中,透過改變腸道菌群,而具有影響動物食慾、降低體脂肪的作用,協助人體的肌肉合成,不僅能預防肌肉流失,還能夠改善肌少癥。
? 飲食的重點5:補充維生素與鈣
研究發現,維生素D的減少與肌力下降有關,因肌肉細胞上發現有維生素D接受器,活化可以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維持肌耐力、促進骨鈣吸收亦可增加神經肌肉功能、增強力量和平衡,還能減少與肌肉力量下降相關的發炎。天然界含維生素D的食物種類不多,如菇類、雞蛋、魚類及乳制品等,皮膚經陽光照射之合成才是人體主要的維生素D來源,因此建議長者仍需搭配充足日曬(每日10~15分鐘)。
? 飲食的重點6: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可以幫助肉堿和膠原蛋白的合成,因為膠原是骨骼肌的肌肉細胞、肌腱等軟組織的主要結構,肉堿則為身體活動的必需品,可以逆轉肌肉萎縮。
肌少癥除了全身行動不便,也容易引起骨質疏松,因為鈣要進入到骨骼時,需要肌肉的協助,在肌肉量不足的情況下,鈣便無法順利進入骨骼,骨松的機率增加,其跌倒、骨折、失能風險也變高。
優質蛋白質中的黃豆蛋白質,因為結構與身體內的雌激素相似,具有抗氧化性,有調節骨骼代謝與抑制骨量流失,可使骨質中鈣質流失速度減緩。補充每日700-1000IU 維生素D和鈣,對心血管和骨骼皆有保護作用,維生素D>75nmol/L(約相當于30ng/mL )對預防跌倒是有益處的。
多做阻抗型運動幫助增肌減脂
增肌關鍵是間歇的肌力重量訓練,利用阻力使肌肉收縮,肌肉細胞受到刺激破壞再重新修復,肌肉變強韌且增加肌肉的質量。在運動營養學中,減脂依賴總熱量控制,增肌則要靠糖類來協助蛋白質合成。
運動時糖類是最直接、快速的能量來源,使血糖上升刺激胰島素分泌,氨基酸進入骨骼肌細胞,合成蛋白質來修復肌肉組織。最關鍵的是訓練后30分鐘內,立即補充高品質蛋白質食物(約2 ~4份,1份蛋白質=260cc 豆漿=1顆蛋=35g 瘦肉=240cc 牛奶),以快速修復肌肉組織并促進肌肉合成。若訓練時間超過1小時,可合併醣類來儲存肌肉肝糖( 糖類和蛋白質比例為3~4:1)。
三餐飲食搭配遵循3個原則
1. 植物性蛋白質較佳:
相較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少了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富含膳食纖維,對降低血糖、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其益處。
2.食物以原態為主:
食物若經過度加工,容易有較高的鈉、糖及脂肪含有不少熱量,故飲食當以原本風貌、未經加工、不含額外添加物的食物,相較于加工食品更能穩定血糖、降低血脂。
3. 慎選烹調方式:
簡易烹調比油炸更能保留食物的營養,油炸后的食物易產生較多反式脂肪,容易導致三高問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