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罹患三四期喉癌的患者來說,“保喉”還是“保命”,只能成為單選題。為了根治腫瘤,他們不得不接受全喉切除術,成為能聽得見卻不能正常發聲的“無喉人”。在江蘇省腫瘤醫院安慶醫聯體醫院(安慶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治療中心,經過江蘇省腫瘤醫院放療科副主任醫師、安慶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治療中心主任解鵬專家團隊一個多月的精準放射治療,成功為80歲的三期喉癌老人李爺爺(化姓)保住了聲音。
誤認為是咽炎而失去治療先機
起初,李爺爺出現了聲音嘶啞、嗆咳、吞咽困難等癥狀,他和家人都以為是普通咽炎,沒有太在意,直到半年后癥狀逐漸加重,伴有干咳,躺下休息時癥狀更嚴重,隨后到當地醫院做了CT檢查,顯示右側喉部腫塊,考慮右側喉部惡性腫瘤可能。電子喉鏡能夠看到他右喉室、聲帶隆起新生物,過聲門,聲帶活動受限,聲帶關閉不全。活檢病理顯示未喉非角化型鱗狀細胞癌。
一家人本想到江蘇省腫瘤醫院就診,得知安慶市第二人民醫院是江蘇省腫瘤醫院安慶醫聯體醫院,其腫瘤治療中心有江蘇省腫瘤醫院專家團隊常駐,既有相當的治療水平又離家近,方便照護,于是決定在此治療。解主任自2021年常駐這里,擔任腫瘤治療中心主任。他給李爺爺檢查發現,李爺爺患聲門部鱗癌,聲帶已經固定,頸部有小淋巴結轉移,屬于局部中晚期。解主任說很多喉癌患者都和李爺爺一樣以為是咽炎,耽誤了治療時間,失去了最佳治療機會,其中有些人無奈地成為“無喉人”。
“四維”精準放療幫他保住了聲音
因李爺爺高齡,既往有肺氣腫、高血壓病史多年,體質情況差,無法耐受手術。解主任針對老人的體質,為他量身設計了局部病灶精準放療方案,在多模態影像精準診斷的基礎上準確識別出病灶,減少不必要的照射,縮小了照射范圍,以減少對老人的副作用。受益于先進的放療技術和優質的護理,李爺爺順利完成33次的放射治療。出院時一般情況良好,飲食、體重如常,聲音嘶啞、干咳癥狀基本消失,吞咽及甲狀腺等功能都沒有受到影響,腫瘤從近4CM縮小到幾乎看不見。
解主任介紹,老人之所以能保住聲帶,主要受益于先進的放療技術。在二維放療時代,沒有適形度,放射治療對腫瘤及周圍組織無法區分,為了達到治療效果,“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喉癌患者的發音功能無法受到保護。而如今,放療技術達到了“三維”、”四維”時代,基于影像的判斷,醫生可以多維地把腫瘤整體立體的構像體現出來,通過多個方向來精準地對腫瘤進行照射。四維放療則在三維的立體治療中加入了時間的概念,充分考慮了解剖位置在治療過程中的運動和分次治療間的位移誤差,在患者的治療前、治療中利用各種先進的影像設備對腫瘤及正常器官進行實時的監控,并能根據器官位置的變化調整治療條件使照射野緊緊“追隨”靶區,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精確治療。
>40歲,聲音嘶啞一個月以上,要警惕喉癌
解主任說,喉癌主要分為三種。聲門上型、聲門型和聲門下型。其中聲門上型約占30%-35%,以女性居多,主要臨床表現是異物感、緊迫感或吞咽不適感,易被誤診為咽炎,開始癥狀往往不明顯,直至二、三期時才被發現,追溯病史,可長達數月。聲門型(即聲帶癌)約占60%,好發于男性,主要臨床表現是聲音嘶啞,往往是喉癌的最早期信號,容易早期發現;聲門下型只占5%,因所在部位與下咽緊緊相連,癥狀不典型,腫瘤長大到一定程度堵塞食管出現吞咽困難,才能被發現,確診時大多是中晚期,預后較差。而早期喉癌80%-90%實現能治愈,三四期五年生存率不到50%。喉癌的治療,早發現早診斷是關鍵。
解主任提醒,40歲以上的人群,出現一個月以上不明原因的聲音嘶啞,吞咽異物感,或吞咽困難,伴有長期吸煙、酗酒史,要高度警惕喉癌或下咽癌的風險,及時進行CT或磁共振篩查。此外,常規體檢發現喉部粘膜白斑癌前病變,要及時處理。
專家簡介
解鵬
醫學博士
江蘇省腫瘤醫院放療科副主任醫師
安慶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治療中心主任
中組部第九批“組團式”醫療援疆人才
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肝膽胰腫瘤放療學組委員
江蘇省抗癌協會鼻咽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免疫學會放射免疫專業委員會常委
安徽省抗癌協會腫瘤防治與科普專業委員會常委
從事腫瘤綜合治療工作十余年,擅長頭頸部腫瘤、肺部腫瘤、消化道腫瘤、乳腺腫瘤等的綜合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