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2025年5月10日,第六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上,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作為曾在上海創業的青年代表做主旨演講。
他在演講中透露,受益于人形機器人市場熱度和國家政策關注,目前包括宇樹在內的人形機器人企業的發展都處于良好狀態,“很多企業訂單都爆掉了?!?/p>
作為人形機器人行業的“頂流”,宇樹科技今年以來受到的關注頗多。王興興剛剛也因在該領域的杰出貢獻,獲頒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王興興告訴界面新聞,今年公司訂單需求非常旺盛,行業整體發展良好,公司也受益于這一趨勢,希望在產品交付和質量上做得更好。
這一情況不僅出現在國內,王興興指出,人形機器人產業在全球范圍內過去幾年發展迅速,今年在中國更是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景象。他認為,機會在于緊跟時代發展規律,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企業將獲得良好發展。
數據顯示,特斯拉計劃至2026年量產人形機器人近10萬臺,同時Meta和OpenAI也均宣布自己的人形機器人計劃。
攝影:楊舒鴻吉
下一步,國產人形機器人如何進一步打造自己的技術優勢?
王興興在演講中指出,從軟件層面,當下潛力最大的具身智能模型仍有可能是VLA模型,“這是在語言模型的基礎上,從架構上來看,整體相對簡單并且比較直觀?!?/p>
王興興認為制約人形機器人的更多是硬件問題。他預測未來2-5年智能機器人技術重點是完成端到端智能大模型的研發,“最強的機器人公司一定是最強的人工智能公司?!蓖瑫r他認為行業需要解決“如何以更低成本、更高壽命的硬件,實現超大批量地制造”。
算力方面,王興興說,以低成本獲取大規模的算力也是另外一大行業發展的重心。
據新戰略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截至2024年12月,全球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數量已經超220家。其中,中國企業占據半壁江山,超過110家。
報告同時顯示,進入2025年以來,盡管圍繞人形機器人賽道的質疑聲不斷,但全球市場熱度依然高漲,入局者持續增加。從企業屬性來看,在人形機器人本體研發企業中,成立五年以內的初創企業占比達到42%,跨界企業占比11%,涵蓋家電、汽車、互聯網等領域;專業機器人企業占比38%,而機器人零部件企業占比9%。
對于投資人關于人形機器人產業泡沫化的擔憂,王興興告訴界面新聞,與過去互聯網行業類似,需求和實際情況可能存在偏差,但關鍵在于大眾的接受度。他強調,不同人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不同,但這種差異是正常的,公司需要保持開放心態,繼續發展。
人形機器人創業熱潮,王興興說,國內各個城市目前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創業氛圍,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點和優勢,機會很多。
宇樹科技的第一桶金來自上海。王興興透露,2015年他在上海讀書,參加科創比賽時得到了8萬元獎金,“產品成本一、二萬元,我賺了最早的啟動資金”。他認為,上海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城市,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包括資金支持、比賽機會和產業對接等。他特別提到,上海的創業環境對年輕人非常友好,鼓勵他們嘗試和創新。同時。
此次返回上海是否有相關布局情況?王興興告訴記者,宇樹科技目前在上海設立了分公司,并希望在上海取得更大的發展。他強調,公司目前急需各類人才,包括文職、采購、銷售、技術研發和市場等崗位,歡迎有志青年加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