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3年的第一屆春晚開始到現在,央視春晚已經走過了四十個年頭。按說,這樣一個舉全國之力、集華夏文化藝術之精華于一體的頂級文藝晚會,應該越辦越好,越來越被觀眾追捧和愛戴的,但近十幾屆春晚,卻屢遭網友吐槽,而且槽點一屆比一屆多,收視率一直在走下坡路。
憑良心講,相對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近十幾屆春晚整體來說還是有些優勢的:
第一,相對于現在,當年的春晚會場還沒有現在農村趕集商家搞促銷活動的舞臺那么壯觀、有氣勢,現在春晚分會場的豪華程度,放在當年,那都是極度的奢侈。現在舉辦一屆春晚燒掉的錢,八九十年代年那樣的春晚估計舉辦10屆還有剩,妥妥的高品位、大場面、大手筆;
第二,近十幾屆春晚演職人員陣容十分強大,不僅兩岸三地的大腕、明星紛紛登臺獻藝,而且越來越多的外國藝人都被央視請上了春晚,加拿大的、南斯拉夫的、非洲的、歐盟的……且不說外國人表演的節目多有水平,至少他們的中國話說得還是很流利的。
可能是預算不夠吧,以前的春晚舉辦方顯得很小氣,舍不得花錢請大腕,常常一個演員登臺要唱好幾首歌,現在有錢了,根本不愁演員,請一群人唱一首歌,不但氣派,而且還可以渾水摸魚。比如今年江蘇衛視舉辦的元旦晚會,一群人唱周華健的《讓我歡喜讓我憂》,其中就有人唱跑調了。如果不是觀眾耳尖,混混也就過去了,舉辦方照樣要給出場費,這要放在當年,舉辦方還不氣得吐血啊,那時候,想要多上個節目都得精打細算;
第三,舞臺布置、舞美設計、燈光、音響、道具等等,設備都是一流的,設計都是大師的手筆,效果杠杠的,妥妥的視覺、聽覺盛宴,由此可見,春晚主辦方還是花了一些心思的。
如此高大上的央視春晚,近些年卻屢遭吐槽,而且槽點一年比一年多。有網友認為這是因為近些年的春晚少了“趙本山們”的幽默、少了“崔永元們”的真誠、少了“牛群馮鞏們”的諷刺。更多的網友則認為是因為觀眾見多識廣了,欣賞水平高了,眾口難調。
其實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春晚,首先是大眾娛樂,是全民喜慶,熱鬧、娛樂才是春晚的主題,春晚定位如果偏離了娛樂這個主題,老百姓當然不會買賬,占絕大多數的底層百姓辛苦一年,為生計疲于奔命,一刻都不敢耽擱,好不容易等到過年,只想好好看個節目,放松一下自己疲憊的身心。這個時候誰會有心思去聽別人的道德說教,去關心那些沉重的話題?而主辦方卻習慣于在春晚中夾雜一些過于敏感的、沉重的話題,給觀眾灌輸這樣那樣的思想理念,把春晚當成宣教場地,倒人胃口。此其一;
其二,藝術確實高于生活,但藝術首先來源于生活。春晚是大眾娛樂,普通老百姓才是主流,老百姓看得懂的節目才受歡迎,比如趙本山的小品《賣拐》,諷刺的是人性的丑惡,比如牛群馮鞏的相聲《小偷公司》,諷抨擊的是當今官場的怪象……諸如此類的作品,老百姓就是喜歡。而那些脫離老百姓生活的學院派節目,盡管藝術價值很高,老百姓根本看不懂,當然不會點贊;
第三,高手在民間,打敗央視的,是蓬勃發展的自媒體。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表現自己的舞臺,誰都可以隨時隨地展示自己的才藝,而且,層出不窮的自媒體平臺已經徹底走進了老百姓的生活,全方位無死角地覆蓋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一些身懷絕技卻沒有背景的奇人異士,過去沒有地方施展才華,現在他們一個直播、一個視頻就可以揚名立萬,爆紅網絡。比如勐巴拉西樂團的男子五聲部合唱《請吧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聲音穿透靈魂,魅力四射,這樣優秀的節目在春晚上是看不到的;比如某音某手上某些民間藝人自編自演的小品、舞蹈,器樂表演等等簡直精彩絕倫!哪個作品不是幾百上千萬的流量?再比如,刀郎,他的音樂作品紅遍國內外,但如他那么優秀的高手卻上不了春晚!
所以,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自媒體上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比春晚更精彩的節目,為什么還要去看春晚呢?
有網友感慨說:春晚越來越不受人待見,都是民間藝人惹的禍啊。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刪,原創作品,謝絕抄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