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國】史前巨蜥能吞恐龍!
巨蜥是今天地球上體型最大的純陸生食肉爬行動物,而科莫多巨蜥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以體長3米,體重100千克的體型穩坐冠軍的位置。在我們的印象里包括巨蜥在內的鱗龍形類(Lepidosauria)在恐龍時代就是恐龍的獵物,不會長得很大,但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末期北美洲的巨蜥卻顛覆了這種觀點,它就是古薩尼瓦蜥(Palaeosaniwa)。
圖注:搏斗中的科莫多巨蜥,圖片來自網絡
古薩尼瓦蜥的化石最早發現于加拿大,并且在1928年由古生物學家查爾斯·惠特尼·吉爾摩爾(Charles WhitneyGilmore)命名,化石主要是一些孤立的牙齒和脊椎骨化石,當然也發現過不完整的骨骼。
圖注:古薩尼瓦蜥的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古薩尼瓦蜥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根據已經發現的化石判斷,古薩尼瓦蜥的體長在3至3.5米之間,體重在100千克左右,和科莫多巨蜥差不多,外形上也比較相似。古薩尼瓦蜥長著扁寬的大腦袋,一對眼睛長在兩側,在它的嘴中長有兩排彎曲鋒利的牙齒,牙齒邊緣有細密的小鋸齒,便于切開獵物的皮膚和肌肉。除了滿嘴的利齒,在古薩尼瓦蜥上下頜連接處有一個鉸鏈狀的關節,可以讓下頜骨與頭骨短暫脫離并撐開,方便吞下大型的獵物,今天的巨蜥也有這樣的結構。
圖注:科莫多巨蜥吞食遠大于腦袋的山羊,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古薩尼瓦蜥吞食小型恐龍,圖片來自網絡
古薩尼瓦蜥的身體強壯,身后有一條長尾巴,在身體兩側是彎曲粗壯的四肢,腳趾上還有鋒利的爪子。雖然看上去身體臃腫,行動遲緩,但古薩尼瓦蜥是能夠在短距離內快跑的。在古薩尼瓦蜥的身上披著鱗甲,這可不是普通的鱗片,而是得到強化的皮內成骨,具有很強的防御作用,就像是穿了一身隱性的鎖子甲。
參考與古薩尼瓦蜥體型相當的科莫多巨犀就能判斷出,它是一種積極而且兇猛的掠食者,不僅僅是吃掉大型動物的尸體,也會主動進行攻擊。在古薩尼瓦蜥生活的世界中,盡管有大型的恐龍,但是也有像小型恐龍、哺乳動物及哺乳動物等獵物,另外恐龍蛋和幼龍也可以成為古薩尼瓦蜥的美餐。當然,在大型食肉恐龍和其他掠食者的眼里,古薩尼瓦蜥也可能成為獵物。
圖注:古薩尼瓦蜥攻擊似鳥龍類,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古薩尼瓦蜥清理甲龍的尸體,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經常看到古薩尼瓦蜥與霸王龍、三角龍在一起,但實際上古薩尼瓦蜥的模式種的化石來自于坎帕階的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生存年代為距今7500萬至7000萬年前。盡管在美國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的馬斯特里赫特階也發現了可能屬于古薩尼瓦蜥的孤立化石,但是我們并不確定古薩尼瓦蜥是否一直生存至白堊紀最末期,也可能是其他物種。
圖注:古薩尼瓦蜥的脊椎骨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出現在白堊紀最末期場景中的古薩尼瓦蜥,圖片來自網絡
古薩尼瓦蜥的發現是巨蜥家族在中生代的高光時刻,而它的近親及后代將躲過接踵而至的大滅絕,并在新生代再次崛起并演化出更大的成員,同時在更多大陸上興風作浪。
PS:美國在1997年發行了《恐龍世界》(The World OfDinosaurs)小全張,其中就出現了古薩尼瓦蜥,它出現的場景也是在坎帕階的加拿大,在物種的考證上是十分經得起推敲。
圖注:1997年發行的《恐龍世界》郵票,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恐龍世界》中的古薩尼瓦蜥,圖片來自網絡
1.Archibald, J. David (2011). Extinctionand Radiation: How the Fall of Dinosaurs Led to the Rise of Mammals. JHU Press.p. 43. ISBN 9780801898051.
2.The first lizard fossil (Reptilia:Squamata) from the Mesozoic of South Korea. - Cretaceous Research 55:292-302. -J.-Y. Park, S. E. Evans & M. Huh - 2015.
文字編輯:江氏小盜龍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