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晚才結束,收視率統計就出臺了,有消息說,龍年春晚的收視率達到了驚人的30%,比去年春晚還高幾個百分點。
筆者不知道這個收視率是怎么統計出來的,依據是什么。筆者以為,即便是萬能的大數據,也沒有辦法確定14億人誰在看誰沒看。假設一個5口之家,電視機開著,播放著春晚,其中四個人在刷手機,這一家是算5個人在看還是算一個人在看?
計算收視率最直接最笨拙但是最可信的辦法就是做問卷調查,不過,14億人的問卷調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出來的,更何況,也沒看到有哪個統計局或者哪家媒體做過問卷調查啊,那這個數據是從哪里來的呢?
不是筆者不相信媒體統計出來的數據,而是這個數據實在是太離譜了。
舉例說明:筆者所在的小區,年三十晚上,幾乎家家戶戶都去指定地點燃放煙花爆竹去了,而且大都10點以后才回家,除了幾戶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家庭之外,絕大多數家庭連電視都沒有開,那這30%的人是怎么看的春晚?用電腦、用手機看的嗎?要知道,電腦、手機上某音、某手、這個視頻那個視頻上民間藝人搞出來的特別接地氣的段子,比春晚不知要好看多少倍,誰還會用電腦、用手機去看春晚咯。
大年初一,親戚朋友互相拜年,社區搞團拜,筆者接觸的來來往往不下100人,閑聊中談到龍年春晚,卻沒有幾個人知道春晚演了些什么節目,不說百分百沒看,至少95%以上的人沒看,甚至大多數人連春晚導演是誰都不知道,難不成龍年春晚收視率統計沒有把普通老百姓算進去?
一臺節目辦得怎么樣,收視率是最有說服力的,花幾千萬納稅人的銀子搞出來的春晚,如果收視率太低,舉辦方和導演都沒辦法向上頭交代,所以就搞個30%的收視率出來,向上頭匯報說除夕夜全國有4.2億人在看春晚,錢沒白花,這可以理解,問題是,年年都這么搞,年年受上頭的表揚,不考慮普羅大眾的感受,沒有鞭策,春晚哪里還會有進步?
不知道上春晚舞臺的節目是怎么選出來的,每年都是那幾個技不如人卻自我感覺良好的藝人擔綱領銜語言類節目,真正受老百姓歡迎的藝人、真正的好節目卻選不上,比如張康、賈旭明之類的相聲,趙本山、范偉之類的小品,老百姓已經盼了好多年了。
老百姓喜歡的接地氣的節目上不去,而那些閉門造車,生編硬抄,脫離社會、違背常理的節目卻下不來,老百姓沒有辦法改變春晚,不看總可以吧?但不看都不行,他給你弄個統計出來,明明沒看,都要說你看了,你奈他何?
央視春晚,一個奇葩的存在!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刪,原創作品,謝絕抄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