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水,是春節后的第一個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后“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勸。”
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后食的樣子;
五天過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
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不僅表征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后,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一、宜食一粥:地黃粥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黃粥,以補腎。”
地黃粥:以地黃汁與米同煮,具有補腎益精、滋養血脈等作用。
二、飲食原則:少酸多甜
由于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否則肝木生發太過,則克傷脾土。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
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卜、荸薺、甘蔗等。
三、注意“春捂”保暖
盡管雨水節氣代表著春天的到來,但氣溫仍然可能起伏不定,因此要注意適當的保暖。過早減去外衣可能會導致體熱外泄,濕寒交換于內,容易傷骨關節致病。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背部、腹部和足底要注意保暖。同時,隨時關注天氣預報,根據天氣情況適當增減衣物,是“春捂”的精髓所在。
四、勞逸適度,起居有常
雨水時節,是感冒等疾病的高發季節。因此,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適當的運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堅持運動的基礎上,保持科學的作息起居,比如早睡早起,定時飲食,不熬夜多喝水,都能讓人遠離疾病的困擾。
五、適度運動,增強體質
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增強體質,減少疾病。雨水節氣運動養生應注意避寒防濕,運動形式最好選用較溫和的散步、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動作柔和的健身操為主。老年人晨練不宜過早,應該在氣溫較暖的白天,選擇避風、干爽的地方進行。在潮濕、多雨的“回南天”應該注意避開濕滑地帶,防止跌倒。
六、保持良好的心態
雨水節氣,天氣多變,容易引發情緒波動,影響身心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非常重要。可以嘗試一些放松的活動,如冥想、瑜伽、閱讀等,以緩解壓力,提升心情。
總的來說,雨水節氣的養生應以保暖、防濕、調整飲食、適當運動、保持良好心態為主。同時,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和氣候變化,靈活調整養生策略,以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
祝你春安,事事吉祥如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