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吳子賢
作者簡介:吳子賢,廣西桂林市平樂縣沙子鎮人,1957年1月15日出生。1971年加入共青團,1973年高中畢業回鄉務農,197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入伍,任361團3營機槍連戰士、班長,1978年10月任作訓股測繪員。1979年2月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戰中升任361團作訓參謀,榮立二等功。1979年10月任121師作訓參謀,1985年參加對越炮戰,榮立三等功。
1979年2月對越自衛還擊戰期間,我作為121師361團作訓參謀,參加了高平方向作戰行動。在團指遭襲、與上級失聯、部隊受挫的情況下,我受領了一項特殊的冒險任務:帶領“聯絡小組”, 北上安樂尋找41軍前指……
一、行動背景
我軍1979年2月發起的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由于準備時間倉促,無法對敵國縱深的敵情、地形、民情進行充分偵察了解,致使戰前研判和作戰決心與實際情況出現了嚴重偏差,戰役初期的戰斗進展不如預期。
在總攻打響的第二天,唯有41軍121師的先頭部隊率先突入敵國縱深80余公里,爾后相繼攻占了809、841高地和班莊地區,切斷了3號A公路,完成了上級賦予的斷敵退路阻敵增援的戰役任務。
122師原計劃以1天時間殲滅朔江地區之敵,奪取公路,突入高平外圍,支援軍主力戰斗。但意外地遭遇敵人的頑強抵抗。18日17時,軍指致電122師:“121師已穿插到班莊,你師迅速打通平孟、朔江經坂涯至安樂公路。”122師師長、政委得知友鄰已經迂回到了高平之敵后方,上級規定該師1天要完成的任務,現已進行了2天尚未完成,都深感不安……
123師主力加強近百輛坦克、裝甲車搭乘步兵實施快速穿插,要求在總攻發起后7個小時到達扣屯地區,并與該師偵察大隊會合,卡住扣屯公路岔路口,斷敵退路,阻敵增援。也意外地在打蘭地區遭遇敵阻擊,被迫撤回安樂地區組織防御,步兵分隊則改為徒步方式繼續向扣屯穿插……
鑒于部隊戰斗進展緩慢,為了掌握戰場情況,加強一線指揮,廣州軍區前指指示41軍張序登軍長親率精干人員出境,選擇有利地點,開設前進指揮所,指揮部隊作戰。
由于我軍與越軍在正面的各條接觸線均處于膠著狀態,為了加快戰斗進程,在兵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上級已顧不上121師陷入內線作戰的困境,不斷要求該師調動兵力支援友鄰作戰。
2月20日拂曉,41軍令121師361團派一個營立即前出扣屯,協助123師367團斷敵退路。121師令361團1營除留1個排堅守809高地主峰外,其余兵力立即下山,爾后沿公路向扣屯急進。
同日15時許,121師又接到上級急電,要361團立即北上安樂,協助123師圍殲敵346師師部。
加強361團指揮的121師彭福信副師長和361團時光銀團長在師指接受任務時,報告了該團的部署情況:
1營奉命正在向扣屯開進途中,已失去聯系,情況不明;
3營昨日下午按原作戰計劃穿插至納嫩組織防御,自昨晚開始就失去了聯系,已派出了一個偵察小組前往尋找;
2營奉命協同362團攻打班莊之敵,因夜暗迷路,在密林中攀爬了一夜,于天亮后才收攏在團指附近。
此外,還有部分傷員,若隨隊行動,會影響開進速度。
現全團指戰員經幾天幾夜的連續作戰,部隊已經開始斷糧,而且極度疲勞,如倉促開進,風險很大。建議先收攏部隊、調整部署,做好動員、明確任務,形成合力、統一開進。
對于361團提出的困難和請求,在場的軍、師首長均表示理解。但鑒于軍令緊急,他們又不敢怠慢。遂令361團團指(直)率2營立即出發,1、3營由師指發“盲報” 下達開進命令,告知任務和路線。361團的傷病員全部留下隨師指行動。
這種不顧客觀實際的倉促行動,就像一個已極度疲勞的司機要在危險的路段上夜間超載、超速行駛,注定要出大事故一樣。此后的361團歷盡了磨難,遭受了重大損失!
僅在2月20日至21日北上安樂這兩天,就造成了時光銀團長,劉粵鳳、鄭金芳副主任,黃友德、陳欽庭營長,付冠禮教導員,周梓貴副營長,曾培夫連長等100多名指戰員犧牲和彭福信副師長、張普直主任等100多名指戰員負傷的悲劇,傷亡人數占了整個作戰傷亡的一半以上!教訓極其深刻!
接令后,361團團指(直)率2營從809高地的北坡向安樂開進,部隊在夜暗中翻山越嶺一路開進,途中多次與敵遭遇,邊打邊走。當黎明前進至棟替地區時,又遇到濃霧影響和河流阻隔,部隊被分成了兩段。
21日9時許,在2營主力之后跟進的團指正準備通過棟替吊橋時,突然遭遇埋伏平江東岸之敵的襲擊。時光銀團長和劉粵鳳副主任在指揮部隊奮起反擊時不幸中彈光榮犧牲,彭副師長也身負重傷……
1營在奉命前出扣屯途中,在呑片西側公路一線遇敵伏擊,付冠禮教導員和3連曾培夫連長等10余名官兵不幸中彈光榮犧牲。黃友德營長也身負重傷,隨后在進至扁亞地區時也因傷勢過重而光榮犧牲。該營于當日20時左右收到師發“盲報”后,鑒于傷員多,且有兩個排沒有收攏,被迫于21日中午才開始北上安樂。
3營也于當日20時左右收到師發“盲報”,陳欽庭營長立即召集干部開會,分析研究了電報精神,有的干部根據戰前“仗打三五天”的說法,以為大部隊要撤軍回國了,而且團指已經撤到安樂了。據此,陳營長便將本營和剛剛收攏的2營部分官兵以及363團6連,集中起來進行了簡短的動員,編好了開進序列,按上級指定路線連夜北上。由于敵情、地形復雜,他們在夜暗中邊打邊走,陳欽庭營長和363團6連張亞南連長率先頭部隊意外地闖入了敵246團后方,最后在那排、扣馬、郭主地區與敵展開激戰,終因寡不敵眾,最后被打散。《威震峽谷的七勇士》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次行動中。擔任后衛的7連和363團6連則在姜兵連長和黃慶明指導員率領下沿著有坦克車轍的公路走,到達安樂找到了軍前指報到。
二、行動經過
在團指遇襲,時光銀團長犧牲,部隊高度分散的危難時刻,加強361團指揮的121師王士誠副政委在率部擊潰敵人后,抬著烈士的遺體和近20名傷員撤至附近的一個高地展開防御,孤立無援、進退兩難。
2月21日這個晚上,對于361團的指戰員來講,無疑是一個最黑暗、最痛苦、最漫長的驚魂之夜!
鑒于電臺密碼有可能已泄露,為了向軍前指首長當面說明情況,師王副政委在夜暗中寫了一封親筆信,2月22日天一亮,他便找來了軍務股許正和參謀,要他帶幾個戰士組成“聯絡小組”,繼續沿上級指定路線北上安樂,尋找軍前指,向軍首長報告361團當前的情況。
從該高地北上安樂,要穿越敵占區10余公里,敵情非常嚴重、地形又相當復雜。最危險的是,當時連團指都沒有弄清楚自己所在高地究竟是什么地方?安樂又地處何處?!讓他們區區數人去尋找軍前指,顯然是一種冒險行動,后果難料!
當“聯絡小組” 跟隨團指派來迎接2營主力的小分隊在安寧村的謝牢河邊會合后,他們就要單獨行動了。我看到許正和參謀和楊錦河干事在一旁相擁淚別。接著,許參謀就向馬安榮政委和蔡義幸參謀長報告,說他對地圖不熟悉,不知道去安樂路怎么走?也不知道軍前指在哪里?
馬、蔡首長知悉后,都感到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實際問題。由此至安樂,現在大部隊都去不了,卻讓他們4人去找,豈不是太冒險了嗎?如果途中與敵遭遇,人犧牲了還好,要是落入敵手,那我們的情況就有可能會全部暴露。但此事既然是師首長的安排,他們也不便更改。
兩位首長經過研究,就把我叫了過去,輕聲地對我說:昨天團指遇襲,時團長已經光榮犧牲了,彭副師長也負了重傷,現361團遇到了最嚴重困難,這些情況必須要派人到安樂直接向軍首長報告。由于許參謀不太熟悉地圖,只好要我去給他們帶路,以確保“聯絡小組” 能夠順利到達安樂,找到軍前指,直接向軍首長報告情況。
軍令如山!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是時團長戰前對我們“塔山守備英雄團” 全體指戰員的要求和囑咐!
此時此刻,我未及多想,趕快抓緊時間熟悉地圖,記住沿途的地名和距離、地形特征,同時也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我當即清理了身上的物品,把可能泄密的東西全部放到公文包里,并交給臨時安排幫我背地圖的田陽民兵方炳章和盧躍多、凌仕軍3人保管,也此表示我對他們信任,防止有人對他們產生懷疑。(40年后重逢時,他們還告訴我公文包里還放著一支手槍。)
我們一行5人懷著悲壯的心情單獨行動了!
我再次趟過了謝牢河,完全憑著腦子的記憶,按上級命令指定的北上安樂路線前進。在路上,我和許參謀商量,為了安全起見,由我帶通信兵韋紹坤在前面開路,由他帶通信班長劉順輝和偵察兵彭錦超在后面與我倆保持一定距離跟進。以防一旦與敵遭遇,彼此可有一個接應。
當時的神經是高度的緊張,腦袋近似空白。我看到路邊有一枚手榴彈,趕快把它撿起來放到上衣口里,還要把拉火環吊在外面,一旦危險臨頭,我就自己“光榮” !
一路上,我的眼睛不斷地掃描著前方的地形地物特征,一段一段地對照腦子里的“地圖” ,恨不得身上長出一對翅膀,飛離這一段漫長的險境。
在北干,我發現有一個身穿黑衣服的人躺在屋檐下,是死是活不得而知,但一襲恐懼立馬就涌上心來……
后來我才聽說,他們3人在后面還真的發現有越軍在活動,只是一方有“重任” 有身,一方不明就里,彼此都不敢“操家伙”。
當我們走到接近那念村時,發現平江上有一座用預制板搭設的橋梁,憑著對地圖上地形的印象,我估判這里離安樂不遠了。
當我們從橋上過了河,快要接近那念村時,突然從村里傳來了一陣雞飛狗叫聲,嚇得我們趕緊躲進一片甘蔗地里。在前移過程中,我聽到好像有人在講普通話!再往前靠近一看,竟發現了我們團的一個兵!因為他身上穿著我們團戰前所配發的試用作戰服。而臨戰前,我們團又成建制地抽調了一批老兵補充到123師,這老兵就是我團調往123師的其中一位。
我們真是太幸運了,我趕緊從甘蔗地鉆出來跟他打招呼,更奇妙的是他居然還認識許參謀和我(與這位戰友分別44年啦!我都一直在打聽,非常想尋找到他)。
我們說明來意后,他立馬把我們帶到一座山頭上找到他們的連長。該連長說,你們太危險啦!這座山頭是我們在天亮時才攻下的,現在還在肅清殘敵,你們要早到一點就麻煩了。連長的話剛落音,只見一個戰士跑過來向他報告:據觀察哨報告,他們發現右前敵方有幾個人正向我方運動……
我沒等他把話講完,就笑答道:那幾個人就是我們啊!
當我們代表361團要到安樂尋找軍前指,要直接向軍首長報告重要情況的消息逐級傳到軍前指后,張序登軍長親自下令,要前沿指揮員立即調一輛坦克,火速把我們護送到軍前指。
其實,張序登軍長、李祝慶參謀長所率的軍前指,也是頭一天才抵達安樂與123師指揮所會合的。也正是在昨天下午,軍前指還收了361團發來的一份“我部現在北干(16,14),經幾天戰斗,武器彈藥給養已盡,部隊已經2天沒有糧食,今天遭敵人多次伏擊,傷亡很大。偵察發現敵人坦克部隊在我周圍,今晚準備集中兵力達到殲我之目的,現敵正向我炮擊,請求友鄰對我救援。”的電報。這份夸大其辭,用詞不當,缺乏邏輯的電報,加之敵臺廣播,令他們非常焦慮,甚至擔憂361團究竟還存不存在……
在坑道式的作戰室里,張軍長、李參謀長等軍、師首長親自接見了我們,當我們見軍首長時,大家都非常激動、淚流不止。當首長身邊的工作人員發現我們身上還掛著“光榮彈” 時,都被嚇了一跳!又趕緊叫我們到外面卸掉。
軍首長對我們5個人能遠距離從敵占區穿越到安樂感到很驚喜,對我們都非常親切。他們把警衛員為他們準備的稀飯讓我們先吃,并安慰我們要堅強,往后的一切都會好起來了。
許參謀把王副政委的親筆信交給了張軍長。信中寫道:
軍首長: 我361團于昨日奉命北上安樂作戰,晝夜兼程,一路受阻。今日9時團指進至北干,遭敵伏擊,時團長犧牲,彭副師長受重傷,傷亡很大,現退到北干西側高地防守。部隊已斷糧,缺藥少彈,疲憊不愖,無力北上作戰,請求補充供給,予以救援。 此致 敬禮 121師副政委王士誠 1979年2月21日夜
我看見首長們在傳閱王副政委的親筆信時,個個都神情凝重。我和許參謀把我團連續6天穿插作戰的艱險歷程和當前所在位置以及團指揮所遇襲的情況一并作了報告。
張軍長和李參謀長看了王副政委的信后,知道了361團團指在棟替遇襲,時光銀團長犧牲、彭福信副師長負了重傷的情況,他們的心里都很難過。
張軍長動情地對李參謀長說:
“老李啊!361團這些天的仗打得實在太苦了,不能再動啦!另外121師在班俊也已斷糧幾天,看來處境也非常危險啊!現在361團占領了305號高地,正有利于我們打通后勤保障線!”
李參謀長說:“361團這支隊伍我很了解,有一種打不跨、拖不爛、死纏硬拼的精神,我同意軍長的意見。”
隨后,軍前指首長作出了四項決定:一是取消361團北上安樂行動,就地在305高地組織防御;二是就地籌措給養,解決部隊吃飯問題;三是以305號高地為支撐點,迅速打通我軍從安樂至班俊之間的交通運輸線;四是立即組成一支前送糧彈隊伍,由121師于俊久副師長率領,給121師師指前送給養和彈藥。
三、行動效果
361團奉命北上安樂,從側后攻擊河安之敵,并意外地占領了305號高地,打亂了越軍的防御部署。同時冒險派出 “聯絡小組”,穿越敵人陣地數公里,到達安樂找到了軍前指,并直接向張軍長和李參謀長報告了361團的戰斗情況和具體位置,為軍首長及時調整部署提供了依據。
基于上述情勢,至2月23日,我軍的戰局開始扭轉:
121師率362團(欠1營2連,2、3營)攻占了扣屯,封鎖了扣屯岔路口;122師攻占朔江,開始轉入清剿殘敵;123師把戰線推進河安縣南郊。
奉軍前指首長命令,121師于俊久副師長率師偵察大隊,361團后指、騾馬梯隊、3營7連,362團后勤,363團6連等1000多人組織前送糧彈大隊,在361團“聯絡小組” 引導下,沿溝里、北卡吊橋、棟替到達305號高地。除361團的人員歸建外,其他800人繼續向班俊、扣屯地區前進,并于當日16時45分到達班俊與師指會合。
在戰后28年的某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了老軍長張序登將軍的生平事跡,竟發現有這樣一段講述:
“121師擔任穿插任務。由于地勢險惡,地形復雜,當該師主力已穿插到黃得地段時,師預備指揮所和后勤指揮所在魁剝地段遭敵伏擊,361團團指和2營在棟替也遭敵伏擊。師主力的后勤保障被切斷,彈藥糧食送不上去,傷員得不到及時救治,處境非常危險。接到報告后,張序登沉著冷靜分析敵情,親自乘坦克車率領軍預備隊疾馳增援,沖入重圍。在張序登的指揮帶領下,不但保全了力量,同時消滅了魁剝和棟替之敵,使戰場上的局勢反敗為勝,令部隊避免了重大傷亡。并打通了與主力部隊匯合的前進道路。同時,他還派121師1名副師長率800多人將糧食、槍彈、藥品等作戰物資及時前送,恢復了穿插部隊的后勤保障,穩定了戰局,有力地保證了部隊的連續作戰,得到了許世友司令員的高度好評。”
關于我們冒險到安樂找軍前指送信之事,361團曾給41軍寫過專題報告,原稿也一直被李祝慶將軍所收藏。但121師和361團的戰后總結都是一筆帶過。如果沒有看到張序登將軍的這個生平介紹,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我軍曾有這么一個“反敗為勝”的轉折和“打通了與主力部隊匯合的前進道路,恢復了穿插部隊的后勤保障,穩定了戰局,有力地保證了部隊的連續作戰。”并“得到了許世友司令員的高度好評”這么一說。
361團司令部戰后專題報告的一部分
數十年后,原41軍作訓處趙資賢處長在接受著名軍旅作家向本涌戰友釆訪也特別提及此事:
“2月23日,由121師于俊久副師長率隊,從安樂出發,經北卡、305高地,于16時45分將糧彈送到部隊,部隊已斷糧3天,真是雪中送炭。同日,負重傷的121師彭福信副師長和123師李德元副師長,以及兩部隊數百名傷員,經安樂、通農公路,后送國內療傷。”
一段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使我的戰斗意志得到了一次升華。當部隊從305高地轉移到扣屯后,師、團首長就研究決定任命我為團作訓參謀。戰后還給我記了二等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對越作戰中,361團團指除了2月21日在我奉命離開團指到2營帶路時報錯過一次地名和坐標外,再沒有出現過第二次,這都是可以在上呈下達的電報中查證的。尤其是在1營攻打壽強之敵和2營攻打納隆之敵的戰斗中,我們給炮兵群指示目標的精準度都達到了百米范圍。因此沒有發生過一起誤擊事件。所謂361團干部的識圖用圖差,多次迷路、走錯路的傳言是沒有事實根據的。
本文2022年9月曾發表于《老兵》雜志,由吳子賢獨家授權發布,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