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同價”已經成為了歷史,迎接我們的是更加激進的“電比油低”。新年伊始,各家車企又掀起了新一輪的降價浪潮,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場慘烈的“價格戰”還停留在各家的入門車型之上,但也不排除這場浪潮會快速的席卷各個細分市場的車型。
客觀來看,降價固然能在短期內刺激市場增加銷量,也能贏得很多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如果大家都在比誰的價格低,而失去了對于產品亮點以及產品技術的打造,對用戶、對一個行業的長期發展,都沒什么好處。尤其現在是智能汽車的時代,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底盤等新技術的出現、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智能化升級,我們常常說的企業核心技術,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去支持開發。
所以降價的浪潮之中,我們難道只能對比誰家的價格更低?買車我們又到底需要關注什么?
而在 2 月 22 日,隨著蔚來宣布全系車型都將推出 2024 款車型,并且加量不加價,或許我們可以從其中找到答案。
一、硬件上需要“遙遙領先”
在燃油車時代,我們選車最為關注的無疑就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三大件。到了新能源領域,過去幾年的技術積累主要集中在電機和電池方面,不過我們都看到了,現在電機的性能和電池的容量指標,具體到車輛的加速和續航能力上,各家車企日益趨同,接下來比拼的關鍵,開始集中到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研發迭代上。這里不僅僅是考驗一個品牌研發團隊能力的問題,同時也是支持軟件持續高效運轉的硬件的問題。
最顯著的就是智能駕駛。2023 年一些品牌執著于開城,蔚來強調的則是開放里程總數。比如蔚來截至今年 1 月,全域領航輔助可用里程已經超過 101 萬公里,涵蓋了全國高速、高架以及城區道路,并覆蓋到全國 606 座城市,主干路覆蓋率達到 90% 以上。
數字的背后是什么?實際上就是你的智駕硬件,你的算力,能否撐得起越來越龐大復雜的軟件算法,能否在越來越精密復雜的使用場景中更精準更高效的做出計算。
我們可以看到,蔚來 2024 款把最重要的升級放在了座艙芯片,由高通驍龍 8295 取代了上一代的 8155。是誠意不足?還是平臺升級能力到頂了?
其實不然。蔚來現有全系車型所用的平臺,自 2021 年 ET7 上市起,就已經標配了 4 顆英偉達 Orin X 芯片,這是目前行業內性能最好的用于支持智能駕駛的芯片。4 顆芯片的總算力高達 1016TOPS。要知道直到去年末,哪怕部分新上市的車型,算力達到 508TOPS 的車型已屬高端。比如同樣采用華為智駕芯片的阿維塔 11 和問界 M9,算力為 400+TOPS,配備雙 Orin X 芯片的小鵬 G6 和理想 L9,算力都是 508TOPS,而特斯拉 FSD 的算力,僅為 144TOPS。
更高的算力,意味著更強的性能冗余,和更長使用周期的迭代能力。2023 年是智駕突飛猛進的一年,2024 年的技術迭代速度會更快。眼下,可能 256TOPS 的算力就可以輕松應對當前的智駕軟件和算法。明年呢?兩年后呢?當智駕算力的需求超過 1 顆甚至 2 顆 Orin 能力的時候。用戶怎么辦?想要體驗更好的智能駕駛技術,也許只有換車了。而蔚來的用戶,正因為有 4 顆芯片的算力冗余,別說最近兩三年,就是再多幾年,也依然不存在這方面的壓力。
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講,確實“到頂”了,蔚來很早以前就給用戶準備好了,不需要再升級了。
或許大家想問,為什么蔚來一定要緊抓行業最頂級的硬件不放,就不能均衡一下硬件成本提高一下車型的性價比嗎?
此前也有一些聲音,認為蔚來完全可以減少 2 顆 Orin X 芯片,整車成本可以直接減少一兩萬。其實蔚來也曾有過回應,他們覺得有必要從長期發展的角度,為用戶提供極致的體驗。智能駕駛一旦路線和技術跑通,迭代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那么蔚來提前布局硬件的理由,也是合理的。
然后回到 8295 芯片,它取代了上一代的 8155 芯片,成為蔚來智能座艙最新的計算核心。
8155 不夠用了嗎?高采購成本的 8295 又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以我們所熟悉的手機為例,目前我們所能接觸的最新硬件有驍龍的 8Gen3、蘋果 A16 等等,手機的芯片的算力我們是能最直觀感受到的,芯片的能力直接關乎到了手機的處理性能、流暢度等等。
而 8295 就是當前車規級別最新、最強大的芯片,其 AI 算力相較于上一代產品提高了 8倍。并且其相較于手機上的消費級芯片,工作環境會更加苛刻,并且車機芯片相對來說會跟隨車輛一整個生命周期,所以提前預埋一顆高算力芯片會顯得更加重要。
并且座艙芯片關乎到了更多層面的體驗,而不是局限于一個車機屏幕,這也是為什么蔚來要在這方面追求頂級硬件。
早前的極氪 001 就遇到了 820A 芯片性能不足的問題,所以只能又提出更換芯片的解決方案。
所以芯片的好壞與否,直接關乎到我們的智能座艙體驗,畢竟大家都不想面對一個卡頓的車機、反應奇慢且啥也不會的語音助手等等。
并且現在有個即將上車的“時髦功能”也需要大算力的芯片加持,那就是座艙上的 AI 大模型。例如蔚來將在一季度實現落地的 NOMI GPT,它基于多模態感知的端側大模型,NOMI GPT 可通過車內攝像頭輕松識別千種物品;NOMI GPT 還可以根據非顏色類詞組,完成氛圍燈的顏色組合,實現可以像人一樣與大家對話的語音助手。后續,NOMI GPT 還將實現更多與蔚來服務、社區的深度融合。
無論智駕還是智艙,頂級的硬件雖然不會帶來絕對的頂級體驗,但在智能化占據主流的時代,車企需要通過這些硬件去筑基,逐漸提高用戶的用車體驗,也就是“下層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
二、買車后也要“常用常新”
在新能源領域,這些都將成為過往。OTA,類似我們手機的應用和系統升級,開始成為智能汽車的一項創新功能。通過OTA,車輛的使用功能會得到優化、可能也會加入更多的應用程序;更高級的OTA,如蔚來的智能系統,更是可以針對底盤、懸架、駕駛性能做出優化升級,從而獲得更好的駕乘感受。這些能力,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是根本無法實現的,買車之后,車輛出廠時是什么樣的狀態,整個生命周期就是什么樣的狀態,除了常規的售后保養和后期定制化硬件改裝,這臺車就不會再給我們帶來變化。
蔚來在春節前,發布了最新的Banyan2.4.0系統,這已經是蔚來品牌的第 109 次 OTA。不同于此前的幾次升級,這次推送的 4D 領航功能甚至還能改變我們的駕駛與乘坐體驗。
理想情況下,車輛根據車身上的智能駕駛硬件提前生產路面特征,再通過實時或離線的大數據處理,最終反饋到底盤域中,實時調整懸架高度和阻尼控制策略,讓車輛的行駛舒適性更優秀。當蔚來用戶開的越多,數據庫越豐富,4D 領航就能讓你的車越開越舒服,就好像在開一臺新車。
Banyan 2.4.0的更新還包括 GOA 異形障礙物預警及輔助,EP MODE 賽道模式;車內更聰明的NOMI ,無麥 K 歌,與 NIO Phone 手車聯動的車外超感泊車等等……一次更新的質量,就趕上了友商們的年度大型版本,讓用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原來我的車還能這樣。
其實我們已經非常熟悉手機和軟件的OTA升級,這些升級會從功能應用方面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但硬件的上限也決定了手機性能的上限。越來越復雜的運算和應用,包括容量越來越大的各種APP程序,都會讓大多數非旗艦級別的手機,在使用數年后,難以應付最新的系統。強如手機中的釘子戶“小米6”,也因為硬件的落后而為生命周期畫上了句號。
作為智能電動汽車,智能化的本質亦是如此,軟件能力強大的背后,就是硬件的支撐。如果只是通過OTA增加一些座艙應用的小功能,對于硬件的壓力還不是很大,然而涉及到駕駛模式、底盤調校、車云數據處理等環節,就必須依靠強大的硬件性能了。這也是為什么有些車型的 OTA 總是“小打小鬧”,就是因為它們的硬件設施根本不支持像蔚來這樣的大型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春節前,蔚來還針對最早的車機系統,被稱為 Aspen·白楊的初代系統進行了一次 OTA 更新推送。包括最早的 ES8 創始版用戶,依然可以獲得新的車機使用體驗。這也進一步證明了蔚來第一代車型在硬件層面的能力。要知道如今還能給 2018 年的車型做 OTA 升級的廠商,已經寥寥無幾了。
三、解決用戶的“補能焦慮”
在新能源市場,用戶或多或少都會有著“補能焦慮”,而車企用何種方式去解決這種焦慮,也是影響用戶購車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最早的熱泵空調、大電池方案,到現在行業主流的 800v,都是車企在解決續航、補能焦慮上的各種路線。
而蔚來之所以出圈,就是因為一種獨特的補能方案——換電。就現在來看,蔚來換電相較于 800v 超充最大的優勢,還是數量以及布局。
截至 2023 年末,蔚來全國換電站總數超過 2300 座,累計換電超過 3500 萬次。而它的第一座換電站,則是 2018 年建成的。今年春節期間,蔚來提供了 871,477 次換電服務,單日換電峰值達到 90,199 次,同比增加 44.65%;其中高速換電服務達到 308,646 次,相比去年平均每天增加 11,420 次。在春節假期各地都出現大車流的情況下,蔚來高速公路換電排隊的情況都大幅降低,從下單、排隊到換電完成的平均用時僅需 10 分 31 秒,別說比充電快,甚至可能比一些服務區加油都要快。
這組數字也說明了為什么,很多人不理解換電的同時,蔚來車主卻能自主擁護換電路線,換電也能被其它品牌車主所羨慕。
在 2023 NIO Day 上,蔚來正式發布第四代充換一體站,并且將于 2024 年 4 月開始部署。第四代充換一體站外觀更具科技感,內部電池倉位增加到 23 個,最大日服務達到 480 次,單次換電時間減少 22%。
此外,四代換電站在智能化上也進一步升級,搭載了四顆英偉達 Orin x 芯片和 6 顆超廣角激光雷達,算力達到 1016TOPS,沒錯,換電站也有和蔚來單車相同的算力,可以實現高速領航換電功能。并且擁有 60m2 站頂光伏發電系統。
并且四代站依舊是充換一體的設計,除去換電以外還能做到超充也不落下,640kW 全液冷超快充樁,最大輸出電流 765A,最大輸出電壓 1000V,峰值充電功率 640kW。
毫無疑問,相較于 800v 充電樁的建設,無論技術儲備還是場站布局,蔚來的換電還是走在了前列。
現在的蔚來換電還在往通用化的方向發展,蔚來已經與奇瑞、吉利、長安、江汽等四家主機廠簽署了在換電方面的合作協議,蔚來換電站未來所服務的車型,可能將不止于蔚來。
而這就是通用化的建設,蔚來想要通過聯合制定行業標準,更快更好的加速換電的推廣,讓用戶補能更加方便。
雖說 800v 超充與換電是兩種并行的快速補能方案,但就目前來看長途出行還是蔚來的換電的可用率更高,我們也看到了不少車主在網上分享自己春節假期時的換電體驗。“換電像加油一樣方便”,隨著蔚來建設的增速將逐漸成為現實。
- 結語
我們現在再來看,買車究竟要關注什么。“價格戰”雖好,但終究不是汽車行業正向和長期發展的方向。依靠技術去提升用戶體驗,依靠技術去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應當堅持的“長期主義”。
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講,價格戰確實是刺激市場追求銷量的一劑猛藥。但實際上我們更深入的觀察會發現,率先介入價格戰的“主力”,是產品和技術十分成熟、具備規模化效應的走量車型,早已攤薄的研發費用和龐大的產能在支撐著低價策略。而真正高價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依然具備很強的抗壓能力。秦 PLUS 降價同時,我們可沒有看到仰望U8(參數丨圖片) 和方程豹 豹5 在打折。就是這個道理。
蔚來一直追求的,是在同等的價格內,用最好的技術、最好的服務,做到比友商更好的體驗,令人印象深刻的換電和服務,4 顆 Orin X 芯片的算力冗余能力,莫不如此。
2024 從價格戰開始,但我相信消費者在購車上依舊是理性的,或許也會有更多的車企像蔚來一樣,注重產品質量、提升用戶體驗,讓我們一同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