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寺”又記作“曇華寺”一名石佛寺,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湯峪鎮(zhèn)有石佛寺村。相關(guān)古今方志亦有記載,從中可知曇花寺應(yīng)初建在唐時,后歷代修繕。
1941年《民國藍田縣志·卷十二 祠祀·四》
1941年《民國藍田縣志·卷十二 祠祀·四》:曇華寺。一名石佛寺,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明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重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修有碑記。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為應(yīng)對時局,鞏固后方,國民政府著手開始戰(zhàn)時臨時首都的建設(shè)。1932年3月5日,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決定“以長安為陪都,定名西京”,并委派張繼等專員組成“西京籌備委員會”,并于當(dāng)年4月17日開始辦公。至1945年6月30日正式結(jié)束為止,西京籌備委員會前后工作了十三年零三個多月。
在此過程中,藍田縣因毗鄰西安,為三秦要道,頗受重視。在今藍田縣湯峪鎮(zhèn)修建了療養(yǎng)院,以備傷兵救護,現(xiàn)為著名溫泉度假地。同時數(shù)次提起對“曇花寺”的保護。
2000年9月出版《西安市志·第六卷 科教文衛(wèi)·文物志·文物事業(yè)管理》
《管理法規(guī)》(節(jié)選):中華民國時期,西京籌備委員會等機構(gòu)為保護灃橋牌樓、草堂古跡、西京圖書館唐景云鐘、湯峪曇花寺、崇仁寺碑石、藍田竹林水陸庵壁塑和銅佛像及西安四郊廟宇等古建筑向各有關(guān)單位發(fā)出若干公函。
2006年12月出版《西安市志·第七卷 社會人物·附錄·重要文獻選錄(一)》
《西京籌備工作概況(中華民國29年6月)西京籌備委員會》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決議:“(一)長安為陪都,定名‘西京’。(二)洛陽為行都。關(guān)于陪都之籌備事宜,應(yīng)組織籌備委員會,交政治會議決定。”
于是中央政治會議于三〇二次會議決議組織西京籌備委員會,于是年四月十七日起開始辦公,計算至今已逾八年。……凡著名古跡,除分別培植風(fēng)景林、果林等以資保護外,其散在各縣古跡有被破壞之虞者,本會均設(shè)法禁止,并為保護。如藍田境之曇花寺系唐代建筑,寺內(nèi)塑像亦系唐明遺物,精美絕倫,該地民眾屢欲摧毀,本會已函囑該管縣府,注意保護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