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新勢力車企中,人氣最高的肯定還是理想和問界;而這兩家的路線,偏偏還是還基本是相同的,都主打20萬以上的家用SUV產品。而在去年的時候,華為余承東曾經公開表示,華為主要還是做中高端產品,不涉及20萬以下價位,當時很多外界的聲音就覺得,你華為是不是太狂了點,有點脫離受眾了吧?
可誰也沒想到的是,一年后的今天,問界的友商理想也發表了類似的講話。在年度業績電話會上,理想官方表示,往后五年,公司不會推出20萬以下的車型,這次外界的反應同樣熱烈,不過質疑聲卻少了很多,因為從市場表現來看,不管是理想還是問界,它們的表現都太成功了。
理想和問界,都給出了滿意的答卷
那么它們的表現有多好呢?先說問界,早期的時候問界產品確實有一定缺點和問題,好在華為和賽力斯都進行及時的修改,如今單靠問界M7和M9兩款產品,它們倆都可以輕松突破2萬臺,成為了去年車圈最大的黑馬,也讓問界成為去年的新勢力一線品牌,這對于成立沒幾年的問界品牌,還是相當不容易。
相比于問界的剛剛起步,理想這邊就更夸張了,根據理想發布的財報來看,就2023全年,理想品牌營收就達到了1238.5億元,同比增長173.5%,企業現金儲備也超過千億元,可謂是相當驚人。這樣的成績,讓理想成為國內第一家營收超過千億的新勢力車企,也是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所以要說兩家同時表示不會造20萬以下的車是巧合嗎?筆者認為不是的,雖說目前貧窮的筆者還暫時買不起高貴的問界M9和理想L9,但兩家車企的規劃,也驗證了我們國內20萬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潛力。
我們舉個很明顯的例子,那就是智能手機,很多人把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比作大號智能手機,因為兩者的智能化程度都相當高。而筆者認為除了產品以外,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手機在市場發展上也有一定的相似度,早些年的時候,國產智能手機不敢賣高價,高端市場幾乎都被海外手機品牌拿走了,可如今國產旗艦手機,在高端市場賣得風生水起,主流高端市場也只有蘋果一家海外品牌了,很明顯智能汽車也正在走向這條道路。
5年不做20萬以內的車,理想確實有實力
此前,理想CEO理想的朋友圈截圖,在社交媒體上被瘋傳,大概意思就是到了今年年底后,20萬以上的新能源車,前三家的車企會吃掉70%的市場銷量,至于這三家是哪三個品牌,李想沒有明說。
但誰是前三家對于消費者來說并不重要,反而是李想發的另一條微博,透露出了理想汽車的野心,其中一句到了2030年,吃掉35%的20萬以上家庭用戶市場,那規模就是上萬億,再加上海外市場,那就可以超過iPhone的營業額,不得不說,李想的這個目標訂得還挺大的,直接上來就是對標蘋果。
考慮到如今我國家庭用戶逐年增長的用車需求和預算,或許要對標蘋果iPhone的營業額還是比較保守的,畢竟一臺車可比一臺手機要貴太多了,如果理想汽車還能一直占領部分細分市場的首位,這個目標實現起來不難。
不過理想和問界的崛起,確實也同時見證了國產汽車的崛起,華為從一開始把握行業機遇,靠著系統和方案整合優勢,與賽力斯進行強強聯合,打造出了問界品牌,實現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理想則一開始就明確了自己的品牌定位,那就是走家庭用車路線,從理想ONE到現在的L系列3款車加一款MPV車型MEGA,相當精準地拿捏了家庭用戶用車的習慣,最終發展成如今的規模。
最后,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要知道的是,既然理想未來不打算造20萬元以內的車,那也就意味著未來的新品理想L6也是要20萬以上了,所以考慮這款產品的小伙伴們,還是先把錢包準備好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