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的場景。
車是一個代步工具,也是一個貨物運輸的工具。我參加工作在基層工區項目工地十余年,以及后來耳聞目睹,看到了工地工人上下班、磚瓦灰沙石等材料運輸工具的變化。回憶起來關于“車”的變遷,也是日新月異、時代發展的記錄,可以說是歷歷在目。
秉承著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的精神,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忍耐”的優良傳統,我們曾參加了焦作礦區很多礦井的基本建設任務,在九里山、位村、演馬莊、古漢山、趙固鄉等地方,都留下了奮斗的足跡,創造出了多個歷史最好記錄。
無論是建造宿舍樓,還是工業廠房,基礎施工都離不開片石、混凝土。早期混凝土是現場攪拌,或人工、或機械,原材料是水泥、砂子、石子。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所有原材料大部分是用膠輪馬車運輸到現場的,后來運輸工具演變為一跑就冒黑煙,而且空氣中彌漫著柴油味,帶車斗的四輪拖拉機,到工地車輪還容易陷進泥土中,多人喊著口號推車,使較為“先進”的拖拉機車到達指定位置人工卸料。再后來就改成了翻斗汽車運輸,施工場地也都經過了硬化,運輸卸料極為便利。
時代飛速發展進步,建筑施工行業的運輸方式也隨之取得進步,混凝土、砂漿實現了工廠化生產,使用專用泵車將成品混凝土運輸到施工現場,利用加壓泵管直接將混凝土送達澆筑位置,通過振搗施工變成框架梁、柱子、樓板等成品。以前施工現場機聲轟鳴,噪音很大、而且粉塵彌漫的350型砼攪拌機,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光榮“退役”了。工地的廠內運輸 “手推車”、柴油小“翻斗車”、“龍門提升機”則被先進的塔吊完成水平運輸和垂直運輸所替代?;A施工土方開挖,也由傳統的人工被挖掘機、鏟車等大型機械所代換,機械化施工水平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近年來,隨著國家制造水平的提高,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優勢,堅持在開放中發展,在競爭中成長,為建筑施工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建筑施工智慧化得到廣泛的應用。我們先后在多個大型施工現場運用無人機進行安全巡視,加強施工現場標準化建設力度。
大家上下班交通工具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先前一部分人住在礦區,去工地往往騎上又笨又重的加重“二八”式自行車,大梁上纏繞著五顏六色的塑料帶、尼龍繩。隨著企業形勢的好轉,工程處也給我們所在偏遠工區配備了大轎(客)車。但大轎(客)車是從市內工程處運送工人到工區的,而工區人員向各個工地上班也就各想各的法了。有的坐拉材料的柴油“翻斗車”,有的騎自行車等等。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26型輕便自行車、摩托車也曾風靡一時。
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我們的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條件好的職工購買了小汽車,出行更加方便。無論是機關大院,還是項目現場,停滿了個人的私家車,下班后秩序井然地出來,也是一道美麗的景象。環保、綠色的電動車,與汽車相比不受限行,比較靈活,不容易堵車,出行成本較低,備受大家的青睞。
“車”的變化,折射出一個時代的變遷,也是我們生活節節高的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