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京東發布去年Q4財報后,幾大電商平臺的業績都清晰了。
去年Q4,京東實現營收3061億,同比增長3.6%,而淘天集團營收為1290億,同比增長2%,另一家做特賣的電商平臺唯品會,同期營收為347億,同比增長9.2%。
值得注意的是,唯品會的體量和規模不如天貓京東,增速快也有原因,但不得不說,在電商價格戰之下,這樣的業績卻是十分不易。尤其是在電商看重的用戶粘性方面,過去一年,唯品會的高價值SVIP活躍用戶達到760萬,撐起了整個線上消費的45%。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也在討論唯品會,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家平臺特賣服飾有優勢。“孩子褲子鞋子和衣服都是唯品會買的”“一直用唯品會,直接打折不需要湊單和滿減,這一點深得我心”。
還有網友承認,“以前根本不用唯品會,現在買衣服鞋子,首先想到唯品會”“穿的蓋的基本都是唯品會,一方面因為品質好品牌多,另一方面就是便宜,如果在其他平臺消費,不僅費心費力,還需要有火眼金睛”。
從大家的經歷里,能看出賣衣服鞋子的確是唯品會的一大優勢。在唯品會最近發布的財報里,也提到了這樣一組數據,2023年,平臺上穿戴類商品GMV增長了24%。
而天貓上商品種類多,賣日用百貨有優勢。第四季度,淘寶天貓營收增長2%,生活百貨做出了很大貢獻。形成了生活百貨天貓的心智。
京東則是消費電子品牌的重地,Q4京東收入3061億,增長3.6%,其中帶電品類,也就是家電數碼類增長6.1%。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京東一個季度內,家電數碼類的增長是整個京東增速的2倍左右。形成了家電數碼京東的心智。
這兩年,年輕人的消費觀念趨于理性,大家“不怕麻煩”,會為了買到性價比更高的商品貨比三家,下載了天貓京東,還會習慣性看看唯品會,比一比各個平臺的價格、服務以及效率,從在一個平臺集中式消費變成了分散式消費。
在消費復蘇的浪潮下,不管大平臺小平臺,都有可能得到更多機會。在電商行業,日用百貨去天貓,家電數碼首選京東,衣服包包看看唯品會,一種差異化的競爭格局以及消費形式,已經呼之欲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