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機器人的時代確實到了。”
今年年初,春晚節目《秧BOT》中跳秧歌的機器人拉開了序幕;五一假期,多個景區的外骨骼機器人引來大量關注。機器人正在走進人類的日常生活。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當前,泰山、武功山和華山等多家景區引進了外骨骼機器人,游客花80元即可體驗黑科技輔助登山,“特別省力”。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這也給背后的行業帶來了變化。有企業訂單暴增,在潛心鉆研十年后實現盈利;也有企業推出消費級機器人外骨骼產品,甚至把單價打到2599元/臺。
多家景區引進外骨骼機器人
游客:穿戴后爬山特別省力
今年,游客張先生爬了兩次泰山,一次是徒步,還有一次租用了外骨骼機器人輔助。
張先生告訴紅星資本局,第一次攀登泰山時,從紅門到中天門,他走走停停,中途歇了三次;第二次他穿戴了外骨骼機器人,特別省力,同樣一段路程,他只歇了一次。
“邁步的速度變快了,它(指外骨骼機器人)會帶動你的腿往前邁?!睆埾壬榻B稱,外骨骼機器人可以設置不同的速度擋位,在爬坡、平地等路況都可以使用。據他粗略估算,在穿戴外骨骼機器人的情況下,他第二次爬泰山比第一次快了至少一個小時。
圖由受訪者張先生提供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不僅是泰山,武功山、華山和青城山等景區均引進了外骨骼機器人。相比來看,外骨骼機器人的租賃價格比售價便宜得多,這也引來大量游客體驗、嘗鮮。
其中,泰山的租賃費用為80元/3小時,青城山為99元/次,武功山為200元/12小時。
泰山景區的工作人員告訴紅星資本局,目前,泰山景區有大約四五百臺外骨骼機器人,如果游客周末和節假日前來,需要提前預約租用外骨骼機器人;如果是工作日,不用預約也能租上。
張先生也告訴紅星資本局,在他使用外骨骼機器人攀爬泰山的過程中,不斷有游客問他:這個是什么?怎么穿?多少錢?省不省力?“問我最多的群體應該是四、五十歲的大叔。”
在嘗試了外骨骼機器人后,張先生想到了自己走路不便的家人,“據說未來幾年價格就會被打下來,我尋思(價格降到)兩三千元的話就非常合適,到時候我會買一臺作為禮物送家人?!?/p>
“機器人的時代到了”
爆火后有企業實現盈利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泰山景區投入使用的外骨骼機器人,是由泰山文旅集團和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肯綮科技”)共同開發的π PLUS外骨骼機器人,定價為8280元。
肯綮科技的營銷總監栗建冰告訴紅星資本局,肯綮科技成立已有十年,但基本上都在專注研發,以定制化的生產為主,“今年,泰山相關的視頻火了以后,訂單增長得很快,幾何級地增長,受益于這些,我們現在已經盈利了?!?/p>
栗建冰向紅星資本局透露稱,起初是景區、旅游企業找上門來合作,“現在大家對外骨骼機器人產品有認知了,他們自己會聯想所在的行業有什么場景需要,他們會來提需求,醫療、康養、工業……什么樣的需求都有。”
圖由受訪者張先生提供
栗建冰認為,從肯綮科技的研發經歷來看,消費級的外骨骼機器人最難,因為它的應用場景比其他場景更靈活?!氨热?,用于給患者做康復的醫療級產品,我們只需要定幾個檔的動作,幫助患者肌肉康復等,但消費級產品對精度、隨機性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差了很多?!?/p>
“今年說是‘機器人元年’,從春晚機器人扭秧歌的節目到投入泰山的外骨骼機器人,我感覺機器人的時代確實到了,而且快步邁向消費級應用時代,這可能是一個足以媲美互聯網的風口?!崩踅ū鶎t星資本局說。
據介紹,肯綮科技的網店“肯綮科技京東自營旗艦店”剛上線,全系列產品均已上架,價格在6980元到17000元之間。
多家企業推出消費級外骨骼機器人
有產品單價低至2599元/臺
今年以來,外骨骼機器人領域持續引發資本市場關注。
方正證券曾在研報中表示,外骨骼機器人在多個領域(如醫療、工業、養老、戶外、消費市場)的應用需求增加,商業化進程加快。通過技術創新和規?;a,外骨骼機器人的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實現更低的單價,預計市場空間遠超千億。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在消費級外骨骼機器人領域,多家企業首次推出相關產品。
5月1日,杭州智元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發布了一款名為“踏山”的髖部助行外骨骼,其官方指導價為9800元。
據財聯社報道,在電影《流浪地球2》中,主角團隊執行“移山計劃”時所穿戴的外骨骼機器人出自傲鯊智能。今年,傲鯊智能將發布第一款消費級外骨骼機器人,預計單價降至萬元內。
另據杭州日報報道,今年,杭州程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程天科技”)針對個人用戶推出消費級外骨骼產品“易行EasyGo外骨骼助行器”,售價2599元,上架網店15秒售罄。
5月16日,紅星資本局瀏覽網店“程天科技企業店”發現,該產品的銷量為35件,現為缺貨狀態。該店的客服稱,整機缺貨,頁面價格設置為5999元是防拍價。
截圖自網店“程天科技企業店”
不過,外骨骼機器人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推廣或還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紅星資本局瀏覽社交平臺發現,體驗過外骨骼機器人的網友們在夸贊的同時,也指出了這些產品當前存在的不足,“電池續航短”“不夠輕巧”“長時間穿戴不舒服”等。
想要真正融入人類的日常生活,外骨骼機器人或還有一段路要走。
紅星新聞記者 楊佩雯
編輯 肖世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