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商業角度 破解世界變化」
這是「商業偵探佳」的第 111篇視頻
前有OpenAI董事會罷免CEO,掀起控制權大戰。今有美國第三大巨頭控告金主爸爸,雙方對簿公堂!
看來商業世界的“權游”比《甄嬛傳》來的更驚險刺激!你覺得商場真的是錢說了算么?公司到底聽誰的?在氣候問題越來越嚴峻的今天,新能源的發展路上,金錢和資本,到底是攔路虎?還是催化劑?
今天的「可持續生意指南」就來和大家扒一場能源產業內正在上演的資本大戰!
主角1號登場
先來說說這場宮斗劇的主一號:埃克森美孚,埃克森美孚雖然不是什么流量型品牌,但絕對霸占了美國商業食物鏈的頂端位置。光看盈利,或者掙錢能力,就排在財富500強企業的Number 3。
把什么蘋果,微軟等你張口就來的大牌企業甩在后面,而且資歷超級老,擁有上百年根基。
曾經富可敵國的洛克菲勒聽說過吧?洛克菲勒的第一桶金就是做石油,他當時創辦了大名鼎鼎的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可惜樹大招風,被國家強制拆分。分散出的企業中,埃克森公司和美孚公司在1998年重新合并,就成了現在的埃克森美孚。看來傳說中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不無道理~
而這個多金的巨頭卻在今年1月21號,把自己的金主爸爸,兩個股東告上法庭!這不光是埃克森美孚的“第一次”,也是能源行業,甚至整個美國商業圈,都沒怎么聽說過的操作。誒?這是要鬧啥?
荷蘭人小馬盯上能源巨頭
再說說另兩個主角,分別是兩個基金,一個叫Follow this,一個叫Arjuna Capital。
要說到埃克森美孚為何要和自己的金主對簿公堂,不能不先說說Follow this的“發家史”,有一個叫做Mark van Baal的荷蘭人,我們姑且先稱他小馬。
十幾年前,還是年輕力壯的小馬看了美國前總統戈爾拍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就決定改行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記者,專注于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報道,而化石能源企業的轉型就是他最關心的選題,他大量的報道就是死盯著殼牌這個歐洲的石油巨頭。
當了10年記者,小馬成了老馬,慢慢意識到,想要撼動巨頭,光靠當記者搞輿論基本是不可能的,想要改變石油公司們,還是用他們的游戲規則,資本的玩法!于是老馬決定擁抱資本的力量!
但這資本的力量要怎么玩呢?
答案很簡單:做股東!
董事會、股東和決議都是啥?
一般像殼牌,或者埃克森美孚這樣的大企業的上層建筑,都包括了管理層和董事會,管理層很好理解,就是各種C什么O和經理們,聽著都很高大上,其實都是幫忙打理公司事務的打工人;而董事會,才是代表股東們決定公司發展方向,并且監督管理層工作的大佬俱樂部,其實就是一個干活,一個監控!
沒錯,可能大家也都知道不是所有股東都能進董事會,那股東要怎么左右公司的發展呢?答案是可以通過一個叫做決議(Resolution)的東西。
有想法的股東把自己的idea寫到決議中,遞交給董事會,在股東大會進行投票,一旦通過,管理層就需要按決議內容去執行。
老馬如何當上股東搞事情?
當然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遞交決議,比如我也有蘋果公司的一點點點點股票,但頂多也就是聽聽股東會議說了啥,庫克是不會在乎我希望蘋果未來怎么發展的。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證券法都對上市公司里可以發起決議的股東持股比例還有持股的時間有要求,而且發起決議也是需要向監管機構走流程。
當時在歐洲,想要在殼牌的董事會搞點事情,你首先要有至少500萬歐元人家的股票。老馬自己沒那么多錢,就2015年發動群眾,眾籌買股票,那時候還搞了一個網站,30歐起,是不是有點像非法集資那個勁兒?而且你敢信嗎?老馬竟然就是用這么草根的方式,真的籌集到了他需要的500萬歐元!
在2016年,以Follow this為主體,老馬在殼牌的董事會第一次遞交了決議,要求殼牌的發展要符合《巴黎協議》的目標,就是全球溫度和前工業時代相比,上升不超過2攝氏度,盡可能控制在1.5度,這就要求能源公司這樣的碳大戶在減排上更有規劃。
雖然老馬的提議一直投票沒有過半通過,但是每年的支持率都在增長,而且都達到法律要求的繼續遞交的要求,2017年底,殼牌還真的發布了自己的氣候展望,算在大能源公司中開了先河,看來也算是老馬實現了一個小目標。
老馬雖然變身股東,但殼牌的管理層并不歡迎來搞事的他,但也趕不走老馬,所以每年殼牌股東大會基本都要上演管理層和老馬針鋒相對的口水戰,而堅強的老馬一直沒被打倒,可謂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今年5月殼牌股東大會前他已經再次遞交決議,而且號稱已經拉到了歐洲最大投資人Amundi等27個機構一起站臺。而且老馬想要改變的能源公司也不再只是殼牌,而有全球5大能源巨頭,分別是:
Shell - 殼牌
TotalEnergies - 道達爾能源
British Petroleum - 英國石油公司
Chevron
ExxonMobil - 埃克森美孚
第三個主人公——阿朱資本
與埃克森美孚的這場大戰,老馬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多了一個戰友,就是另一個被告Arjuna Capital,我們就簡稱它阿朱資本。
是一家專注“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ment)的投資機構,啥是影響力投資?這里硬廣一下Origin研究所的播客節目「Origin可持續進化論」,去年有一期專門說了影響力投資(后臺回復“資本論”可收聽哦)。
這個阿朱資本也是出了名的不好惹,包括蘋果,耐克,微軟,星巴克等21家國際企業會開始實施不同性別同樣薪水,都是這個機構“搞事”推動的,算得上是個女性衛士!
阿朱資本也是通過類似老馬這樣的股東提議以及和公司協商等方式影響企業的路線。去年12月,阿朱資本遞交了要求埃克森美孚加快減排步伐的提議,并計劃在今年5月29號的股東大會上進行投票。
據說阿朱遞交提議的第二天,老馬就來站隊,面對兩個狠角色,埃克森美孚的管理層和殼牌一樣不歡迎,直接反手就把兩個金主爸爸告了!
能源轉型的絆腳石:利益矛盾
作為股東,其實提建議很正常,阿朱和老馬的理念也符合世界潮流,為什么埃克森美孚反應這么大?這就要說到能源公司轉型中遇到的實際難題,就是股東利益和管理層利益的矛盾。
管理層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短期財報數字好看,股價表現好,不然就要下課。
想要符合巴黎協議去減排,這些能源巨頭就要減少賺錢的化石業務,去搞新能源,有大筆額外投資不說,還未必能掙錢,這可是管理層最不想看到的。
股東就不一樣了,要打的“算盤”更多,除了短期掙錢,還會兼顧長線利益。宏觀利益和平衡自己的其他利益。
具體到減排計劃,有類似比爾蓋茨的股東,就是注重社會價值;也有從長期發展考慮,希望早點轉型;還有些自己有相關生意的。。。總之老馬代表的這批股東的利益和管理層背道而馳。搞清這點,就能理解埃克森美孚,為何一直為化石能源說話。
大家可以看看一佳去年底主持的紫竹可持續峰會的一個論壇上(文章后臺回復“紫竹”可回顧論壇視頻),埃克森美孚代表的發言:正是我們對化石能源的充分利用,大家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斷提高,生產力才能不斷被解放。
大家也能感受到埃克森美孚對于化石能源有多熱愛。雖然埃克森美孚也承諾在減排上投資170億美元。
不過似乎私底下的小動作不斷:前年,埃克森美孚的CEO被爆出在國會就氣候變化事實撒謊,去年,又有內部郵件泄漏,曝光埃克森美孚如何“偷偷摸摸”搞反向宣傳,質疑天候變化的事實。為此,埃克森美孚可沒少惹官司。
玩不起?反手告股東!
再說到阿朱資本和埃克森美孚,那也是冤家路窄,2019年,紐約州指控埃克森美孚隱瞞氣候相關監管風險,誤導投資人,阿朱資本的創始人就是出庭證人。
之前阿朱資本也連續兩年在埃克森美孚的董事會提出給類似的減排提議。這么大的宿仇,埃克森美孚的管理層今年不打算坐以待斃,不等股東們投票站隊,提前出手,把阿朱和老馬給告了!
起訴的理由有兩個:
一個是根據美國證券法,如果股東代表的提議干預到了公司正常業務,可以置之不理;
第二個理由是,這一次阿朱資本的提議和去年的雷同,按美國SEC要求,再次提交類似決議,需要上一年的支持率達到一定標準,但是去年在美國,化石派反擊很猛,阿朱資本的決議支持率意外從2022年的27.1%降到了10.5%,沒有達到法定的15%。
擁有金牌法律團隊的埃克森美孚這次抱著必贏的決心出手,希望把阿朱資本和老馬的決議掐死在搖籃里,從股東大會消失。阿朱資本和老馬從媒體了解到自己成了被告后,似乎一時半會也沒有太好的對策,法庭上很難硬拼,已經撤回了原來的董事會決議。
但這場官司,似乎埃克森美孚還要打下去,感覺是要把阿朱資本和老馬往死里整!
商戰情節是否決定人類劇本?
不管這場宮斗結果如何,面對氣候變化的能源轉型背后的資本爭斗,應該不會就此收場。每年產值7萬億美元的化石能源產業牽扯了太多人的利益,會動太多人的蛋糕,所以推動能源轉型的聲音有多高,反對的勢力聲音就有多大。
2021年,美國產油大州Taxes(點擊閱讀原文回顧)還立法打擊倡導減排的ESG投資者,力挺化石能源公司,帶動去年一波反能源轉型的浪潮,多個能源公司否決了綠色轉型相關的提議。最近英國石油公司也有股東施壓他們放棄清潔能源路線。
當然支持能源轉型的資本也沒有動搖,最有意思的是,最早我們說到埃克森美孚最早創始人,靠石油發家的洛克菲勒家族的基金,竟然是反化石石油的中堅力量。
世界前進的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但希望資本之戰背后的人類劇本,不要像電影“Don't look up”那樣結局,在我們還有機會的時候,做對的事情。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看法,我們下期見。
文中非原創視頻截圖且未標明出處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所有
「商業偵探佳」系列視頻
系三橙傳媒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