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于Web2.0網站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
大約20年前,互聯網涌現出大量的Web2.0網站,這類網站大多擁有極佳的交互性、用戶參與創造內容,去中心化屬性以及極致用戶體驗而備受關注。20年過去,Web2.0理念的網站有的已經如日中天比如,海外的油管、臉書;在國內,大眾點評、豆瓣一直擁有不錯的熱度,成為現象級產品。
早期人們對于Web2.0網站的質疑主要集中在盜版內容以及網絡水軍制造的虛假內容。在經歷了大量訴訟官司,媒體的曝光和殘酷的市場競爭,視頻分享網站、社交網站在大浪淘沙之后,活下來的網站可謂鳳毛麟角。這些網站對于用戶體驗的重視,以及真實信息的堅守,讓他們成為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常青樹。
大眾點評是我使用時間最長的APP之一。
20年手機換了幾十臺,不換的是點評APP。講真,對于美食我并沒有太多偏好,常去的館子就那么幾家;但在請客吃飯、出差辦公時,卻幫上了大忙。點餐之前,先在點評APP上,根據評分找好餐館,然后根據網友推薦,找到特色菜,提前訂好餐;出差時,點評則成了我的美食導航,每次都收獲頗豐。
最近,網上充斥了大量關于“大眾點評3.5分餐廳”的討論。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有網友煞有介事,稱大眾點評上高分店都是刷的,反而是3.5分甚至更低分的餐廳最好吃。還有說大眾點評分得反過來看,分越低代表越好吃。
作為大眾點評20年的鐵粉,我或許更有發言權。
首先 3.5分并不屬于低分。
大眾點評是5分制,換算成百分制大約在70分,如果3分是及格、4分是良好,那3.5分至少也應該是“尚可”;根據成績概率的正態分布,作為中間的3.5分往往擁有更高的占比,大眾點評上近60%的餐廳評分在3.5-3.9分之間。所以,3.5應該是表現尚可的大多數餐廳,而不是低分餐廳。
至于“評分反著看,低分更好吃”,更不敢茍同。
給餐廳打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曾著書,揭示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而大眾點評連接的是,一邊上千萬線下餐廳,另一邊是線上的數億用戶,每個用戶都有個性化的需求。
單從地域維度看,東辣西酸,南甜北咸,各地口味偏好大相徑庭;魯菜、川菜、粵菜和淮揚菜四大菜系以及各地區的小菜系,做法各具特色。對于一個人,不同時間、不同場景需求也不同。婚喪嫁娶、朋友小聚、時令家宴,需求也不盡相同。有人看中口味,有人看中性價比,還有人還關注環境。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類需求的五個層次,從基本到復雜,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對應著餐飲服務則需要滿足:吃飽、吃好、食材的衛生、安靜的環境、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服務態度。
在點評APP上, 掌上方寸之間,餐館的信息量密集,但瀏覽體驗絲毫不打折扣。
最核心的點評分,由口味、環境和服務分綜合生成,充分考慮到不同用戶、不同層面的需求;信息的形式也很豐富,既有圖、文也有短視頻。點評頁面上,幾個到十余個標簽,附帶著人數信息,僅一眼就能獲得餐館全景印象;而個人的點評貼,數量雖多,從中看到別人用餐時真切感受。
上面是我喜歡的兩個餐館。一個是老家陜西風味店,另一個是俏江南。在評論頁面上,除了星標評分,還有外賣入口,餐館上線時間。陜西店是四年老店,用戶在點評的標簽“上菜快,性價比高”的優點,也是我經常光顧的原因;俏江南頁面上,網友對就餐環境非常認可,可觀看京劇演出、可定制酸奶也給用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這家店獲得4.5的高分。
如此豐富的信息呈現,不同店鋪的口味真的是分數越低越好吃么?
上圖中,我找到不同檔次的餐飲名店,如俏江南,北海仿膳,眉州東坡,全聚德、肯德基和沙縣小吃等。我發現一個規律,一般來說,口味分較高的餐飲企業,往往也會重視環境和服務。從數據對比中不難看出,大眾點評的分數與飯店檔次以及人們口味判斷高度一致,高分的好吃,低分的顯然要差些。
肯德基作為連鎖企業,在中國分店的口味都高度相似。但在大眾點評上,由于環境和服務的差異,會影響總分星級評分在3.5-4.0之間波動。那些所謂低分好吃的說法在這里完全不成立。因為環境服務稍差一點的肯德基店或許剛好就是一家3.5分店,但它絕不會比其他連鎖店口味上有多大區別。
當然,口味也并不是影響總星級評分的唯一因素,從點評規則來看,商戶星級是基于真實評價,綜合計算的結果,評價中關于環境和服務的描述,同樣重要。北京北海附近的仿膳飯莊,招牌菜據說是來自宮廷口味極佳,但位置和環境受限,口味分就比比環境分高出0.4分。
評分也不是一成不變。在一家餐飲企業的初創期,哪怕你是寶藏小店,有高分潛質,也要經歷大數據的積累,只有不斷用優質的菜品、服務,積累人們的優質點評,才會最終獲得高分點評和平臺的推薦。這個過程和傳統的口口相傳形成口碑,其實是一個道理。
在平臺星級評分體系下,高分店一定有高分的道理,他們往往經受過大量消費者的評價檢驗,且對照上述評價進行了經營改善,在口味、環境、服務等方面往往都有穩定水準,才最終從“普通水平”的商戶變成了高分商戶。
【 3.5分小店現象背后的真相】
由此看,3.5分小店好吃的說法可能在某些時候成立,但絕不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把個別現象當成普遍事實,會對平臺規則造成誤讀和曲解,弱化了點評平臺的公信力。
這不僅不利于“寶藏小店”成長,對靠實力獲得高分的“好餐廳”也是不公平的。對于消費者來說,更加影響了大眾點評上探索美食的效率。
那么,3.5分小店為何會成為一股熱潮?我認為,這或許是一種反精致主義情緒的投射。
講真,近幾年,年輕人活得不易,不少人活得有點糙。社會留給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少了,收入有的也停滯不前。但隨著年齡增長,催婚、催生的壓力不斷增大。很多人從追求穩定而精致的生活,轉向追求來自煙火氣的一份不加裝飾的“輕松”。
然而,熱潮過后,我們需要看到的事實,是 3.5分餐廳確實會有“寶藏餐廳”的小驚喜,但也會遭遇服務、環境欠佳的大概率。
外地出差,我會在點評上搜附近的綠茶餐廳或者熱門餐館。有一次手懶,抱著走到哪就到哪吃的心態,隨機進了一家綠茶餐廳。吃過后,才發現進了山寨店,不但菜品對不上,服務態度也很糟糕,后來查了下星級評分,不到3分。
其實,年輕人反精致情緒并不僅限于餐飲行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告別精致主義,買菜告別超市選擇嘈雜的菜市場,健身告別健身房,選擇社區的簡易健身設備,買服裝告別精品店轉向批發市場。生活從“精致的詩和遠方”重回“眼前的茍且”。這種情緒的釋放和“躺平”“擺爛”如出一轍。
【結束語】
人類對于世界的認識不斷進化,維度是重要的里程碑。天圓地方的錯誤在于,把宇宙想象為二維;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讓人們認識到宇宙是四維空間。低維生物,如同螞蟻只有前后,而高維度的人類,才能以更全面的視角洞察世界。
互聯網的別名又稱“萬維網”我覺得非常貼切。對于Web2.0和UGC網站,每個用戶都是一個維度,他們撰寫的點評信息,被Web2.0網站拼成了更加完整和立體的餐廳畫像。而大眾點評正因為聚合了海量信息,高效連接了用戶和美食,才會成為每個人的美食導航。
至于3.5分餐廳現象,或許只會曇花一現。畢竟星級評分與餐廳整體水平的脫節只是個案,追求精致的食客,一定會更青睞高分餐廳穩定的菜品和服務,我相信,他們不會沉迷于中低分餐廳的“盲盒游戲”。
雄觀,資深新經濟觀察家、知名意見領袖,國內首個嚴肅科技脫口秀“雄辯”主講人、十大科技自媒體(見各大權威榜單)。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藍港等著名互聯網公司負責相關營銷工作,參與5次IPO,橫跨行業主要領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熱點快評,發布于微信、微博、頭條、百度,各大門戶及科技博客、媒體社群、短視頻等30+全部主流平臺,覆蓋400萬中國最核心商業、科技人群。為FT金融時報、福布斯等世界級媒體撰稿人,觀點被媒體廣泛轉載引用,影響力極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