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萬科在線召開了2023年業績會。
當前這家龍頭房企正遭遇成立40年以來最大的危機,不同于此前“君萬之爭”“寶萬之爭”的資本博弈,這場由行業調整、市場下行引發的危機蔓延已經影響到萬科的日常經營。
這家引領行業二十余年、以穩健著稱、最早喊出“活下去”的房企不得不面對市場的拷問。
實際上,萬科今日處境與公司治理之間并無絕對關聯,畢竟它素來“尊重常識、敬畏市場、危機感驅動”,被視為職業經理人治理的典范。
行業大背景讓漩渦中的萬科平添了幾分無奈與悲愴,也讓它被投射了更多的情感和意義,它的生死存亡,某種意義上被視為行業底線之戰。
01
三大挑戰
總裁祝九勝在會上承認,萬科確實在短期碰到了一些壓力和挑戰,他說內部也在復盤,迭代應對經驗。但祝九勝強調,公司的能力和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我們總相信只要能力在身,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祝九勝表示近期穆迪、惠譽等評價機構下調評級對公司影響相對有限,隨后他介紹了萬科與金融機構的合作,“26家銀行長期以來支持萬科,在風險防范方面是同盟軍”。他將銀行對萬科起到的作用形容為:皺眉頭、提忠告、給寬容。
皺眉頭是對房地產市場下行感到超乎預期;提忠告是對于企業如何活下去、保持現金流平衡等方面給很多建議,萬科虛心接受,共同商討應對之策,尋找解決方案;給寬容則是過往的信用融資監管轉向抵押融資模式,合作銀行給了1—3年的過渡期,讓萬科慢慢轉化。
他說長期的溝通中銀行關注的就三點:錢流到哪里去了、資產項目在哪兒、現金流和貨值是否充裕。對于這三方面,祝九勝說萬科給了開誠布公的回答,“這三個問題回答得好,肯定會得到銀行的支持。去年我們銀行融資897億元就能看出來?!蹦陥箫@示,去年萬科新獲融資897億元,其中境內766億元,平均融資成本3.61%,境外131億元。
至于和險資的合作,祝九勝說,“險資支持我們的方式更多是以債權計劃對應經營性業務,在期限設置上以“5+1+1+……”的形式進行,是否‘+’的選擇權有時候在險資,有時在我們,臨近‘+’的時候我們就會坐下來談談。”他感謝各大險資長期的支持,“長期有耐心的資金讓我們在經營性業務的鋪排上更從容、更有韌性?!?/p>
即便與金融機構溝通尚且順暢,但因為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在監管賬戶里,萬科當前的資金面依然存在壓力。
祝九勝詳細介紹了目前遇到的三大挑戰:
一是行業大幅下行階段開發業務收支不平衡帶來的挑戰,過去幾年開發收入與工程支出之間存在較大的“剪刀差”,隨著交付高峰的過去,這個“剪刀差”壓力2024年將全面下降。
二是融資模式帶來的挑戰。“過往是總對總信用貸,80%的融資是總部融資團隊就能干成的,現在是轉項目制,落到每一個項目上,這個問題不是每家同行都能碰到的,過往總對總整個行業只有2家,萬科和另外一家優秀的同行。融資模式的轉換,過往是一筆大金額就能提款,現在轉信用貸,按工程進度才能提,且基本會封閉在項目的監管賬戶上,會顯得總部的自有現金流略顯不足,原有現金流逐步被消耗干凈。
”第三個難處則源于整個經營性布局,“NPI率還沒達到銀行貸款率,經營性業務的收益率不足以覆蓋利息爬坡的狀態。”
0 2
“安全墊相對充足”
上述三個難處,祝九勝也給出了內部應對策略。
他稱:“如果銷售規模下滑,1000億元規模的下滑可以拿50億元的經營性業務去平衡,我們經營性業務就要放更多的精力?!?/p>
融資模式的轉變,銀行給了萬科1—3年的寬限期逐步轉變過來。“白名單會拿到更多開發貸,經營性物業貸是我們平衡提款、還款矛盾的雙離手,前三個月經營性貸款新增了100個億元。我們的資源是豐富的,資產是足夠的,目前經營貸的余額還不高,我相信會給融資提供新增的來源?!比谫Y模式的轉變極大增加了萬科內部團隊的工作,“萬科有176人有3年以上的金融機構工作經驗,我相信我們能轉換得過去?!?/p>
“大股東提供10億元級的支持,我們還有1000億元的有息負債的減債計劃。我們靠自身努力,一定會越過三座大山?!?/p>
對于后續的償債安排,祝九勝透露,年末公司在手資金99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為624.2億元,現金短債比為1.6,整體安全墊相對充足。“境外待還款的部分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安排,目前境外僅二季度還有到期債券,到期金額折合人民幣約56億元,公司已提前啟動了相關置換和還款準備工作?!?/p>
2023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4657.4億元,同比下降7.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1.6億元。
報告期內,萬科全年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39.1億元,連續15年為正,剔除預收房款的資產負債率為65.5%,從2018年76%連續5年下降。
銷售端,2023年萬科實現銷售額3761.2億元,對應面積246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8%和6.2%,全年新開盤項目首開當日去化率近67%,其中13個項目開盤去化率達80%。
會上,董事會主席郁亮重申萬科對于行業趨勢的判斷和看法沒有改變,他說,市場短期顯然是超跌了,未來住宅建設的中樞值是10億平方米,目前支持政策已大量出臺且力度超過以往,伴隨政策效果顯現,相信市場會逐漸恢復。
對于市場關注的年初出售七寶萬科股權,首席運營官劉肖也給出了回應,他說實際上從去年初開始,就把七寶萬科廣場納入了優先的退出計劃里。萬科每年資產規劃資產規劃中,有一些項目屬于退出規劃,而且也已經和多個交易對手洽談。把項目合作伙伴領展作為交易對手,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安排,給萬科帶來了十多億的利潤。劉肖透露,“2024年的資產交易規模會比2023年更大,大宗交易會更多?!?/p>
0 3
“一定不躺平”
當真切的面對“活下去”的問題時,郁亮表態,萬科管理團隊堅決不躺平,一定會跨過這個階段性關口,公司將加大盤活存量、不動產變動產等工作的力度,未來兩年削減付息債務1000億元以上,以保障公司安全。他相信,公司過去多年在開發經營服務所建立的能力,有助于萬科在行業新發展階段成為優秀的企業。
郁亮表示,過去一年,盡管房地產市場下行,萬科業務仍取得了一定進展,開發業務銷售跑贏大勢并維持行業頭部,完成28.9萬套交付且客戶滿意度高,投資能力、產品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經營服務業務保持了穩定增長,經營性業務形成了一批優質資產,全年大宗交易完成了123億元。REITs也取得突破性進展,萬科可能成為唯一一家同時在三個領域發行REITs的公司。
但他也坦言,雖然萬科很早提出“活下去”,但考慮還不夠全面。在市場的變化下,過去穩健的標準不一定能完全保障公司安全,因此需要強化底線思維,進行更充分的準備”。
未來萬科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盤活存量、把不動產變動產等工作,讓公司的安全墊更厚。郁亮指出,過去一段時間,萬科已在努力盤活存量,同時通過新融資渠道、資產交易等方法,將經營性不動產持續變為動產,補充現金流。今后,將以更強的危機感和更大的力度地推進上述工作。通過上述工作,萬科未來兩年將削減付息債務1000億元以上。他同時提到,今年萬科打破了31年的慣例,做出不分紅的艱難決策,也是為這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創造條件。
郁亮承諾,“萬科管理團隊一定不會躺平,會跨過這個關口,把萬科變成一家更好的公司?!?/p>
管理團隊也拿出了決心和魄力,年報顯示,自報告披露之日起,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總裁祝九勝、監事會主席解凍自愿領取月薪稅前1萬元。同時,2023年在萬科集團全職工作的8位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自愿放棄2023年度獎金。
記者孫婉秋
編輯 吳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