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閏年無春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的說法。2024年既是閏年,又是“無春”年,剛好對應了民間“閏年無春不上墳”的說法,那么,今年清明到底能不能上墳?祭祖有哪些特別的講究?
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什么是“閏年無春”。
“閏年”,這個很好理解,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即一回歸年。公歷的平年只有365天,比回歸年短約0.2422天,所余下的時間每四年累積為一天。為了便于計算,人們把這多出的一天加在第四年的2月末,使當年的時間長度變為366天,這一年就是閏年。
“無春年”,因為歷法調整,古人為了適應寒暑變化,便在農歷中每十九個年頭會加入七個閏月,這就導致了十九年中有七年沒有立春。比如2024年,年頭“立春”是在2023年臘月25日,年尾“立春”又在2025年正月初6,2024年全年都沒有“立春”這個節氣,這種年份就是“無春年”,這種“無春年”,每隔2到3年就會出現一次。
按照民間的說法,“立春”是歲首,是新的一年里的陽氣首現,沒有“立春”的年份,沒有歲首,是不完整的,是缺少陽氣的年份。因此,“無春年”有許多禁忌,比如不宜蓋房造宅、不宜祭祀、立碑。更為離奇的說法是“無春年”又叫“寡婦年”,最忌嫁娶,實則是理解誤差,“無春年”被稱為“寡婦年”,并不是說不能嫁娶,而是古語中的“春”意指男女之事,“無春”則是沒有男女之事也就是“守寡”的意思。
閏年碰上無春年的幾率,大約60年就有一次,“閏年無春”只是公歷與農歷算法上的差異巧合而已,并沒有其他特殊的含義。
那么,為什么民間會有“閏年無春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的說法呢?
這是基于古代風水學的一種說法。
按照古代風水學理論,今年屬于青龍年,清明節是農歷2月26日(公歷4月4日),這一天正好是“紫白九星”中的五黃土星。
相傳,紫白九星中,二黑土星、三碧木星、五黃土星、七赤金星是四大煞星,其中五黃星和二黑星是最大的煞星。
今年農歷2月26日,清明節當天,剛好是紫白九星中的五黃土星入中宮,民俗認為清明這天應該回避五黃土星,不宜搞祭祀活動,以免撞到煞氣。
其實,清明掃墓只是人們紀念、緬懷祖先的一種方式,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一種習俗,其核心價值在于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當然,對于民間習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觀點,雖然有些民俗說法屬于封建迷信,我們可以不迷信,但對某些說法存有敬畏之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清明節當天,民俗認為不宜搞祭祀活動,我們可以錯開日子掃墓,民間本來就有“前三后四”均可掃墓祭祖的說法,也就是以清明節當天為基準,可以提前三天,也可以推遲四天,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安排掃墓時間。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原創作品,謝絕抄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