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年,一農夫報案,稱耕牛舌頭被人割了,誰知,包拯聽后竟讓農夫悄悄地把牛殺了賣肉。結果,次日有人告農夫違法殺耕牛,不料,包拯聽后大喜,稱割牛舌頭的兇手找到了。
這個案子是包拯剛上任揚州天長縣縣令時遇到的,當時,包拯正在看一個因賭錢互毆致人死亡的案卷,張押錄已經安排好人犯與證人,讓他們在公堂外等候詢問。
忽然,公堂外響起鼓聲,隱隱約約聽到有人帶著哭腔喊:“耕牛要死了。”
包拯放下案宗,讓差役把喊冤之人帶進來。誰知,張押錄見牛案要加塞,急忙上前勸阻:“人命為重呀,大人,把牛看得比人重,傳出去閑話,對大人影響不好呀!”
沒想到,包拯把案卷放到一邊,讓停下來的差役繼續去帶人,然后對著張押錄說了一句話,張押錄連連點頭,對包拯豎起了大拇指。
包拯說:“正值秋耕,牛力非常重要,牽涉到國家、百姓的吃飯問題,不能耽擱。而這個因賭喪命的案子,案情已經明了,核對下即可押往州府,耽誤片刻無妨。”
就這樣,報案的一個農夫被帶到了包拯的公堂之上。農夫一進來便跪倒,說完請青天大老爺做主,傷心的嚎啕大哭起來。包拯提醒幾次,這才止住悲痛,開始哭訴緣由。
這農夫家中養著一頭黃牛,農忙時候用牛耕種,農閑時候駝些農產品去做點小買賣,全家的生活,都靠著這頭牛。
不料,農夫一早去牽牛耕地,卻發現牛嘴里全都是血,急忙掰開嘴查看,發現牛的舌頭竟然不知道夜里什么時候被人割走。沒了舌頭,還止不住的流血,看黃牛這情況,不消幾日必死無疑。這可要了全家人的命了。
說到這里,農夫又傷心的大哭起來。包拯思考片刻,一拍驚堂木說道:“牛舌頭被人割走,很是疼痛,必然會大聲慘叫,你與家人為何都沒有聽到聲音?莫非是你賊喊捉賊?”
嚇得農夫再次止住哭聲,連連擺手解釋道:“昨日因瑣事與老婆吵架,她帶著孩子回了娘家,我也因心情郁悶,多喝了兩杯,醉醺醺的一覺睡到天明,準備去耕地時這才發現。”
“那你心中可有懷疑之人?”
“大人,我在村中是個老實人,不曾與人有過過節。”
“如你所言,割牛舌之人短時間內怕是很難找到。”包拯頓了片刻,接著說:“要不這樣,你回去把牛宰了,把肉賣錢,也好挽回損失。”
農夫聽后大喜,因為在當時的宋朝,律法規定嚴謹宰殺耕牛,如有私宰者,要判刑,盜殺的話,罪行更重,只有老的,病的,不能下地干活的牛,上報申請,經過相關部門核實后,發一張合法的宰牛證,才能殺牛賣肉。
正因為如此,牛肉的價格要遠遠高于活牛的價格。市場上一頭壯牛,售價六七千錢,而同樣重量的牛,死了賣肉,卻能賣到三萬錢。
農夫大喜過后,請求包拯快速給辦理一張合法的宰牛證,要不然,牛不能吃食,還忍受著疼痛,肯定會掉膘嚴重,少賣好多錢。
這時,張押錄發出幾聲奇怪的咳嗽聲,還用眼色暗示包拯要慎重。
誰知,包拯好似沒有看到一樣,對農夫說:“我派差役拿著宰牛證跟你一起回去,核實無誤,便將證件給你,不過,你切記要悄悄的殺,千萬不能聲張。”農夫不明就里,但還是喜滋滋的回去了。
張押錄見農夫離去,急忙走到包拯跟前,拉著他走到后堂說道:“大人,你太草率了,小人覺得那農夫有問題。”
“有什么問題?還請直言。”
“牛對他們家既然那么的重要,為何農夫一聽大人說可以宰殺,卻立刻從哭到喜,況且,牛舌被割,肯定會大聲慘叫,他卻一點也沒聽到,非常的可疑。百姓中有貪婪之人,故意將自家牛弄傷,不能再下地耕田,再到官府領取宰牛證,賺取不義之財。大人不得不防呀!”
包拯聽后,笑著道謝:“多謝張押錄告知,只可惜,本縣已經判定,不好朝令夕改,還麻煩張押錄去告知知情的官吏,不要對外說起,就當沒有發生過。”
張押錄見包拯不聽自己的建議,便面漏難色:“只怕人多嘴雜,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包拯把臉一沉,拉長聲音“嗯”了一聲,張押錄這才諾諾的退下。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便有人前來擊鼓報官,舉報農夫私宰耕牛。張押錄急忙告知包拯,舉報之人來者不善,肯定是沖著舉報獎金來的,不好打發。
包拯聽后,卻不動聲色,說了句“兇手找到了”,便前去公堂之上。搞得張押錄一頭的霧水。
舉報之人姓秦,與農夫是同村。包拯聽完秦某講完農夫私宰耕牛后,非常的氣憤的說:“這農夫竟然敢公然宰牛,真是膽大包天!”
“大人,農夫還找了個理由,說是牛的舌頭被人割了,不殺過兩天也必死,要小心他那這個理由狡辯。”
包拯捋了捋胡子,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說道:“言之有理,你先到公堂外等候,等會兒我再叫你。”秦某還想說話,卻被差役帶下公堂。
張押錄見包拯臉色難看,便上前嘆息:“唉,大人,這事根本瞞不住的。”包拯也哀嘆到:“既來之則安之吧!”說完便去忙其他的公務去了。
到了中午,張押錄見包拯對秦某不管不顧,便提醒包拯秦某還在堂下等候。誰知,包拯卻說:“先晾他半天,中午也餓著他,不讓他走,也別給他飯吃,看他還敢不敢讓我為難。”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大人,躲著怕是不好吧。”
“確實躲不過去,先拖半天是半天吧。對了,今年雨水多,午飯過后,咱們一起去堤壩上巡視一遍。”
到了傍晚時分,包拯巡視回來,張押錄再次提醒秦某還在等候。這時,一名差役跑了過來,拿出幾張紙遞給了包拯,包拯一看笑著對張押錄說:“走吧,躲著確實不是辦法,升堂!”
秦某被晾了一天,還不讓吃飯,心中很是怨恨,準備在公堂上把事情鬧大。沒想到,包拯一拍驚堂木說道:“秦某,你割了耕牛的舌頭,還誣陷農夫,還不從實招來!”
秦某嚇了一跳,穩住心神后連喊冤枉,并說包拯不能誣陷好人。包拯說道:“農夫牛舌被割,立刻就來報官,回去后又沒有聲張,這牛舌被割只有當時在場的差役知曉,你是如何知道的?”
秦某還未回答,張押錄插嘴說:“也可能是農夫得意忘形,說漏了嘴。”
“還是張押錄心思縝密,秦某都不知道,你卻都替他搶答了。本縣沒有證據,豈能如此一說。”說完,將差役給他的幾張紙拿出來,讓書吏來念。
原來,這是秦某妻子的認罪書,差役到秦某家中,按照包拯的吩咐,謊稱秦某盜割牛舌案已經認罪,命秦某妻子把牛舌交出來。秦某妻子驚慌失措,一五一十的都說了,這牛舌被秦某鹵了吃掉了。
差役們記錄下來后,讓秦某妻子簽字畫押。秦某聽完后,一下子癱倒在公堂地上,眼睛不住地看張押錄,露出祈求的眼神。
張押錄卻是低著頭,不敢和秦某對視。秦某見張押錄不理會自己,知道自己被拋棄了,于是,在包拯的審訊攻勢下,徹底的崩潰,交代了事實。
原來,張押錄讓風水先生給自己看了一塊風水寶地,正好是農夫家中的良田,想要低價買過來,誰知,農夫死活不賣,于是便心生一計,毀掉農夫家的耕牛。
可是,包拯一直不對農夫定罪,張押錄這才讓秦某檢舉,想著把包拯也一舉告倒,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把自己也給暴露了。
每個案件的背后,都會有發生的原因,包拯抽絲剝繭,最終幕后的黑手在劫難逃,大快人心。可惜現在的人,在開封包公祠委屈的哭了幾聲,卻讓包公祠關閉,不讓包公知道人間不平事,真是可氣可嘆。
正如后人對包公的評價,剛正包公威樹嚴,開封府里有青天。明鏡高懸日月間,無私鐵面審民冤。寶鍘三口消除惡,明鏡一方肅辨奸。秉公訊案傳千古,執法忠心留萬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