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放學時間過早,職工家長難以及時接送。”最近,有深圳市民在人民網留言板留言建議“應當延時至18:30放學”。對此,深圳寶安區教育局回應稱,課后服務時間原則上至18:00止,有特殊情況可由學校妥善安排。孩子放學后出現“時間空檔”,“接送難、看護難”的問題是否也曾困擾著你?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下午三四點,孩子放學了;到了五六點、甚至是更晚,家長才下班;涉及多娃多校時,家長更是疲于奔命。有些年輕家長無法自己“硬扛”,于是請來“銀發族”幫忙;有些依靠課外托管,讓孩子在“小飯桌”旁度過課后時光;有些家庭只能請保姆,“育兒成本”又重重加上一筆;還有一些家長則不得不犧牲自己的事業,以“雇傭自由”換取“接送自由”。
“誰來接孩子?”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普遍存在的民生痛點,長期困擾著許多家庭,進而影響著年輕人的事業發展愿景和生育意愿。
面對放學與下班之間的“時間錯位”,該怎么辦?近幾年來,當問及雙職工家庭這一問題時,“上校內延時班”“課后服務”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答案。2021年,教育部發布通知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行“5+2”新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到了2023年,又進一步強調要規范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回應家長現實需求。“三點半難題”用“六點半”來解決,這是相關部門從政策層面給出的可行性方案。
可“下班趕不上接娃放學”如今仍是個問題,為啥?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不論是延時到下午六點半還是六點,這個放學時間對于部分家長的真實下班時間而言,也略顯“尷尬”,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工作節奏快、通勤距離長、交通壓力大,六點半在大部分“打工人”眼里遠未到下班時間,更別說是到達學校門口接到娃了。“孩子已經放學,家長還在加班”的新情況產生了新的“時間差”,也再度提升了育兒的難度系數。
既然課后服務仍“不解渴”,能否要求六點半之后繼續延時?面對不少家長的這一訴求,大部分學校持審慎態度。畢竟,換個角度看,老師也在上班。倘若只顧給家長孩子延時,不僅容易引發教師行業的職業倦怠,也會損害正常教學的質量。更何況,延長“在校時長”,自然也就意味著家庭時間縮短,加重學校管理成本,影響孩子身心成長。
說到底,“接送時間錯位”的背后,是家校銜接仍不夠通暢的問題。要打通這其間的連接鏈條,不能只靠學校與家庭兩座“孤島”各自使勁、遙相呼應。在學校服務半徑之外,建設更安全可靠的通學路,統籌覆蓋面更廣的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在家庭養育責任之上,增加更多“生育友好崗”,鼓勵更具彈性的工作安排。如今,育兒不只是家庭私事,更是整個社會價值理念的映照,有了多方托舉的力量,家長才能松一松過載的肩膀,和孩子一同奔赴夢想。
時常看到熱帖討論:為什么我們這代人養娃比過去更累?或許是因為城市的發展導致家庭結構的變化,又或許是“精細養娃”的認知無形增加了生育成本。如果把養孩子比喻成打怪升級,那么遠不止“接送難”這一道關卡。所謂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打造多元育兒生態,價值和意義正在于此。
作者:曹怡晴
原標題:《人民日報評論:“下班接娃”,咋就這么難?》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