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昨日,海河舊書市集在河東區棉3創意街區正式啟動。春日暖陽下,愛書人、藏書人、讀書人相聚于此。從舊書獲取新知識,讓舊書找到新知己——在這里,他們與舊書共同開啟了一場奇妙之旅。
昨日,海河舊書市集在河東區棉3創意街區正式啟動。 本報記者 姚文生 攝
天津北方網訊:沽上花開春意暖,書香致遠待君來。
昨日,海河舊書市集在河東區棉3創意街區正式啟動。春日暖陽下,愛書人、藏書人、讀書人相聚于此。從舊書獲取新知識,讓舊書找到新知己——在這里,他們與舊書共同開啟了一場奇妙之旅。
走進棉3創意街區,球形空間格外醒目。天津人民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新蕾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天津古籍書店等全市12家出版社及書店在此搭建攤位,進行古舊書和津版精品圖書的展示展銷。古籍書店攤位前,從中外名著到傳統典籍,不少書友興致勃勃地挑選心儀的圖書。古籍書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為市集準備了500多冊圖書,涉及文學、歷史、哲學、美術、養生等多個種類,大家的購書熱情非常高。”
賞書淘書之余,主題各異的藏品展同樣不容錯過。“文人與城”天津名家藏書手稿作品展,匯集了蔣子龍、梁斌、魯藜等天津作家的早期出版作品及珍貴手稿。一份份作家手寫書稿上,布滿修改痕跡,無聲訴說著傳世名篇誕生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新中國教材展讓大家感受半個多世紀里的課本變遷。《最后一課》《孔乙己》《范進中舉》,“小人書里大故事”連環畫展讓不少“70后”“80后”重溫兒時記憶。
非遺展示、文創產品展銷和體驗互動專區里,五花八門的非遺文創和主題紀念品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和小朋友的目光。“原來天津的書市還可以這么好玩兒。”今年26歲的陳小康來自貴州省遵義市。兩年前到天津工作的他,閑暇時經常和同事一起探索天津的美景美食。“今天不僅在舊書市集淘到了自己喜歡的圖書,還見到了許多精美的非遺手工產品和創意十足的文創產品,了解到天津這座城市文藝的一面。”他說。
“我們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通過海河舊書市集來體現天津文化的特色和韻味,打造文化品牌,探索舊書市場的有序管理機制。我們將發揮棉3創意街區等市場主體的作用,常態化每周日開辦市集,同步組織文化活動、展出文創產品,推動舊書市集成為一個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助推直沽文化、津派文化繁榮發展。”河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川介紹。
舊書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現如今,舊書市集已經成為津城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為天津市民搭建起一座有溫度的“精神家園”。
百部書房主理人、作家徐鳳文見證了天津舊書業的沉浮變化。“馮驥才先生說,一個擁有舊書市場的城市必然是個‘書香社會’。20世紀90年代,天津舊書攤陸續興起,舊書市場隨之遍地開花。天津的舊書業,培養了幾代藏書家、學人和愛書人,讓我們這個河海交匯、中西合璧的城市始終保留著閱讀的溫度與刻度。”徐鳳文表示。
從天祥商場到煙臺道古籍書店,從古文化街到三宮,從海河邊到鼓樓的舊書市場,再到今天的海河舊書市集,這座城市始終延續著舊書的書香。舊書的故事在這里再生,城市的文脈在這里傳承。
“接下來,我們將推動舊書市場參與主體多樣化,打造分眾化舊書主題活動,建立線上線下共享模式,加強市場培育和監管,進一步繁榮舊書市場,營造城市文化氛圍,提升城市人文魅力,讓更多百姓享受淘書之樂、閱讀之樂。”市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處長孫宏航表示。
閱舊知新,文古潤津。
這個春天,一場津派文化之旅從海河岸邊開啟……(津云新聞編輯靳永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