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做好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必須要始終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更加突出政治引領,更加體現問題導向,更加注重系統謀劃,更加強化保障支撐,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
無錫市濱湖區委歷來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扎實推動各級基層黨組織抓基層強基礎、創特色樹品牌,充分激活了神經末梢的紅色細胞。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全區基層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濱湖區委在交匯點新聞客戶端開設《紅耀湖灣——無錫濱湖基層黨建工作紀實》專欄,刊發濱湖在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社區治理、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典型經驗、創新亮點、突出成效,叫響擦亮更多“濱湖”特色品牌。
鄉村要振興,黨建須先行。
“江蘇省省級綠化示范村”“濱湖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濱湖區書記(主任)項目(社區治理創新項目)一等獎”……這些稱號是近年來無錫市濱湖區馬山街道闔閭社區獲得的榮譽,是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的成果。
闔閭社區牢固樹立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黨建的工作理念,找準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點,多措并舉破解集體經濟發展難題,釋放產業發展新空間,集體經濟財力從2015年的98萬元增長至2023年的853萬元,在成功實現市級薄弱村“摘帽”的同時躋身全區股份經濟合作社集體總收入前二十強。
打好“紅色為民”牌,提質擴容“紅色合伙人”
闔閭社區位于馬山街道轄境北部,占地面積約5.2平方公里,因兩千五百年前吳王闔閭在此筑城扎營而得名,以古代帝王名字命名一個社區,足見其不凡之處。
如今的闔閭社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始終堅持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花草芬芳,蟲鳴鳥叫,湖光山色,良田原鄉。位于闔閭小田里潮玩村的“棲鳥”咖啡店,主打“稻田+咖啡”的完美融合,在百余畝金黃稻田環抱之下,處處展現自然野生的芳美,現如今成了新“頂流”打卡地。然而,如此洋氣的寶藏咖啡廳,很難與廢棄破敗的農具倉庫聯系到一起。稻浪澎湃、人頭攢動的闔閭現代農業產業園,在沒有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前,也曾是零產出、低效能的撂荒之地。“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村干部越來越年輕化,開拓了工作思路,干起事來也是有創新重實效,一切都在向好的形勢發展啊。”71歲的老黨員、曾任村里主辦會計的張亞英對社區近年來的蝶變感慨萬分。
提質擴容“紅色合伙人”為推動力。社區與機關部門、直屬單位以及非公(村域)企業搭建“闔美鄉村振興黨建聯盟”,以“黨建+民生”助力結對幫扶、服務下沉等為民辦實事活動,協調推進多項民生微幸福工程,助推社區各項民生事業落地見實。嚴明紀律為組織保障。強化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嚴格落實村干部“一崗雙責”,全面落實“兩個責任”,扎實推進紀律檢查雙報告、雙談話制度。每年黨總支書記與班子成員、重點崗位工作人員開展至少一次廉政談話,向全體黨員集中講授一次廉政黨課。選優配強闔閭“致富帶頭人”。結合“兩委”班子換屆,從現任村干部、致富能手、退役軍人等群體中重點培養選拔專業人才,用具備新發展理念、發展思路廣、工作作風實的優秀三農人充實班子隊伍。以夯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重點,吸納優秀骨干青年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筑好“蓄水池”,選出“好苗子”,使得基層黨組織“火車頭”功能更強、結構更優。
打好“造血富民”牌,落地省首個“點狀供地”項目
青山環繞、綠水相依,人勤物豐、產業興旺,村民們曾日夜盼望的幸福生活,正在闔閭這片熱土上照進現實。
社區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激活村級集體經濟中的引領作用,錨定重大項目拓展新業態,招引落地江蘇省首個“點狀供地”項目——小南灣鄉創園。
記者獲悉“點狀供地”是以“凈地”標準對村民墳地和自留地進行妥善處理,把小地整合成近千畝的“大地塊”。成功培育出了優質無公害大米品種“南粳46號”,招引入駐“小田茶室”項目,帶動本地傳統的茶葉加工走上了新發展道路。
以小南灣鄉創園項目為主體,通過集體經濟合作社與公司合股經營的方式參與后期項目運營,每年以公司年度分紅的方式提升農民集體收益,走出一條“造血脫困”的鄉村發展路徑。
緊盯閑置資產強化引導,以好項目帶動好發展。通過提質配套13000㎡閑置廠房,社區集體實現每年收益超200萬元。招引落地3家高端民宿,為轄區內一些小微企業利用現有廠房轉型發展及居民利用閑置房屋發展民宿“打了樣”。
打好“綠色利民”牌,探索鄉土味物管闔閭模式
綠柳河岸,閭江老港曲折涓涓;白墻黛瓦,阡陌小巷炊煙裊裊;湖山并襯,群峰逶迤薄霧靄靄……行至闔閭社區,好似誤入一幅有山、有水、有人家的秀美畫卷。
社區以“綠色黨建”為發展理念,圍繞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1660畝耕地、1228畝園地、1900畝林地、400畝坑塘水面等自然山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全域水系綜合水質達標率100%,處處可見山清水秀的綠色景觀。此外,南灣湖山水庫經過水質保護修復,憑借其“仙境”般的自然風光已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為社區增添了又一張靚麗名片。
成立人居環境提升攻堅黨支部,常態化組織黨員骨干參與開展“三清三治”農村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行動,使黨員充分發揮環境整治“領頭雁”作用。
以“美麗農居”建設為契機,投入70萬元市場化引進第三方物業公司,對村莊整體環境進行長效保潔,系統化常態化集中清理轄區,探索鄉土味“農村物管”闔閭模式。
在“五園五區六帶”規劃發展建設中,將本地吳文化、漁牧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內容與重大項目相融合。
“小南灣有大作為,千畝荒地變良田,高標準農田建設好,(鐺)豐收!”……小南灣的“草根明星”們正在社區廣場上熱情表演,吸引不少來往居民游客駐足觀看。社區以繁榮鄉村文藝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抓手,發揮黨員帶頭作用,著力培養一支扎根基層、服務基層、活躍基層的民間文藝隊伍——吳文化藝術隊。
拓展深化“黨建+文化惠民”發展模式,通過對闔閭王城、遺址博物館、龍山石墻遺址公園等旅游景點的整體打造,再現繁榮千年的吳地文化和豐饒典雅的江南水鄉勝景。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劉艷元 李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