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俄羅斯重新成為中國的主要石油供應國。
據海關總署數據,中國通過管道和海運進口的石油量同比增長了12.5%,達到了1081萬噸,即每天255萬桶,與2023年6月的日進口量紀錄相當。
然而,這一過程的背后經歷了一些挑戰。
過去三個月里,由于付款問題和航運公司及船只受到制裁,俄羅斯石油公司子公司Sakhalin-1號供應的1000多萬桶石油在庫存中積壓。在這種情況下,國有企業中海油主動出手,為俄羅斯解困,將這些俄羅斯原油作為戰略儲備儲存起來。
咨詢公司Kpler的數據顯示,俄羅斯的海運出貨量預計將達到每天182萬桶的新高,其中包括每天44萬桶的索科爾和每天96.7萬桶的ESPO。
在石油供應的競爭中,不僅涉及數字的比較,還反映了國家間的實力與策略。盡管在2023年,俄羅斯面臨西方的制裁和因克里姆林宮入侵烏克蘭后的價格上限,但其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量仍然很大,達到每天214萬桶。為了支撐能源價格,俄羅斯與其他歐佩克+成員國協調,自愿減少了每天30萬桶的原油產量。
同時,中國從沙特的進口總量在3月份為630萬噸,即每天148萬桶,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9.3%。沙特曾是中國的主要石油供應國之一。利雅得宣布,將把每天100萬桶的自愿減產延長至6月底,使其產量維持在每天900萬桶左右。為了確保市場份額,沙特將其旗艦產品阿拉伯輕質銷往亞洲的官方售價定為比阿曼/迪拜平均價格高出1.50美元。
另一方面,從馬來西亞的進口量同比大幅增長了39.2%,達到1370萬噸,即每天323萬桶。馬來西亞是伊朗和委內瑞拉受制裁貨物的轉運點。
數據顯示,在美國暫時放松對加拉加斯的制裁后,2月份罕見地裝運了352,455噸委內瑞拉原油。之后,又從委內瑞拉進口了375,296噸原油。然而,美國于周四對委內瑞拉重新實施了制裁,原因是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未能履行其選舉承諾。至于伊朗,海關沒有相關的進口記錄。
總體而言,全球能源市場的動態以及各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系都在不斷地影響著全球的能源供應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