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妙投APP
作者| 張貝貝
頭圖| 視覺中國
奇致激光或許大家聽起來有點陌生,但新氧大家卻應該很熟悉。而奇致激光是新氧在2021年7月收購并表的光電醫美類公司。
同時,妙投在2021年11月《上市不到三年,新氧怎么就要退市了?》專欄中也專門提到過奇致激光這家公司,主要有兩個點:一是,新氧2021年單3季度營收增長,主要得益于奇致激光的并表;二是,新氧尋求私有化,或將通過控股的奇致激光在北交所上市。
目前看,當初的判斷大致正確,雖然新氧于2022年10月底停止了私有化,但奇致激光在2023年6月確實提交了北交所IPO申報,并已經回復了兩輪北交所的問詢。
- ①新氧2021年11月發出私有化后,股價持續下跌,且未等到新進展,2022年5月新氧就被美國證監會列入“預摘牌名單”,此后股價長期盤踞在1美元上下,私有化明顯是賠本的買賣(私有化價格5.3美元每股),在2022年10月底撤回了私有化提案。
- ②新氧2022年11月發布的3季報顯示,業務好轉,付費醫療機構數同比增長28%;同日,新氧公告未來12月內擬回購不超過1500萬美元的股票。至此,新氧股價開始上行走強。
- ③2023年1月6日,新氧披露已“重新符合納斯達克規定的股價每股1.00美元的最低要求”。
而新氧作為持股奇致激光97.6%的大股東,仍是有較大動力去推進奇致激光在A股上市的,若其能成功上市,可能會是新氧未來回A股的“備手”(武漢澤奇科技由新氧100%控股)。
但是,奇致激光似乎并不愿與醫美賽道有所關聯。
在IPO申報前夕的2023年9月5日,奇致激光發布了2020年至2023年1季度財報的更正版,將產品收入的分類統計口徑由“美容設備、泌尿設備、備品備件和維修及技術服務”統一更改為光治療、激光手術設備及配件。
那么,奇致激光更改主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主營更改為“醫械”后,會怎樣影響投資價值?
(資料來源:奇致激光招股書)
#01“投靠”新氧,期待業績有向好改善
奇致激光是一家在醫美光電領域布局多年的企業。要知道,市場一直爆火的“光子嫩膚”正是由奇致激光創始人彭國紅引入并命名。
上個世紀90年代,彭國紅赴美學習的時候,被一款可以提亮除皺、改善毛孔的激光美容儀器所吸引,于是決定將這種技術國產化,最終于2001年通過奇致激光推出中國第一臺光子嫩膚設備-強脈沖光治療儀,還提煉出了“光子嫩膚”這一火爆至今的醫美名詞。
隨后,奇致激光一直在激光及其他光電類醫療設備領域布局,并在自研的基礎上增加代理進口品牌的設備快速搶占市場,目前已經是國內領先的光電類醫美設備供應商。
考復銳醫療科技聆訊資料,2016年奇致激光在國內醫美光電類市場市占率排名第二,為13.4%,僅次于排名第一復銳醫療科技16.2%的市占率(收購以色列品牌飛頓)。
但是,要注意,除公司和排名第一的復銳醫療科技科技外,其他國內幾十家企業市占率較低,合計10%左右,奇致激光通過并購或其他方式搶奪國內品牌的市場份額,提升空間不大。
而由于光電醫美細分賽道較多,且進口品牌已經在不同賽道占據領先地位,故雖然進口品牌占據國內6成左右的市場份額,但國產替代難度較大。
如光子嫩膚領域,奇致激光皇后光子的強脈沖光IPL設備受歡迎;但升級版強脈沖光領域DPL卻是進口品牌科醫人領先,精準脈沖光技術領域DPL的代表設備為復銳醫療科技旗下的以色列品牌飛頓(Alma)煌輝。
在上述背景下,雖然奇致激光在光電醫美賽道具有領先優勢,但在搶奪市場份額難度較大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并不好。2017年之后,奇致激光的收入一直在2-3億元之間。
為了開拓市場,奇致激光在銷售費用投入上加大布局,但產品銷售未有明顯提升的情況下,公司的費用率提高卻帶來了凈利率水平下滑,并導致2018年、2019年凈利潤逐年下滑。而新冠疫情擾動下,2020年奇致激光的營收也開始下滑,業績承壓較大。
(資料來源:Choice數據)
注:2020年之后,毛利率水平提升或是高毛利的自有產品銷售收入占比提升所致。
奇致激光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在2021年“投靠”了新氧,期待醫美設備類銷售能有所改善,并驅動業績增長。
那么,奇致激光在本身業務具有醫美“基因”,以及現有渠道端新氧的加持下,為何IPO前要摘掉醫美業務的“標簽”呢?
#02主營變更,是無奈或也是順勢
財報數據顯示,雖有新氧加持,但是在2022年新冠疫情繼續蔓延以及2023年經濟復蘇不及預期的情況下,下游服務機構的光電醫美項目受到擾動,并傳導至上游醫美設備端。
所以即使有新氧的加持,奇致激光這兩年的業績也沒有好轉多少。2021-2023年,奇致激光的營收分別為2.4億元、2.45億元和2.69億元,年復合增速6%。
而在當下經濟復蘇仍不及預期的情況下,2024年公司的醫美業務甚至整體業績增長幅度可能仍不會很大。
再加上,與注射類醫美產品是單次消耗品不同,光電醫美設備使用周期較長(其中主機換機時間通常3-5年,治療頭1-2年),并不會像醫美注射類產品銷售會隨著下游做醫美項目的人增加而帶來銷售增長,所以,國內光電類醫美市場規模并不大。
據Medical Insight,2016年中國銷售能量源醫美器械收入為1.59億美元,預計2021年達到3.27億美元,年復合增速15.5%。即,目前國內醫美光電類設備市場也就是20-30億元人民幣,僅與醫美玻尿酸注射企業愛美客2023年的營收28億元相差不多。
即,若奇致激光以主營8成業績來自醫美進行IPO申報,短期會面臨經濟復蘇不及預期下的銷售壓力;而拉長周期看,會面臨國內光電醫美賽道空間小,且市場份額搶奪難度大,最終可能只是保持當前業績規模,難有更多業績增長的困境,持續經營能力或被受到質疑。
所以,主營變更,大概率是為了北交所IPO的順利申報。
不過,在醫美基礎上,進行其他領域設備銷售拓展,并帶來新的業績增長引擎,也是公司當下業績改善訴求驅動下已經在做的事。據公司更正前財報,奇致激光已經在拓展泌尿等領域的設備銷售了,只不過銷售額占比還較小。
而本次IPO后,若加大非醫美業務布局,無疑能加快公司尋求新的業績增長引擎的步伐。
(資料來源:奇致激光更正前的2022年報)
即,奇致激光主營變更可以說是為了IPO順利做的無奈選擇,但也有自身業績改善訴求驅動下的順勢而為。
關鍵是,奇致激光主營變更后,投資價值如何呢?
#03短期內業務看點不多
要知道,奇致激光主營變更,并不是公司的產品真的有大的變化。只不過,由于光電醫美類設備是通用設備,既可用于醫美也可用于醫療,所以目前將含有醫美相關的終端機構銷售收入按使用用途進行了區分。如,醫院分為美容整形類科室和非美容整形類科室等設備銷售。
不過,即使這樣,奇致激光仍有約4成的收入來自于醫美客戶的設備銷售。若再考慮到公司收入占比15%左右的備品備件及維護服務中,可能仍有一半來自醫美客戶,則可推斷,奇致激光即使按客戶類型劃分后,業績的半壁江山或仍依賴于醫美客戶。
(資料來源:問詢函第二次回復公告)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
若再結合奇致激光在第二輪問詢函第二次回復中提到,公司除醫美通用設備外,還有多款專用醫療設備,這類設備主要銷往非醫美類醫療機構,但實際銷售過程中也會銷往部分診療范圍涵蓋醫美的醫療機構,該類客戶可將專用醫療設備作為治療疾病用途,但是也存在將其用于為患者皮膚美白或身體塑形的可能。
只不過,這類客戶不在當下統計的醫美客戶中,也未歸類至醫美板塊。
所以,短期看,奇致激光即使主營業務口徑變更,但目前仍有一多半收入來自于醫美,資本市場定價或也仍需要按醫美企業定價。
不過,由前述,在公司主營光電醫美設備所處的行業競爭格局幾乎穩定,以及經濟復蘇不及預期,下游客戶業務拓展經營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奇致激光的醫美終端客戶設備收入大概率也就是保持2020-2022年期間26%的年復合增速。
至于,非醫美業務短期或更多維持前期的情況。結合問詢回復公告中提到,公司設備使用年限一般在5-10年,大多數客戶短期內不會持續購買發行人的同一類產品,因此,公司需通過持續不斷拓展新客戶,以及研發新類型的產品來保持收入穩定及增長。
而新客戶拓展,是奇致激光一直在做的事情,也就是保持2020-2022年期間非醫美終端設備銷售收入年復合增速21%左右業績增長。則公司非醫美業務的更高增長或將依賴于新類型產品的上市。
結合公司問詢函第一次回復,本次IPO募投擬生產的醫療設備取證時間預計在2024-2027年之間,目前尚無在手訂單看,短期公司非醫美終端客戶設備收入增長更多還是維持前期21%左右的增速,后續可跟蹤公司新類型產品的上市,屆時會有訂單并帶來業績增量。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總結看,在公司醫美終端客戶設備收入和非醫美設備收入短期增長有限,更多是維持前期發展的情況下,即便北交所IPO上市成功,預計資本市場上行的驅動力也有限,參與價值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