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妙投APP
作者|劉國輝
頭圖|視覺中國
國內四大行中,規模最大的工行同時也是市值最高的銀行;股份行中,招行規模最大,市值也一直最高;城商行中卻有些奇怪,規模最大的北京銀行卻非市值最高。
北京銀行4月11日晚發布年報顯示,2023年,實現營收667.11億元,同比增長0.66%;歸母凈利潤256.24億元,同比增長3.49%。截至2023年末,北京銀行資產總額37486.79億元,同比增長10.65%。在銀行經營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這樣的業績并不算差。
按城商行資產規模計,北京銀行國內最大,其次是江蘇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不過在市值上,北京銀行卻不如江蘇銀行與寧波銀行,特別是北京銀行資產規模高出寧波銀行1萬億,截至4月15日市值卻比寧波銀行低了近300億。這是為什么?
#01資產規模大,盈利能力偏弱
北京銀行規模雖大,資產規模高出城商行中市值較高的寧波銀行1萬億,營收與利潤卻與寧波銀行接近。
主要城農商行2023年業績表現(尚未發布年報的銀行未列入)
數據顯示,北京銀行比寧波銀行資產高出38%,營收卻只高出8.32%,凈利潤高出0.35%。盈利能力偏弱特征比較明顯,為什么北京銀行盈利不夠強?
通常來說,盈利能力強的銀行,需要在C端有不錯的獲客與運營能力,從而帶來廣泛而成本較低的存款來源,在貸款上也可以更多投向收益率更高的零售貸款。同時這還有助于發展結算、財富管理等不占用資本的中間業務,帶來更豐富的收入來源,降低資本占用,使銀行在重資本的貸款業務擴張上也更加游刃有余。當然,并非是絕對的。對公業務方面,銀行如果能在某項對公領域形成競爭力,也會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如一些城商行在本地基建貸款中有絕對優勢,往往會伴隨著本地經濟發展而有高成長性。
而北京銀行在業務結構上,零售與中間業務占比不高。
2023年報數據顯示,信貸業務帶來的利息凈收入在營收中占比達75%,跟“招平寧”這樣的成長性強的銀行相比占比過高。非息收入中,主要依賴債市等領域的投資收益,在非息收入中占比近7成,代理、結算、承銷等手續費傭金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只有5.6%,且2023年下降了46%,凸顯了公司在這些輕資本業務上競爭力不足,信用卡、財富管理等沒有很強的業績貢獻能力。
利息收入相關的信貸業務方面,北京銀行信貸增長不弱,2023年增長12.14%,不過凈息差比較低,2023年為1.54%,不僅低于寧波銀行的1.88%,在整個上市銀行中也處于較低水平。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69%,城商行凈息差為1.57%。因此北京銀行凈息差低于銀行和城商行平均水平。凈息差降幅為22個基點,幅度也較大。北京作為銀行機構必爭之地,競爭非常充分,北京銀行作為城商行,在存款與貸款項目獲取上都面臨較大壓力,自身又缺乏獨特的業務優勢,因此凈息差不高。
貸款結構上,北京銀行2023年對公業務貸款占比為58%,零售貸款只占34%,零售貸款中利息較低的房貸又占一半。因此相比于優質銀行,北京銀行貸款收益率偏低。
存款結構來看,相比于大銀行以及優質城商行,北京銀行零售客戶不多,財富管理、結算等中間業務帶來的低息存款較少,因此個人存款占比不高,存款七成來自對公存款。2023年北京銀行企業活期明顯減少,定期增加,個人貸款活期變動不大,但定期增長。因此存款成本有上升壓力。
這樣,在信貸需求偏弱、銀行議價能力下降、居民存款偏向定期的背景下,北京銀行雖然信貸增速較快,但凈息差水平不高,影響了利息收入增長。再加上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帶來的中收比例低,整體業績難有高增速。
北京銀行也和其他城商行一樣,布局了多個金融牌照,打造利潤增長點。這方面重要的子公司或聯營機構包括中加基金、北銀消費、中荷人壽、北銀金租、北銀理財等公司,普遍發展一般。另外在很多地方設立了村鎮銀行,一些已經成立近十年,目前單個公司能夠貢獻利潤的多在百萬級別,對利潤貢獻度較低。
北京銀行子公司或聯營機構發展狀況
這樣,這些子公司與聯營公司在利潤上加起來不足10億元,對北京銀行難以產生高貢獻度。
#02北京銀行十年業績增長一倍,寧波銀行十年四倍
成立于1996年的北京銀行,由北京原90家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組建而成,接近30年的歷程中,資產規模從成立之初的217億元增長至如今的3.7萬億元,長期視角成長性還是不錯的,2005年引入境外戰投荷蘭LNG銀行,2007年A股上市,ING是目前最大的單一股東,不過幾家北京國資的合計持股高于LNG。經過早期的不良資產化解,以及后續的改制、引資、上市,北京銀行經歷過快速發展的階段。
不過自近十年來,北京銀行雖一直保持增長,但增幅較弱。2013-2023年,北京銀行營收增長了117%,凈利潤增長90%,基本上就是十年1倍的業績增長。而優質城商行中,寧波銀行則是營收漲了382%,凈利潤漲了427%,近似于十年四倍的業績增長。
北京銀行2013-2023年業績增長情況
這樣的成長性差異,一部分原因跟經濟結構與競爭態勢相關。江浙地區以發達的制造業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出口企業為特色,而北京的新經濟屬性更加明顯,有大量的互聯網、軟硬件、科創類企業,這類企業相當一部分金融需求是通過股權融資來滿足的,分流了信貸需求。
另外北京作為多家大行和股份行的總部所在地,是幾乎所有大行和股份行的業務重點布局區域,總部不在北京的銀行,其北京分行也在行內有重要地位。今年3月份刷屏的招行北分對公存款“保衛戰”倡議書,無疑是北京金融競爭激烈的最好注腳。在這種競爭形勢下,作為本地銀行的北京銀行,在競爭大項目、好項目上缺乏優勢,在存款爭奪賽中也有壓力,這限制了北京銀行的成長性。
其實不止北京銀行,與北京特點相似的上海,本地銀行上海銀行同樣在競爭中業績增長乏力,規模雖大,盈利能力卻不強。上海銀行與北京銀行一樣,凈息差水平都是業內較低的。
除了外部原因,北京銀行本身在業務結構上不夠優化,體制機制上還是較江浙地區優質城商行而言缺乏活力,戰略上缺乏超前和領先布局,策略上缺少業務提升的有效手段,使得零售、財富管理占比并未得到足夠大的提升,長期增長不夠理想。
北京銀行比較有特色的是基本北京科技、文化產業優勢而做的科技金融與文化金融業務,在這些領域有較多的業務積累,不過在業績貢獻度上還不高,信貸投放方向上,租賃與商業服務、制造業、公共設施與建筑、地產、批發零售等傳統行業在整體信貸中占比最高,達到49%,軟件與信息技術、文體娛樂占比只有3%。信貸作為北京銀行最核心的業務,在北京激烈的銀行業務競爭中,缺少足夠大的差異化。這使得北京銀行雖然可以分享到北京的經濟成長,卻較難在這個市場上逐漸提升份額。
#03一些業務指標在好轉,市值有所回升
整體而言,北京銀行業績增速不高,不良率在2023年為1.32%,與資產規模巨大的國有大行差不多,相比之下與成長性強的銀行有較大差距,如寧波銀行為0.76%,招商銀行為0.95%。撥備覆蓋率為216%,相比之下一些優質城商行在400%以上。因此資產質量一般,后續釋放利潤的空間也不夠大。
不過自2022年初霍學文從北京金融局局長位置上空降北京銀行擔任董事長至今,北京銀行業務也逐漸形成一些亮點。股價上來看,北京銀行已經從2022年底的4元左右,穩步走高,目前在5.6元左右。投資價值并非看現在的狀態是否足夠好,而是看是否有向好的趨勢與空間。
資產質量上,不良率雖然不夠優秀,但呈現下降趨勢,從2021年的1.44%降到2023年的1.32%,撥備覆蓋率則從2021年的210.22%小幅上升到2023年的216.78%。
資產擴表上,在金融需求偏弱的情況下,速度還是保持了適度增長,近兩年都在10%以上。而不良率并沒有同步提升;
業務結構上,北京銀行零售逐漸有了起色,2023年零售占比不高主要是受到房貸需求下滑影響。在房貸規模下降的情況下,個人消費貸2023年增長了近50%。如果風控水平得當,有助于業績的提升;
增長策略上,在北京金融服務已經非常成熟的背景下,北京銀行在找一些細分領域作為突破口,如選擇以兒童金融為零售業務突破口,通過發行聯名卡、舉辦各類兒童活動等形式,帶動兒童金融向家庭金融轉化,此外也在挖掘女性金融市場的潛力,對公業務上推進專精特新企業信貸服務,體現了深耕細分市場的策略,效果可以繼續觀察。
分行上,近幾年現金分紅率都在30%左右,處于不低的水平。
綜合各種因素,北京銀行股價一年多來逐漸恢復。當然,如果想要市值表現有脫胎換骨的表現,回到城商行市值第一的位置,還需要各項業務競爭力有進一步的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