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的發行量對于郵票來說是什么水平?
價值9000元的“從小愛科學”小型張發行量10萬枚;
價值1000元的“貨郎圖”無齒大版發行量8萬版;
價值7萬元的“梅蘭芳”小型張發行量2萬套……
從郵票的歷史來看,6萬的發行量絕對是郵票中的翹楚,至少這個發行量很有成為珍貴郵票的潛質。
可就是這樣一本創新型年冊,卻揭開了郵政多年的謊言:郵票印完銷毀印版、發行過的郵票不再加印。
郵票畫面上印有金額,可以在郵政服務中起到郵資憑證的作用,可正是上邊的金額,讓郵政有了“用紙換錢”的資本。
收藏品的地位,往往是由知名度和珍稀度共同決定的,比如2024年大火的龍年紀念鈔,1億的發行量在紀念幣行列中并不算少,但知名度卻讓其擁有更多的受眾群體,要的人多了,價格自然一飛沖天。
郵票也是這樣的道理,基于上世紀普遍寫信這個受眾基礎,郵票迅速成為門檻最低、參與度最高的大眾收藏。
可收藏的兩個屬性:知名度和珍稀度,正在郵票上快速褪去。
知名度不用多說,在快遞都能上門取件的今天,現在已經幾乎見不到寫信和寄包裹的人,郵票也自然沒人使用了,很多2000年后出生的人甚至不知道郵票是什么,這樣的前景下更不用說知名度了。
唯一能夠留下老人的,就僅剩珍稀度這一個概念了。
作為收藏,我并不否認有真正的集郵愛好者,但即使是喜歡郵票的人,也不希望自己的血汗錢換來的郵票一直在下跌的狀態,那和白送錢沒有區別。
可唯一能夠撐住郵票價格的珍稀度,也逐漸被郵政破壞。
先是郵票印版,曾有傳聞郵政在原發行量之外,根據郵票漲跌偷偷再次印刷值錢的郵票。
雖然沒有實據,但通過對比2015年《西游記》第一組郵票和2023年《西游記》全張郵票折中第一組郵票印刷細節可以看出,僅《西游記》和《紅樓夢》兩套郵票,即使間隔8年時間,印版依然存在。
本票型年冊更是在介紹的文案中標明了“保持原雕刻、影寫版別和防偽方式”,就差直接說是“再次印刷”了,所以印版銷毀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
如此這般多的“再版”郵票出現,誰又能保證早期80版猴票、“非典”等熱銷品種沒有被偷偷印刷?
再看發行量,本票型年冊公布的發行量為6萬冊,里面的郵票又都是同廠印刷的同款郵票,所以郵票公告里“計劃發行量”就成了空頭支票,因為后期可以隨便換個名字再次印刷,本票型年冊就是如此。
看著6萬的發行量在六七百萬的套票面前似乎沒有什么沖擊力,可是為了量少而購買的《貨郎圖》無齒和佳郵評選紀念張就沒那么幸運了。
《貨郎圖》無齒從2位數的96萬套增加到了三位數的102萬套,佳郵評選張更是從12.8萬枚增加到18.8萬枚,飆升了46%,公布的發行量徹底沒有了意義。
郵政一再表示郵票會持續減量,可粉飾減量的文字背后,卻是一次次發行量的明降暗升,多種版式增量的把戲已經不足以刺激市場,那么新的變種就會接踵而來,改變不了換湯不換藥的本性。
毀印版和不加印如今已被公開證明是假的,那6萬的量還會有多少人去相信?
這本特殊的年冊不光打了郵政自己的臉,還將打臉的拳頭換成了鐵做的榔頭,這拳下去,可能就再也起不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