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向英國和美國的資源集團英美資源(Anglo American)提出了390億美元的并購要約,這一消息一出,倫敦的銅價立即突破了1萬美元的關卡。
分析家們紛紛指出,這暴露出了該行業的核心問題:采礦商并沒有開發出足夠的礦場。
據路透社報道,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3個月期銅在26日的交易中一度沖高到10,033.50美元,創下了自2022年4月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上海期銅價格也刷新了歷史新高。
ING的原材料分析師Ewa Manthey指出,銅供應短缺的投機行為推動了銅價創新高。同時,投資者對綠色能源帶來的需求也越來越感到樂觀。BHP對英美資源的并購邀請進一步凸顯了行業的供應緊張問題。
高盛最近預測,到2024年,全球精煉銅的供應缺口將達到42.8萬噸,而倫敦銅價有可能在未來12個月內上漲到每噸1.2萬美元。
據彭博社28日報道,即便BHP成功并購英美資源,成為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商,占據10%的市場份額,也無法緩解全球需求。盡管全球最大的銅礦商都對電動車、電網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帶來的額外需求持樂觀態度,但業界仍然沒有大規模投資開發新礦脈和建設基礎設施。BlackRock World Mining Fund的聯合經理Olivia Markham認為,礦商可能需要看到銅價漲到每噸1.2萬美元,才會有意愿投資新礦場。
全球采礦、金屬和化肥市場商業情報咨詢商CRU Group指出,現有礦脈的產能將在未來幾年急劇下降,采礦商必須在2025年至2032年間投資超過1500億美元才能滿足行業需求。礦脈開發投資不足的原因雖然不是新的問題,但都在惡化中:優質的礦脈越來越難找,小型勘探商也越來越難找到資金;社會和環保人士的抗議日益加劇;勞動力、設備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Co.,簡稱小摩)在3月底警告說,人工智能需求的激增可能會導致銅的短缺問題在2026年至2030年期間惡化。
據Barron's 3月28日報道,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被用于電線電纜,且成本相對較低,是升級電力設施的基礎材料。由于人工智能服務器耗電量較大,數據中心必須更新其發電和冷卻系統。
小摩分析師Dominic O'Kane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導致銅的整體需求額外增加260萬噸。即使沒有人工智能的電力需求,小摩也預測到2030年,銅的累積供應缺口將達到400萬噸。數據中心的涌現,再加上加密貨幣、人工智能/機器學習(ML)的日益普及,勢必會導致電力消耗增加,進而加劇對電力設備(如變壓器)的需求。
花旗銀行相信,本世紀的第二次牛市循環已經開始,距離第一次循環已經過去了大約20年。根據該證券4月8日的研究報告,在基本情況假設下,未來幾個月銅價應會持續上漲。預計2024年底前,均價將上漲到每公噸10000美元,并在2026年繼續上漲至12000美元。
報告還指出,在樂觀的情況下,銅價在未來2到3年內可能實現爆發性增長,報價可能會激增三分之二以上,達到每公噸15000美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