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土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華為新推出的智能駕駛技術為外國品牌進入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在本周的北京車展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擁有兩個巨大的展位,至少有七家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在宣傳他們的汽車中安裝了華為迄今為止最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ADAS)“乾坤”。
“華為目前在ADAS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廣州汽車(GAC)總經理馮興亞周四告訴記者。
廣汽集團將于2025年推出傳祺品牌旗艦車型,搭載華為的智能汽車技術。
“我們選擇與他們合作,是因為我們必須確保廣汽集團的產品能夠為消費者配備最先進的技術,”馮說。
但華為駕駛技術的吸引力并不僅限于中國汽車制造商。
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德國大眾汽車將在2025年推出中國制造、銷往中國的奧迪Q6L e-tron汽車,該車將配備“乾坤”系統。
這將是華為與外國汽車制造商的第一筆交易。
日產首席執行官內田誠也對華為展位頗感興趣,他參觀了華為展位,并聽取了代表對展出的賽力斯汽車的系統解釋。日產發言人說,內田誠正在參觀展位,對于與華為的合作事宜不予置評。
此外,三位外國汽車制造商的經理表示,盡管面臨西方政府的種種困難,但華為仍被視為值得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認真考慮的潛在合作伙伴。這些經理表示,華為自主制造芯片的能力增加了其吸引力,因為脫鉤可能會看到進一步的貿易限制,否則將影響中國的戰略。
企業管理者“可能會最終與中國企業合作,為針對中國市場的車輛提供駕駛自動化。華為可以從這樣的機會中受益,而其他ADAS供應商,如博世,在中國可能無法像在歐洲或美國那樣擁有同樣的機會,”投資者兼企業顧問西蒙迪斯說。
華為作為零部件供應商的迅速崛起,凸顯了這家電信設備制造商在2019年以來受到美國制裁打擊后的增長動力。
華為僅用了四年時間就成為智能汽車技術領域的佼佼者。該公司此前曾表示,其目標是成為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的頂級汽車供應商,與博世、電裝和大陸等公司展開競爭。
在今年第一季度,華為支持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問界在中國新能源品牌中排名第六。
華為的市場進入得益于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
傳統汽車制造商一直在努力跟上比亞迪等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步伐,后者正在將一次性優質功能打包到低至2萬美元的汽車中。
分析人士表示,像比亞迪這樣的私營電動汽車制造商已經證明,他們擅長在內部開發高科技能力,而國有老牌企業則在創新方面舉步維艱,因此他們依靠像華為這樣的公司來提高競爭力。國有企業長安、東風和北汽都為其新的電動汽車品牌如阿維塔、嵐圖和極狐配備了華為的ADAS。
除了展示ADAS技術外,華為還在車展上展示了其他技術,包括校準乘坐和懸掛的車輛控制單元、激光雷達、使用北斗和GPS導航的遠程信息傳感器、光學傳感器以及內置在頭枕中的音頻系統,以便乘客可以享受不同的音樂,而不會互相干擾。
然而,并非一切盡如人意。盡管有這些優勢,但與華為的合作也為汽車制造商帶來了自己的麻煩。
華為一直深入參與賽力斯汽車等車型的開發和推廣工作,這三位經理和第四個人表示,這引發了業內的擔憂,即華為不僅是供應商,還是競爭對手。
今年,該公司還出現了計算組件供應短缺的問題,導致包括賽力斯問界M9、長安阿維塔12和奇瑞路克斯S7在內的旗艦車型交付延遲。
在中國以外,由于美國今年開始調查中國汽車是否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特別是由于人們對“聯網”汽車技術的擔憂,華為可能會再次受到貿易限制的影響。
目前,華為的汽車制造商合作伙伴尚未宣布計劃出口配備華為技術的車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