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發現大型傷齒龍類腳印,體長可達6米!
傷齒龍類(Troodontidae)在恐龍中素有“智者”的稱呼,因為古生物學家認為它們擁有比例最大的大腦,理應具有超群的智商。
圖注:傷齒龍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與高智商相比,傷齒龍類的體型普遍較小,在1至3米之間,盡管古生物學家在北極圈內阿拉斯加的王子溪組地層中曾經發現了屬于巨型傷齒龍類的遺骸,但是也屬于個例。最近,在中國福建發現的足跡化石再次證明傷齒龍類具有巨大的體型。
圖注:傷齒龍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本次發現并被描述的足跡化石來自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大道旁,共有6枚,其5枚是在一條步道上,另一個則是孤立的,化石之后得到了中國、美國等國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最終被命名為英良福建足跡(Fujianipus yingliangi)。英良福建足跡的屬名來自發現化石的福建省,種名則是向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致敬,以表彰該館在福建恐龍學科建設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貢獻。
圖注:本次發現發表的論文,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在福建發現的足跡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恐龍足跡與恐龍的命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福建足跡只不過是一個足跡種,而并非物種。雖然屬于足跡種,但是古生物學家根據其平均36.4厘米長、16.9厘米寬的尺寸推算造跡物種的長度可達5至6米,臀高1.8米,如果這個體型屬實的話將成為已知最大的傷齒龍類。
圖注:巨大傷齒龍類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巨大的傷齒龍類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學家是如何確定足跡來自傷齒龍類的呢?首先就是其足部只有第三和第四趾著地,第二趾上的大爪子由于專精于獵殺而高高抬起,所以在地面上留下僅有兩趾的足跡。至于馳龍類也有相似的足部結構,但是第四趾骨骼比例上是有區別。
巨大的傷齒龍類腳印早在2020年就已經被發現,并在2021年1月12日公布,這些腳印與其他230多枚足跡分布在1600平方米的范圍之內,足跡的尺寸在8厘米至55厘米之間。留下這些足跡的恐龍也不是一種,而是八種,其中既有巨大的蜥腳類恐龍和鳥腳類恐龍,也有兇猛的獸腳類恐龍。2023年,發現于上杭縣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被命名為福建龍翔恐龍足跡群,論文發表在《白堊紀研究》上。
當時就特別提到了屬于大型恐爪龍類的足跡,也就是本次描述的福建足跡,一同被發現的還有另一行體型較小的恐爪龍類留下的足跡,根據步幅判斷兩只恐龍的速度都是7公里/小時左右。
圖注:在福建龍巖發現的大批恐龍足跡,圖片來自網絡
根據發現的地層判斷,福建足跡來自于距今96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初期。同時期的頂級掠食者很可能是屬于異特龍超科的大型肉食性恐龍,而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傷齒龍類也不甘于作為小型掠食者的命運,試著向大型化方向發展。
這是2024年福建的第一個恐龍大發現,而就在2023年福建省迎來了第一種恐龍——奇異福建龍(Fujianvenator prodigiosus),其生活在晚侏羅世時期,是一種小型的羽毛恐龍。
圖注:奇異福建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研究論文:Deinonychosaurtrackways in southeastern china record a possible giant troodontid
文字編輯:江氏小盜龍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