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按書養,老二按豬養”,這是很多二胎家庭的真實寫照,我也是。
剛生哥哥的時候,因為是第一個孩子,真是處處都小心翼翼,堅定地認為書中的科學養育是最好的,遇到點兒啥問題都得先翻書,嚴格按照書上教的養,一點兒都不敢犯錯。
等有了弟弟之后,因為已經有了養一個娃的經驗,遇到問題已經不再慌亂,也明白了哪些方法其實就是走彎路,再加上兩個孩子精力不足,弟弟完全就是“按豬養”。
多年后,我發現,按書養的“廢”了,而按豬養的卻對了。
牙齒
換牙期時,哥哥的多顆牙齒都出現了新牙萌出,乳牙頑固不掉,結果變成雙排牙的情況。牙醫檢查后告訴我,最大的原因就是小時候喂養的太精細了,孩子的咀嚼變得越來越無力,牙齒得不到鍛煉,結果該退牙的時候,乳牙得不到充分的摩擦和刺激,還是很堅固,最后形成雙排牙。
醫生還指出,牙齒咀嚼無力,會導致孩子兩頰肌肉得不到鍛煉,會出現尖嘴猴腮的面部特征,因為很多食物嚼不動,就不吃,身體也容易出現營養不足。
而類似的現象在很多家庭中都出現過。身邊不少孩子,到幼兒園了后,整根的青菜和肉都吃不了,有的吃面條都要搗爛。
朋友家的孩子上一年級了吃葡萄還不會吐籽,就因為每朋友怕孩子噎著,每次吃葡萄都先把籽摳出來。
吃一塹長一智,弟弟過了一歲就開始跟吃大人飯,排骨蘋果咔咔啃,小牙又結實又整齊,到了換牙期,從來沒有出過雙排牙的情況。
運動力
哥哥小時候出去玩,一爬高上低,我就特別緊張,不讓他做這個,不讓他玩那個,干涉特別多。結果我家這位小朋友運動能力特別差。身體協調性一點兒也不好。上學后,每次體育考核都是老大難。
吸取教訓后,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我開始不過分干涉弟弟的運動方式和范圍。果然弟弟從小身體壯實,動作靈巧,在體育上幾乎不用操什么心。運動力明顯高出哥哥一大截。
獨立性
第一次當媽媽,對孩子真的是“捧在手上怕凍著,放在嘴里怕化了”,百般呵護,怕他摔著,怕他磕著碰著,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幫他做好,也就導致哥哥的依賴性很強,遇到事情也是等著我們幫忙。
我逐漸意識到這個問題后,開始對弟弟放手,只要他想參與的,都會放手讓他自己做,小家伙動手能力強,喜歡做家務,好奇心強,什么事情都喜歡自己動手試一下。而這一點還會反映到學習上,每次遇到難題,總是拒絕我的幫忙,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完成。
作為新手媽媽,我們都沒有什么育兒經驗,總是很惶恐,于是,我們就會參考很多的書籍資料,百分百信賴專家的話。
然而在多年后,我們會發現,書上的不一定是對的,專家的話有時也是錯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興趣和成長節奏。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不僅不會養好孩子,有時反而會害了孩子。
不迷信權威
作為新手媽媽,毫無經驗的我們常常會過于迷信權威。
結果很多孩子兩歲了還在吃各種糊糊泥泥狀的食物,三歲了還沒有吃過鹽;
孩子生病后先上網查自己治,而不是去醫院,結果耽誤了病情。
堅信不能吼孩子,結果孩子犯任何錯都主打一個笑臉相迎,導致孩子無法無天,沒教養;
認同孩子哭就不要抱,結果孩子長大后情感冷漠,和父母不親;
甚至于前幾年,獨立睡眠的主張導致嬰兒窒息身亡的慘劇出現。
養孩子,書籍和專家的話決不能成為主導,他們的作用只是協助你把孩子養育的更好。如果只知道跟著書上走,養孩子就過于教條化,理論化,缺乏靈活性,忽視了孩子獨有的性格特點和成長節奏。
更何況有些書籍和專家的意見也可能受到個人偏見、研究方法的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局限性。
重視陪伴,注重與孩子的互動溝通,關注孩子的需求感受,更有效。
學會放手
父母越不敢放手,孩子越長不大。
孩子需要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決策和獨立解決問題,這是他們未來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能力。如果父母總是替孩子做決定、解決問題,孩子就會失去鍛煉的機會,在成年后缺乏自信、依賴性強,難以適應社會的挑戰。
隨著孩子的成長,當他們逐漸展現出自己的意愿和能力,當孩子有機會自己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時,家長就要學會放手,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和決策權,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去成長。
這個時候,我們只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支持和引導,保證孩子的安全,不走偏就足夠了。
不要自責
作為媽媽,我們總是不斷地自責,認為自己做的還不夠好。
實際上養育孩子本身就是一個復雜且充滿挑戰的過程。因為孩子的獨特性,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完全適用于自己孩子的固定模式或標準。如果總是糾結細節,試圖找到完美的育兒方式,做完美媽媽,那么我們就很容易陷入焦慮和自責。這種情緒不僅會影響媽媽的心理健康,還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提出過一個育兒理論:Good enough mother,叫足夠好的媽媽,也就是“60分媽媽”,對于孩子來說,我們只要做到60分就足夠了。
作為媽媽,我們要學會放下完美的執念,認清一個事實:我不是神,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我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越緊繃,越緊張,越容易出錯。
養孩子,我們不應該焦慮孩子的成長,而應該享受孩子的成長,這應該是一個放松愉快,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把關注度放回到自己的身上,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對孩子的成長適度放手,這時你會發現,孩子才會成長為你想象中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