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史前竟有比人還高的恐怖大鳥!
南極洲是一片白色的大洲,終年的嚴寒考驗著每一種生活在這片大陸上的動物。企鵝適應了南極的生活,成為不會飛的鳥類,最大的帝企鵝(Aptenodytesforsteri)更是能夠達到近45千克的體型,不過在史前時代的南極洲生活著更大的鳥類。
圖注:成群生活在南極洲的帝企鵝,圖片來自網絡
西摩島(Seymour Island)位于南極半島以北,是一座面積并不大的小島,但是在小島北部卻露出了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萬年前的始新世伊普雷斯期的地層,名為拉梅塞塔組(La Meseta Formation)。就在不久前出版的《電子古生物學》(Palaeontologia Electronica)上,來自阿根廷的古生物學家描述了發現于拉梅塞塔組的奇特鳥類化石。
圖注:西摩島的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西摩島上的地層分布,圖片來自論文
古鳥類化石僅僅包括了來自不同個體的第二腳趾爪化石,但是經過對比推測化石屬于赫赫有名的叫鶴目,這個家族中曾經演化出了地球上最著名的一群大型掠食性鳥類,著名成員包括有卡林肯竊鶴(Kelenken guillermoi)、泰坦鳥(Titanis)等等。
圖注:卡林肯竊鶴,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泰坦鳥巨大的角質喙,圖片來自網絡
叫鶴目下的竊鶴科(Phorusrhacidae)普遍長有大而長的腦袋,喙嘴前端有明顯向下的鉤形,能夠作為捕食的武器。腦袋后面的長脖子能夠腦袋抬得高高的,后面則與強壯的身體相連,身體后面的尾羽并不是很長。在身體的兩側還有長而健壯的后肢,提供了澎湃的動力,能夠快速奔跑!
進一步的分析認為西摩島的化石很可能就是屬于竊鶴科的,以長顎竊鶴(Phorusrhacos longissimus)作為參照,化石應該屬于個體重在100千克左右,腦袋距離地面高度超過1.5米的大家伙,同時這也是南極洲第一次發現叫鶴目化石。
圖注:來自地層中的爪子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很難想象,在5000萬年前的南極洲,竟然生活著陸行大鳥。其實在距今5000萬年前,南極洲遠沒有今天這么冷,地面上生長著大片的森林,森林中則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神奇動物,我們僅能從發現的化石來認識,其中包括了南蹄類(Meridiungulata)、有袋類(Marsupialia)以及岡瓦納獸類(Gondwanatheria),它們都曾經廣泛分布在南極大陸之上,并且成為竊鶴科的獵物。
圖注:5000萬年前的地球,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5000萬年前的南極洲,此時還沒有冰層,圖片來自網絡
正是通過古生物的化石以及遺跡才幫助我們揭開了史前南極的神秘面紗,但目前已經發現的化石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期盼著古生物學家未來會有更多的化石,還原南極洲竊鶴科的真正模樣,并重建它們生活的世界。
文字編輯:江氏小盜龍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